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将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6例,均采取联合治疗方案,按护理措施随机将其分为2组,比较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96.43%;观察组有效率71.43%,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节白血病患者患者中可提升护理干预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联合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护理措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并首次诊断为HSP急性期患儿和/或H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HSP-HP患儿15例(HSP-HP组)、HSP患儿26例(HSP组)、HP患儿21例(HP组);选取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分析和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Th17(1.42±0.63)%、IL-17(302.96±82.83) ng/L、IL-6(7.81±2.04) ng/L、Treg(2.31±0.83)%]比较,HSP-HP组[Th17(2.79±0.78)%、IL-17(552.16±121.13) ng/L、IL-6(12.36±6.55) ng/L、Treg(1.35±0.49)%]、HSP组[Th17(2.04±0.77)%、IL-17(506.39±113.62) ng/L、IL-6(11.82±5.01) ng/L、Treg(1.13±0.86)%]、HP组[Th17(2.08±0.86)%、IL-17(483.14±121.77) ng/L、IL-6(10.19±3.87) ng/L、Treg(1.09±0.65)%]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71、13.113、6.692,均P<0.01);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83,P<0.05)。2.HSP-HP组患儿的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均高于HSP组及HP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组和HP组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HP组、HSP组、HP组患儿组间比较Treg细胞比例、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h17/Treg表达失衡参与HSP-HP、HSP、HP的发病过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水平高表达在HSP-HP患儿中更为突出。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闭锁葛西手术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肝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行肝移植术患者28例,其中胆道闭锁组20例(分为未行葛西术亚组10例,葛西术后亚组10例,后者胆汁淤积消退),对照组8例,比较其临床及病理学形态特点。肝组织切片行CD3、CD4、CD8、CD20、Foxp3、白细胞介素-17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定量分析。上述指标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胆道闭锁葛西术后组临床及病理胆汁淤积程度均显著低于未行葛西术组,肝纤维化程度亦显著减轻(P值均< 0.05),但两组汇管区炎症程度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内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CD3、CD8、白细胞介素-17A和Foxp3阳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值均< 0.05),但两组间Foxp3/CD4阳性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低于对照组(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未见显著升高(P值均> 0.05),仍持续低于对照组;小叶内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值均< 0.05)。结论肝内炎性细胞浸润及调节性/效应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在胆道闭锁葛西术后胆汁淤积消退患者中持续存在,可能是促进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胆道闭锁 T淋巴细胞 肝移植 葛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3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5例COVID-19患者,比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及临床转归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对COVID-19临床分型及预后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95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11例,危重型16例。治疗前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19(309,612)、267(212,540)和141(77,201)/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38(153,375)、128(96,172)和92(51,14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2、15.956,均P<0.01)。死亡、未愈、好转和治愈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49(143,349)、315(116,414)、344(294,426)和745(611,966)/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06(43,501)、176(67,279)、194(188,432)和429(276,5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83、16.658,均P<0.01)。评估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237/μL,曲线下面积为0.9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33~0.989,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评估(危)重型患者治疗有效性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405/μL,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 0.727~0.99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4.6%。结论COVID-19的病情可能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呈加重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用作COVID-19临床分型诊断和评估(危)重型病例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T淋巴细胞 临床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的重症中暑患者,根据患者30 d存活情况分组。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入院24 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肌酶谱、凝血常规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重症中暑30 d死亡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NLR对重症中暑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风险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纳入重症中暑患者115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3)。死亡组患者NLR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HR=1.091,95%CI: 1.049~1.136,P<0.001)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NLR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关系(r=0.65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0.787,敏感度82.6%,特异度67.4%,截断值7.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低于NLR截断值组患者30 d存活率明显优于高于NLR截断值组患者(P<0.001)。结论NLR增高是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30 d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重症中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重症和轻症破伤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探讨NLR对成人重症破伤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破伤风患者。按照Ablett分级,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NLR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重症破伤风的潜在风险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风险因素与患者Ablet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风险因素对重症破伤风的预测能力。结果65例破伤风患者中,轻症34例,重症31例。重症组的潜伏期为(7.00±3.19) d,短于轻症组的(9.18±2.5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04)。重症组NLR为4.251±1.936,高于轻症组的2.533±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潜伏期是破伤风重症化的独立相关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35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15~3.934,P=0.001;OR=0.748, 95%CI 0.599~0.936,P=0.011]。破伤风患者NLR与其Ablett分级呈正相关(r=0.644,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为2.471时,对重症破伤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61.8%;NLR联合潜伏期(临界值为7.5 d)能提高预测价值(Z=3.43,P<0.001),曲线下面积为0.832,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67.6%。结论NLR对破伤风患者是否发展为重症破伤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潜伏期能提高其预测效能。

