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油藏按照开发方式及含油面积能否形成注采井网划分为四种次级油藏类型,不同类型断块油藏采收差异较大,本文选取典型单元进行采收影响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影响断块单元采收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不同类型断块油藏提出目前比较适宜的开发手段,以达到高效开发,最大程度提高单元采收的目的。

  • 标签: 油藏 采收率差异 内外因素 开发程度
  • 简介:文中提出了适用于巴肯页岩油藏的一种新化学提高石油采收法(IOR)。这种方法是通过在标准的水里压裂液中加入一种特定的表面活性剂来提高石油采收的。巴肯组油藏位于威利斯顿盆地,储层为晚泥盆世至早密西西比世的地层,面积约为52万平方公里,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和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都有分布。巴肯组由三段组成:下段页岩、中段白云岩/粉砂岩和上段页岩。该组的页岩段是在相对较深的深海环境中沉积的,白云岩/粉砂岩段是浅水期沉积的滨海相碳酸盐岩。巴肯组中段埋深约3.2km,是主要的石油储层。上段和下段都是富含有机质的海相页岩。巴肯组页岩区的石油地质储量很大,USGS在2008年4月发布的评价报告认为其石油技术可采储量为30-43亿桶。过去巴肯组油藏的石油生产很有限,但随着水平井和大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巴肯页岩区现在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巴肯组油藏实现经济开发的一个关键是在储层中产生分布广且连通性好的裂缝系统。实验室研究表明,特定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与渗透率低且呈混合润湿性到油润湿性的巴肯组中段发生作用,提高石油采收。具体地讲是,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相(如水力压裂液)可以提高混合流体进入含油饱和度很高的致密基质和微裂缝中的自发渗吸能力。这能够将更多的石油从储层孔隙中驱替出来进入裂缝系统,再流入井筒中。因此,向压裂液或其他水基增产处理流体中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石油采收

  • 标签: 石油采收率 化学工艺 页岩 油藏 表面活性剂 海相碳酸盐岩
  • 简介:摘要: 胡状集油田是复杂非均质油藏的典型代表,长期注水过程持续加剧了储层非均质程度,使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开展剩余油挖潜愈发困难。本文通过对非均质油藏驱替压力系统的数值模拟,来解决如何提高微观孔隙中剩余油水驱动用程度的难题。结合现场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对增大水驱波及面积和提高采收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可见,通过储层微观非均质的研究,为非均质油藏开发后期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与参考。

  • 标签: 驱替压力 采油速度 生产压差
  • 简介:摘要:鄯善区域老油田经过20余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全面进入高含水期,面临着诸多开发难点,常规增油手段已经很难在鄯善油田取的较好成效,如何使用技术革新进一步挖掘储层增油潜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是目前亟待探索解决的关键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提高采收技术在鄯善区域老油田的探索运用情况及实施效果。

  • 标签: 高含水期 技术革新 提高采收率技术
  • 简介:实验考察了生物核酸酶溶液的酸碱性、与注入水和地层水的配伍性、对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的影响,对地层的伤害性、钢的腐蚀性以及原油凝固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核酸酶与注入水和地层水配伍性好,配制的溶液呈弱碱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注入0.5PV的0.5%生物核酸酶溶液可提高驱油效率17.60%,对岩心有一定伤害性,能改善或缓解注入水对钢表面的腐蚀性,可使原油凝固点降f氐4.5%一11%。

