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电网结构的变化,新能源和水电项目增长较快,火力发电机组长时间停机备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经历了长期停运后,常会出现发电机绝缘较低甚至不合格的情况,严重时会延误机组的启动。而总结原因,大部分绝缘降低是由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的出口封闭母线、内冷水及其他辅助设备出现异常所导致,而并非是机组绝缘真的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近年来现场遇到的发电机绝缘偏低的现象及查找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列举出几起较典型的汽轮发电机因外部因素导致绝缘偏低的原因。

  • 标签: 发电机绝缘 封闭母线 微正压装置 发电机内冷水
  • 简介:摘要:对造10kV线路末端电压偏低及带来的危害进行简要分析,根据造成末端电压偏低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重点对在线路末端配置调压器来解决末端电压偏低的方案进行论述。

  • 标签: 10kV线路末端电压低调压器
  • 简介:根据各地春季玉米螟冬后基数调查结果,今年大部地区百秆活虫量低于常年和上年,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一代玉米螟在东北西部、新疆北部、黄淮海局部地方偏重发生,华北、东北及黄淮海其他地区中等发生,其他地区多为偏轻发生,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4亿亩。

  • 标签: 一代玉米螟 东北西部 调查结果 气象条件 新疆北部 黄淮海
  • 简介:摘 要:为了提高梗丝加香精度,避免因工序因素,人为控制实时性差造成的加香精度波动,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从工艺生产控制流程和加香控制方法着手,设计开发一套自动跟踪烘丝前电子秤流量,并通过对梗丝加香预设流量修正值建立数学模型,采集数据经PLC控制器运算后对梗丝加香量工序的加香流量进行实时精准地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梗丝加香入口电子秤流量信号预设定值,通过延时跟踪烘丝前电子秤流量信号,同时在此信号的基础上扣减去经烘丝机干燥后的脱水量,从而得到实际生产时所需的梗丝加香机入口的真实物料流量,以此信号作为梗丝加香前电子秤的流量预设定值,通过PID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加香工序的实时跟踪自动加香功能。该控制系统的运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梗丝加香精度,提升产品内在品质。

  • 标签: 加香精度 电子秤 控制方法 流量 数学模型 脱水量
  • 简介:摘要气温剧变对支柱绝缘子设备电气、机械性能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会加速设备老化,使其电气、机械性能劣化。本文针对40.5kV支柱绝缘子进行建模、有限元仿真分析,表明在外界环境温度急剧变化时,复合绝缘子出现凝露,在其表面的水珠、硅橡胶与空气三者交界面上出现电场集中现象,易形成贯穿性闪络放电通道;瓷支柱绝缘子在外界载荷的作用下,下端根部会随温度降低应力集中情况不断加剧,使瓷柱下端根部成为较易产生机械破坏的起始点。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中复合绝缘子伞裙硬化,瓷支柱绝缘子水泥胶合剂部位断裂的结果相符,具有较强的实际运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支柱绝缘子 凝露 应力 气温剧变 有限元
  • 简介:利用乌海1961-2006年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乌海地区近46年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6年来,乌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0.5℃/10a,在不同季节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平均上升了0.97℃/10a,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

  • 标签: 气温 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估我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方法运用2013—2018年中国239个区县的气象和全死因的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构建气温与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然后采用2015年中国2 900个区县的气温数据和人口数据评估非适宜气温和低温、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并描述其空间分布。结果2013—2018年中国239个区县的全死因总死亡数达503.59万例,各区县平均每日死亡(12±8)例;各区县的日平均气温为(14.98±10.31)℃,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8.79±17.25)%,日平均O3浓度为(58.95±34.96)μg/m³,日平均PM2.5浓度为(54.97±45.56)μg/m³。日均气温与全死因死亡数的效应曲线呈现“U”形,曲线上最低死亡风险气温(MMT)为21.60 ℃;当气温高于MMT时,随气温升高热效应上升;当气温低于MMT时,随气温降低冷效应上升。非适宜气温死亡归因分值(AF)为8.76 %(95%CI:8.07%~9.10%),低温、高温的AF分别为7.21%(95%CI:6.51%~7.57%)、1.55%(95%CI:1.46%~1.61%)。2015年中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为519 122例,其中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占72.98%。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主要呈现从东部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华东地区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117 522例);黑龙江(东北地区)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26 924例),广东(华南地区)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27 763例)。结论中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疾病负担较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

  • 标签: 非适宜气温 暴露-反应关系 归因分值 疾病负担 超额死亡数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昌都地区1961-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统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核密度函数、EEMD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首先研究4个季节下逐年平均气温整体变化趋势,其次研究不同季节气温概率分布情况,最后研究冬季气温不同时间尺度周期变换规律。研究表明: 4个季节气温均呈递增趋势,且冬季气温增温幅度最大,气温变化率为0.035℃/a,且主要集中在-2℃~0℃区间;春季气温递增幅度最小,气温变化率为0.009℃/a;冬季气温存在3年、10年、40年周期变换规律。

