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马恒 王晓雷 魏明辉 安常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头颈外科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下咽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1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化疗后复发3例,手术治疗后复发4例,手术+放化疗后复发3例,下咽癌合并食管癌3例,Ⅳ期下咽癌8例。3例行胃代食道修复,4例行游离空肠代食道修复,2例取大隐静脉移植代颈内动脉,1例人造血管代颈内动脉,5例行转移胸大肌皮瓣修复,2例行转移颏下岛状皮瓣修复。21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头颈肿瘤专用量表(EORTC QLQ-H&N35)进行评分,比较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术前生存质量评分为(56.86±7.95)分,术后3个月为(50.93±7.91)分,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主要是头颈部位疼痛、吞咽功能、饮食情况、服用止痛药及留置鼻饲管5个方面的改善,术前评分分别为(7.58±1.56)分、(8.46±1.63)分、(7.94±0.43)分、(1.76±0.12)分和(1.86±0.28)分,术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5.02±1.23)分、(6.28±1.58)分、(6.34±0.36)分、(1.12±0.08)分和(1.24±0.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下咽癌灵活选用皮瓣修复仍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下咽肿瘤 外科治疗 游离皮瓣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疾病干预中延续性护理对于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遵医良好率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肺结核患者 遵医行为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术后3年、5年总体生存率(OS)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并将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手术治疗的672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7例,女205例;中位年龄56(23~83)岁;左侧肿瘤327例,右侧肿瘤345例;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分别为584、47、19、22例;就诊时504例无症状,168例有症状。术前碱性磷酸酶中位值80(41~240)U/L,血清白蛋白中位值44.8(30.5~59.8)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位值2.25(0.81~9.89),血小板计数中位值205(82~589)×109/L,肌酐中位值97(55~230)μmol/L。42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5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运用R软件整合所有独立预测因素,使其根据多因素分析所得的系数值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准图对模型的性能进行检验。结果672例中位随访43(1~78)个月,其中56例死亡,死亡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中位值15(1~70)个月,616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4(19~78)个月。患者3年、5年OS分别为92.9%和89.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年龄(P<0.001)、临床TNM分期(P<0.001)、术前NLR(P=0.012)、术前碱性磷酸酶(P=0.002)及术前白蛋白(P<0.001)是ccR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整合上述5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术后OS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index=0.819, 95% CI 0.813~0.825),且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的生存结果与实际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符合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大样本量患者资料建立的ccRCC生存模型通过内部验证证实其性能良好;此模型可对患者术后3年、5年OS进行精准的个体化预测。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预后 生存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中miR-181b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164例胃癌患者、146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和160例健康志愿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胃癌组男94例,女70例;平均年龄(49±10)岁。胃癌肝转移组男83例,女63例;年龄(50±9)岁。健康组男103例,女57例;年龄(49±10)岁。采用qRT-PCR检测血清和胃癌组织中miR-181b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181b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价值。3组miR-181b相对表达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胃癌肝转移组患者血清miR-181b相对表达量为2.3±0.9,明显高于胃癌组的1.8±0.1和健康组的1.2±0.1(LSD-t=3.94,82.33;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胃癌组织中miR-181b相对表达量为2.6±0.2,明显高于胃癌组的2.0±0.2(t=31.87,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胃癌组织中miR-181b表达与肝转移肿瘤直径、肿瘤分化、胃内浸润深度相关(t=-6.79,8.99,-10.82;P<0.05)。生存分析显示,miR-181b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miR-181b低表达组(χ2=48.49,P<0.05)。结论miR-181b在胃癌肝转移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明显升高,miR-181b与胃癌肝转移和生存预后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预测预后的新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转移 微RNAs miR-181b 预后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 2017年 4月~ 2020年 4月间本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9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参照组、优质组,参照组肝硬化腹水患者行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生活质量、疾病认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患者 Child-Pugh评分、 QOL-BREF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肝功能,并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肝硬化腹水;生存质量;疾病认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scite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ascites due to liver cirrh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high-quality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high-quality group received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Results: the child Pugh score, QOL-BREF score, disease awarenes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high-qualit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liver function, disease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以随机的方式选取在我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 2019年 7月 -2020年 7月,共选取 68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 34例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全面护理干预运用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类风湿关节炎 生存质量 效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抽取 100 例到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患者就诊时间段为 2017年 4 月到 2019 年 4 月期间,按照平均分组原则, 将其中实施一般护理干预 的 50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另外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 50 例患者 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血压水平改善情况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血压水平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接受了个体化延续护理后,血压水平明显恢复正常,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提升,不仅仅纠正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同时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个体化延续护理具有积极推广的意义 。