  • 标签: 生物核酸酶 配伍性 驱油效率 地层伤害性 腐蚀率 凝固点
  • 简介:摘要断块油藏多为受断层作用形成的,大多具有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等特点,开发过程中面临构造落实难度大,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注水储量损失严重等问题。近几年,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特征,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储量规模的小断块开发方式的优化,对提高不同储量规模的小断块的采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断块油藏 储层 小规模储量 提高采收率
  • 作者: 徐军军  冯卓卓  刘璐  张化林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7-28
  • 出处:《油气论坛》2023年3期
  • 机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7600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大趋势下,油田开发作为石油供给和应用的源头备受关注。油田开发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油田开发的规模、开采时间和油藏的地层压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调整开发方案,以确保后续的开发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同时,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原油的采收,可以显著提升油田开发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篇文章将对此做出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油田开发 原油采收率 技术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提高原油采收的方法。首先概述了原油采收的概念,然后介绍了二次采油技术、三次采油技术、化学驱油技术、热力采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这几种常用的提高原油采收的方法。接着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包括二次采油技术的优缺点、三次采油技术的优缺点、化学驱油技术的优缺点、热力采油技术的优缺点和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选择和优化提高原油采收方法的因素和策略。

  • 标签: 原油采收率 二次采油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 热力采油技术
  • 作者: 张宏伟 马秀梅 罗亚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31
  • 机构: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 庆阳 745100
  • 简介:摘要:采油工程技术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油田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石油开采效率,提高石油开采量。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石油资源需求较多,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石油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要不断提高采油工程技术现代化发展水平,以此为石油企业与行业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 标签: 采油工程 采收率 低渗透 措施
  • 简介:摘要: W油田油藏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南部,是文南地堑的西北部分,西以大断层为界,东以文70断层与文72断块区分隔,沿北北东呈条带状展布。油藏埋深-2900--3400m,平均孔隙度为15.4%,平均渗透率为15.6×10-3μm2,分10个砂层组开发,含油面积4.7km2,石油地质储量464×104吨,标定可采储量183.94×104吨,标定采收39.63%。但是经过多次的开发与调整,受储层低渗透、油水井损坏严重、工艺技术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油藏整体注水困难,在逐层上返过程中油井见效不同步、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针对油田特点,重点从如何提高多油层严重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收角度,先后开展细分层系、逐层上返、井网重组以及攻克与注采相匹配的配套工艺等技术,提高了油藏采收,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

  • 标签: W油田 深层 低渗油藏 细分层系 注水开发 采收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的油田开发已处于中后期,油田的综合含水量在逐年增加,但总的生产能力在下降。因此,在油田开发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评价指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基础,对三次开采技术进行优化,确保生产。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三次采油,随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三次采油阶段提高采收的途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采 途径
  • 简介:摘要:致密性油与常规石油相比大有不同,它除了具有油藏岩性过密特点之外,还具有较好的储油物性、低渗透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加大了我国开采致密油的难度。只有在开采致密油的过程中运用与平常不同的增产方法,开采致密油的效率才会得到提升。所以,只有加大对致密油的开采力度,才能够补充我国常规的油气资源。

  • 标签: 致密油藏 采收率 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进入高含水期后,油田的经济技术指标会不断恶化。聚合物驱油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一种具有较好增产效果的油藏开采技术,是世界范围内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聚合物乳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为今后聚合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聚合物驱油技术 提高采收率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油田开发到了中、晚期,油井产量逐步降低,要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益,就必须改进采油工艺。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的关键一环,其目标是提高剩余油的采收,提升整体生产效益。但是,油田内的剩余油分布状况较为复杂,而且大多数位于难采地段。因此,急需对三次采油工艺进行研究,以确保其高效开采。

  • 标签: 三次采油阶段 提高采收率 技术应用 改进对策
  • 简介:摘要:在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往往会出现采收下降的问题,这给油田开发带来了一定挑战。虽然我国许多研究学者都在致力于提高采收的技术研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何提升注水开发后期的采收依然是目前研究重点。本文旨在从技术措施的角度进行浅析,以期为注水开发后期的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油田 注水开发 采油率 技术措施
  • 简介:摘要:在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往往会出现采收下降的问题,这给油田开发带来了一定挑战。虽然我国许多研究学者都在致力于提高采收的技术研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何提升注水开发后期的采收依然是目前研究重点。本文旨在从技术措施的角度进行浅析,以期为注水开发后期的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油田注水开发 采收率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