  • 标签: 回归分析 气温 EEMD 周期变换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瓮安县气象站1961-2019年的气温数据,应用线性趋势发、M-K突变分析法,对瓮安县气温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瓮安县年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及四季气温都呈现增温的趋势,升温趋势率最高是极端最低气温0.32℃/10a,其次是秋季0.18℃/10a,升温趋势率最低是夏季0.08℃/10a。通过突变分析,年和四季气温都存在突变,年均气温在2007年突变,四季中冬季突变最早是1993年,夏季突变出现最晚是2014年,春季出现在2006年,秋季出现在2005年。

  • 标签: 瓮安县 气温 变化趋势分析
  • 简介:一、引言声雷达(acousticradar)是遥测低层大气结构特点的一种现代化先进工具,得到了世界性的广泛应用。声雷达可用于大气温度遥测和风向风速遥测。用双点声雷达系统可以得到风的湍流结构资料;从单点声雷达的后向散射回波图片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大气混合层结构的时——空实时演变规律。

  • 标签: 声雷达 温度层结 低层大气 大气温度 湍流结构 混合层
  • 简介:通过统计分析全省65个具有25年以上资料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讨论了温度异常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指出了我省冬夏温度异常的差异和相似及各地区之间温度出现异常的相对独立性。

  • 标签: 气候异常 标准差 温度异常
  • 简介:依据正态分布函数对陕西平均气温进行概率分布统计检验,利用统计结果季、年平均气温进行分析,得出合理评价陕西平均气温的简便指标。

  • 标签: 平均气温 概率分布 应用
  • 简介:利用RHtestV5和MASHV3.03软件包并结合完善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分别对重庆地区1951-2015年的逐年、月、日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验出重庆地区相关台站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并对其进行订正。二者所得结果均表明,迁站是引起气温序列不连续的主要原因,测站周围环境的变化、观测设备的更换以及自动站的业务化运行也会对气温序列的连续性产生一定影响,且两种方法对日平均气温的订正量和订正方向基本一致,订正后的气温气候趋势相似。由于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检验算法不同,导致检测到的断点数目相差较大(MASH较RHtest多)。将RHtest方法所得结果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用同样方法对重庆地区气温序列的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对比,显示二者订正效果基本相同。最后通过对订正前后的气温序列进行气候趋势分析发现,订正后气温变化趋势的均一性较订正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气温序列 均一性 RHtest MASH 气候趋势
  • 简介:利用1954—2017年秦皇岛市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4a秦皇岛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169℃/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153℃/10a和0.156℃/10a;不同季节升温不同,春季和冬季升温更为突出;月气温变化中3月升温趋势最大,2月次之;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范围在31.0~40.0℃,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范围-26~-8.6℃;秦皇岛观测站搬迁后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

  • 标签: 秦皇岛 气温 变化特征 变暖
  • 简介:运用常规统计方法、线性拟合方法、累积距平方法等分析了1962—2011年聊城市8个国家气象站50a气温资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都随时间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8℃/10a,各季增温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而夏季则呈现一定程度的弱降温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以1994年为分界点前后分为一个降温阶段和一个升温阶段;年极端最低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分为4个降温阶段和3个升温阶段;冷指数即冷事件频率呈减少趋势,且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开始显著减少,而暖指数则以增加趋势为主,但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的年代在90年代中期。

  • 标签: 气温 极端气温指数 气候变化 聊城
  • 简介:摘要蒸汽锅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一件非常常见的特种设备,被很多领域所应用。不过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蒸汽锅炉中再热气温出现明显变化。找出影响锅炉主再热气温的原因再做出有针对性的控制,就是我们需要做到的。本文将对影响锅炉主再热整体温度变化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对日后锅炉的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

  • 标签: 锅炉 再热蒸汽 气温变化
  • 简介:本文利用尤溪县1957年至1986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寻找并拟合了极值分布。经检验证明年极端最低气温是服从Fisher—Tipptt第一型极值分布。依据极值分布计算T年(T=5、6、7、8、9、10年)内可能出现极端最低气温。为该县黑荆树树种区划和防止发生冻害的研究提供一个方面的科学依据。提出尤溪县的年极端最低气温概率分布函数的模型为:φ(x)=1-e-e0.6330(x+3.0329)

  • 标签: 极值分布 黑荆树 极端最低气温
  • 简介:利用新疆8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的线性升温趋势最显著;夏、秋季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呈逐年代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温最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而冬季,北疆和南疆2001~2008年比20世纪90年代气温则分别下降了0.3℃,0.5℃,天山山区则比20世纪90年代高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地域变化特征一致,总体表现为增温速率北部大南部小、东部西部大中部小、山区大平原小的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且其增温速率远远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

  • 标签: 气温变化 线性趋势 趋势系数 新疆
  • 简介:利用甘肃省定西地区岷县、临洮和华家岭3个站点的气温数据,应用线性趋势拟合等方法,基于10个气温指数,研究了1955—2016年定西地区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日日数和冷夜日数4个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日日数、热夜日数、冷日日数和冷夜日数6个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30a,第二主周期为17a。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和暖夜日数的变化在气温总体变化中起主要作用。极端最低气温与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显著相关,极端最高气温与夏日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显著相关,暖夜日数与霜冻日数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气温指数突变大多发生在1993—1999年。

  • 标签: 极端气温 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