  • 标签: 个体化延续护理 高血压 生存质量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互联网与延伸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 102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互联网 + 延伸护理服务的模式,后者采用常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采用互联网加延伸护理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研究证实,该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互联网 延伸护理 糖尿病 自我管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科 2017 年 1月 ~2018 年 12月期 间收治的 40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分为实验组( 20 例)、参照组( 20 例)。实验组接受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联合方案治疗,参照组接受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诱导剂联合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 P< 0.05)。②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对M1c期前列腺癌(PCa)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M1c期PCa患者行RP和非局部治疗的生存对比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两名评价员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 11.0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下患者生存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篇回顾性研究。包括4771例患者,RP组151例,非局部治疗组4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局部治疗组相比,RP组患者整体病死率降低(HR=0.27,95%CI:0.20~0.36,P<0.01),肿瘤特异性病死率降低(HR=0.32,95%CI: 0.21~0.5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1c期PCa患者采用RP治疗可能改善生存预后,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信息,选取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2005—2015年在凉山州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年龄≥ 15周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共14 2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6.10±9.41)岁,其中男性10 021例,占70.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0%,8 678例);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依然在治者10 001例(70.3%),死亡1 425例(1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95%CI值)=0.67(0.55~0.81)]、性感染途径[HR(95%CI值)=0.67(0.56~0.79)],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HR(95%CI值)=0.41(0.35~0.47)]及≥350者[HR(95%CI值)=0.28(0.24~0.34)],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而开始治疗时患者临床分期Ⅱ期[HR(95%CI值)=0.70(0.58~0.84)],以及体重指数异常[HR(95%CI值)=1.75(1.50~2.03)]是死亡的危险因素(以上P值均<0.05)。结论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通过营养支持的方式,增强患者体质,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传播疾病,病毒性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随后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的探究。 方法: 对于 干预 1 组 来说,采用慢阻肺患者的常规护理 。 对于 干预 2 组 来说,在 干预 1 组 护理的基础上进行 临床护理干预。 结果: 通过对比, 干预 2 组 的相关生命体征值相比 护理前来说具有一定调整,同时其生命体征较为优良,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 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其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喉癌的治疗呈现出以肿瘤根治为核心,以功能保全为治疗重点,多种治疗手段和治疗模式并存的特点。然而,丰富的选择也给治疗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对喉癌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和模式进行评述和总结,从对喉癌综合治疗认知和理念的角度出发,以期寻找个体化、合理化的治疗策略,从而全面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延续护理模式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延续护理模式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审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Cochrane Handbook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延续护理模式能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躯体功能(SMD=1.65,95%CI:1.41~1.90,P<0.000 01)、角色功能(SMD=3.57,95%CI:3.04~4.10,P<0.000 01)、情绪功能(SMD=1.98,95%CI:1.34~2.61,P<0.000 01)、认知功能(SMD=3.78,95%CI:1.87~5.68,P=0.000 1)、社会功能(SMD=2.89,95%CI:1.41~4.36,P=0.000 1)、整体健康(SMD=4.92,95%CI:3.35~6.49,P<0.000 01);降低焦虑(SMD=-1.26,95%CI:-1.52~-1.00,P<0.000 01)、抑郁(SMD=-1.54,95%CI:-2.29~-0.79,P<0.000 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能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其焦虑、抑郁评分。

  • 标签: 延续护理 喉癌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9例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 6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34例和对照组 3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除了基础护理外加入优质护理干预。经过 1个月,采用 QLICP-LU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 QLICP-LU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无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的 QLICP-LU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护理( P<0.05),且观察组的 QLICP-LU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肺癌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在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对电力网和信息网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两者相互依存的智能电网,对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多的信息安全隐患,对电力系统的生存性造成较大影响,给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挑战。本文就针对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及其对电力系统生存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保障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 电力系统生存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100例,单因素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相关风险比例模型预后。结果低级别MELF浸润阳性15例(19.23%,15/78),高级别MELF浸润阳性1例(4.55%,1/22);低级别MELF浸润发生率高于高级别MELF浸润(P<0.05)。MELF模式与临床特征中肌层浸润、糖类抗原125(CA12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子宫颈间质受累、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阳性指标代入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肌层浸润≥1/2,FIGO Ⅲ、IV期,LVSI阳性,子宫颈间质受累阳性,肿瘤分级低级别,CA125≥35 U/ml及MELF浸润阳性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且伴有MELF浸润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是未伴有MELF浸润患者的7.58倍(P<0.05)。在对100例患者术后随访中有6例失访,随访率为94.00%;随访期间,死亡3例,复发3例。1年总生存(OS)率、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98.9%、97.9%。有无MELF浸润患者OS、RFS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FIGO Ⅰ、Ⅱ期与Ⅲ、Ⅳ期有无MELF浸润患者OS、RFS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有MELF浸润对患者OS、RFS有影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F浸润为子宫内膜癌特有肌层浸润,该浸润发生与肌层浸润≥1/2,FIGO Ⅲ、Ⅳ期,LVSI阳性,子宫颈间质受累阳性,肿瘤分级低级别,CA125≥35 U/ml等因素有关,MELF浸润可应用组织染色鉴别,但MELF浸润不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浸润模式 术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采用西黄丸联合 ET 方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 方法: 随机抽取 2017 年 6 月 -2017 年 12 月 在本院治疗的 98 例 乳腺癌患者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 49 例 。两组均给予 西黄丸治疗 ,联合组加用 ET 方案 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 90d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 1 、 2 年后患者的生存状况,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 联合组的 1 年生存率和 2 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 P<0. 05 ) 。 结论 :西黄丸联合 ET 方案治疗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西黄丸 ET 方案 乳腺癌 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