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已广泛应用。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也要警惕其并发的发生,防止其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和后果。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原因分 临床护理人员 临床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化疗中留置PICC并发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肿瘤化疗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n=34例),观察组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并发发生率、护理质量总评分分别为8.8%、(93.5±2.8),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并发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化疗 PICC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各种并发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分析相关实例,制定并实施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合理有效护理能降低静脉留置并发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结论小儿不易合作、血管过细、固定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及不规范的封管是导致并发出现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增加护理人员对安全使用留置针的责认意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效的固定、认真的临床观察及正确的封管是防止发生小儿静脉留置并发的主要预防措施。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术后并发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的发生率。方法选取采用PICC导管治疗的80例患者中出现各种并发的3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针对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并发发生率明显降低。出现并发的32例PICC置管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并发均治愈。结论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置管术后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可减少或避免并发发生。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并发症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于降低静脉留置并发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118例患儿留置并发情况。结果健康宣教能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的发生率。结论健康宣教是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重要一环,应当常态化与制度化。

  • 标签: 健康宣教 留置针 儿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后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后出现并发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资料,对其中出现并发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起并发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312例患者中发生主要并发有漏尿23例;尿路感染21例;拔管困难4例;膀胱痉挛4例;针对各种并发给于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并发得以控制,效果比较好。结论总结分析后得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以有效护理措施,是防止手术后留置尿管后出现并发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后 患者 留置导尿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96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能有效降低其静脉留置并发,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方案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对降低小儿留置针输液期间并发的发生率。方法:分析对象是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80例,将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指标:①并发发生率;②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儿静脉留置并发发生率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液静脉留置并发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7.08-2019.08期间收治输液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82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以对照组护理为前提,向护理组进行并发护理,每组患者41例,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3±0.5)d,护理组为(5.1±0.01)d,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发病率为24.3%,护理组发病率为2.4%,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静脉留置针患者治疗中,针对并发原因选择护理方法和防范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发病率。

  • 标签: 输液静脉 留置针 并发症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小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儿72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等指标。结果:针对并发发生率,研究组2.78%,比对照组22.22%低,P<0.05。结论:于小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用综合护理干预,利于并发的预防。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影响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 简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而高血压在诸多的疾病中好像也有着一生二,二生三的特点,高血压可以带来很多的并发,像脑血管、冠心病等等都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多潜在的威胁.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也就有必要认识一下这些高血压并发,看看它们都有怎样的食用禁忌.

  • 标签: 并发症 高血压 身体健康 禁忌 脑血管 冠心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携带与维护方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治疗当中。然而 PICC置管术后也不可避免发生多种并发,从而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负担,影响患者预后。故预防 PICC导管并发的发生,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与压力成为医护人员的关注焦点。因此本文针对肿瘤患者植入 PICC导管并发维护研究进行综述,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维护 综述
  • 简介:摘要:介入性心导管术在当前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但是同时,使用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心血管疾病也会造成一些血管并发,这些并发种类繁多,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与恢复所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介入性心导管术对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护理措施。

  • 标签: 介入性心导管术 血管并发症 预防护理
  • 作者: 郭丽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在儿科临床治疗领域中,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期间产生的并发情况以及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方法:从我院儿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应用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措施加以治疗,针对其中5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针对另外50例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成效。结果:研究组在并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表现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儿科患者而言,在其治疗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的产生,并且能够大力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中长导管静脉输液;儿科;并发症;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导管介入术患者中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应用实施对预防患者并发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工作开展于我院,开展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共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接受心导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其中40例给予单纯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0例则增加健康教育,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情况。结果:验组中的并发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为27.50%,数据对比差异大,P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导管介入术 并发症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导管护理中患者安全与并发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是医院中常见的急救和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本章节旨在综述气管导管护理中患者安全与并发的管理策略和最佳实践,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性。

  • 标签: 气管导管护理 患者安全 并发症 管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病人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126 例纳入本文实验,将 126 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并发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 结论: 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发生原因,常见的包括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营养液污染、技术较差、进针角度较大或深,封管方法不正确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