  • 标签: 破伤风 预测 重症 成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探索LAK细胞疫苗在AA大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近交系SD大鼠以完全弗氏信剂致炎形成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分离AA大鼠淋巴细胞,经培养扩增后,采用已建立的肿瘤疫苗专利技术制成LAK细胞疫苗.实验动物分别于腋下注射LAK细胞疫苗,每5日一次共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分别采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同时行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经LAK细胞疫苗免疫后,AA实验动物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P<0.01),T细胞亚群CD8+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CD4/CD8比值下降,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K细胞疫苗可有效地降低佐剂关节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目并提高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LAK细胞疫苗 佐剂关节炎 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细胞亚群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淋巴细胞,灭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培养48h后,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相对细胞数,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加入MSCs组OD值明显低于未加MSCs的对照组(p〈0.05)。Hoechst33258染色显示MSCs组淋巴细胞有核缩及凋亡小体出现。结论:MS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中抽取27例纳入到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27例纳入对照组,均接受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分析比较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异型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滴度巨细胞病毒异型淋巴细胞比低滴度巨细胞病毒异型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患儿发病后,异型淋巴细胞指标增高,但与巨细胞病毒滴度无关系。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异型 淋巴细胞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4h、24h及48h)分别使用荧光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杀伤性T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荧光微球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结果:与2种抗凝剂各自的室温条件下4h内检测结果相比较,在肝素抗凝剂组中4℃保存至48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降低(P〈0.05);肝素抗凝血与EDTA-K2抗凝血间在4℃及室温保存至24h及48h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h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分析前因素 抗凝剂
  • 简介:目的: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10的影响。方法:CMP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10天后取外周血分离T细胞,体外将不同浓度的CMP与T细胞共培养,MTT法观察其对T细胞的毒性作用,ELISA法检测IFN-γ、IL-10的含量。结果:CMP在0~500μg/ml对小鼠T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CMP能显著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10含量。结论:CMP具有较好的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作用。

  • 标签: 羧甲基茯苓多糖 T细胞 IFN-Γ IL-10
  • 简介:大剂量化疗、放疗后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性肿瘤及某些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日见广泛,其成功关键在于采集足够量的于细胞,进行有效地冷冻保存及复苏,后方能获得成功的造血功能重建.本站于2000年6月~12月对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PBSCT治疗,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应用 肿瘤 回输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都揭示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其检测价格低廉且易获得。NLR不仅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不良预后相关,也与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NLR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 淋巴细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重症肺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低危组,分值≤90;n=10)、B组(中危组,分值91-130分;n=35)、C组(高危组,分值大于130分;n=75)三组,之后针对出院患者随访一个月,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6)、好转组(n=74)两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重症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三组的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WBC、NLR、PCT从高到低以此为C组、B组、A组,三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重症肺炎的疾病严重程度和NLR存在相关性;两组在吸烟史、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好转组住院时间比死亡组长,但在WBC、年龄、PCT、PSI评分、CRP、≥两种以上基础疾病、NLR、NEU方面均比死亡组低(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NLR有相关性,且住院时间、WBC、年龄、PCT、PSI评分、CRP、≥两种以上基础疾病、NLR、NEU均会对患者的临床结局造成影响。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重症肺炎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76例疑为颅内细菌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均行C反应蛋白(CRP)与NLR检查,以实验室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RP与NLR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76例患者实验室培养阳性33例,阴性43例;NLR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CRP,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NLR在颅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RP,可推广使用。

  • 标签: NLR 颅内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选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ECMO治疗者53例。以患者开始接受ECMO治疗的时间为研究起点,28 d死亡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者和死亡者。收集所有患者开始接受ECMO治疗后24 h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计算NLR及PLR。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NLR、PLR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NLR和PLR对接受ECMO治疗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显示,53例患者中存活者20例,死亡者33例。死亡者NLR、PLR均高于存活者(NLR:30.67±14.48 比 17.41±7.06;PLR:303.34±159.23 比 191.54±106.03;均P<0.001)。NLR、PLR与APACHE 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0.284,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接受ECMO治疗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最佳截止值为18.93,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5.8%;PLR预测接受ECMO治疗者28 d死亡的AUC为0.714,最佳截止值为253.0,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57.6%。NLR≥18.93者28 d病死率高于NLR<18.93者[86.20%(25/29)比 33.33%(8/24),χ2=15.625,P<0.01],PLR≥253.0者28 d病死率高于PLR<253.0者[82.61%(19/23)比 46.67%(14/30),χ2=7.158,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LR≥18.93者28 d生存时间短于NLR<18.93者[9.00(2.00,19.50)d 比 28.00(10.75,28.00)d,Z=-3.124,P<0.01],PLR≥253.0者28 d生存时间短于PLR<253.0者[6.00(2.00,19.00)d 比 28.00(6.25,28.00)d,Z=-2.673,P<0.01]。NLR及PLR对接受ECMO治疗者28d死亡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体外膜氧合作用 病死率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异基因供者淋巴细胞注(DLI)是否能在促进形成完全供者嵌合(CC)的同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C57BL/6小鼠(H-2^b,B6)为受者,于第0天接受^6-Coγ线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5.5Gy,照射当天移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BALB/c小鼠(H-2^d,BA)外周血干细胞(2×10^7个),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并分别于移植后第28天注致彬未致敏的供者淋巴细胞2×10^6。结果显示,致敏后DLI的受鼠(黑色)无1例出现GVHD,60天时转变为完全供者嵌合,表型明显呈现为供鼠(白色)特征,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DLI后早期下降,半月后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未致敏的DLI受鼠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嵌合率稍有上升,仍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CD4^+/CD8^+比值在DLI后早期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DLI在诱导CC的同时降低GVHD发病率,CD4^+/CD8^+比值与GVHD发病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标签: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嵌合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CB法微核图像中淋巴细胞的粘连情况可分为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类。首先利用面积阈值、圆度阈值、延展度阈值提取串联的淋巴细胞区域;然后采用改进的基于凹点搜寻的分离方法对串联淋巴细胞区域进行分离,同时克服了崎岖边界的干扰问题;对于分离后的细胞,再判断其是否为双核淋巴细胞。这为CB法微核图像自动分析中串联淋巴细胞的判别和分离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提高CB法微核图像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而不影响自动分析的速度。

  • 标签: 淋巴细胞 CB法微核试验 微核图像 粘连细胞 自动分离 最短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