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临床期间均进行RAR、PSV及AT的测量。结果二者结合应用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4.3%、96.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可靠。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10mm)和颈动脉斑块组(IMT≥0.10mm)。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颈动脉斑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脉压指数(PI)、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有显著性(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IMT与CWS及收缩压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668和0.256)。结论硬化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 血压 动脉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应用颈动脉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估颈动脉彩超诊断效能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结果:冠脉造影显示本组85例患者中,冠心病(阳性)44例、非冠心病(阴性)41例,颈动脉彩超诊断阳性/阴性分别44例、41例;对比金标准,颈动脉彩超诊断敏感性、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3.18%、92.68%、92.94%。此外,对比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IMT、AP两项参数水平可见,冠心病患者为(1.86±0.22)mm、(1.87±0.25)分,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的(0.77±0.13)mm、(0.38±0.09)分,差异显著(P

  • 标签: 颈动脉彩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效能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86例,行常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2组研究者之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亦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颈部血管 动脉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RANTES是一类重要的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趋化、激活炎症细胞,还可以参与炎症因子相互作用,延长并加重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RANTES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阐明RANTES及其受体网络的调节机制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 标签: RANTES 趋化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护理,39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后实施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共62处硬化斑块,CT检查显示共28处硬化斑块,MRI检查显示共56处硬化斑块。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影像检查均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MRI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一种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慢性进行性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病变过程中一般是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常常会导致血管官腔的狭窄或阻塞,进而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引起缺血或坏死。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导致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及非传统危险因素,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扔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非传统危险因素的一些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如血脂异常、高同型半管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自体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紊乱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 高尿酸血症 血脂异常 硫化氢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给予口服波依定进行治疗,在连续治疗一年后,通过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患者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平均值与最大值。结果在药物治疗结合颈动脉彩超的观察下,发现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内中膜厚度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和诊断中,采用多普勒彩超能够有效的观察病情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是临床上具有较高参考意义的一种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 价值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在卒中患者中,20%~25%的病例是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引起的[1],故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检查 常见病因 粥样斑块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到本次脑梗死组的研究对象当中,随机选择同期50名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对比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CCA、BIF、ICA发生率分别为28.00%、68.00%、54.00%,对照组分别为22.00%、38.00%、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内膜增厚发生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是混合斑,脑梗死组的混合斑、软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40.00%、中度狭窄率为14.00%、重度狭窄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38.00%、中度狭窄率为6.00%、重度狭窄率为2.00%,中度、重度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诊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狭窄 超声
  • 简介: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贮能纵织,更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如瘦索、TNF-α、纤溶酶原活化因子抑制剂1、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视黄醇、脂联素等;在免疫及代谢中具有较明显调节作用。其所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的关联。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受体 脂联素 信号传导 内皮 血管 脂类代谢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选取45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检出率和诊断标准。结果45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40例,检出率为%。结论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极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对于颈动脉斑块的评估,经典的策略是通过影像学进行狭窄程度分级,从而决定临床干预方式.而随着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斑块稳定性这一指标比狭窄程度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症状和预后、评估再血管化指征.本文整合了近年来经典或新型影像技术(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分子成像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斑块形态及稳定性方面评估的原理和优劣,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