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用于预防老年重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3例,单纯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22例,在采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氟康唑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6位感染了霉菌,有16例没有感染;在对照组当中有15位感染了霉菌,有8位没有感染,经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的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整个治疗过程,所有接受预防的患者都未曾出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氟康哇在预防老年重症细菌感染方面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重症感染 氟康唑 霉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72例外科实施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采用了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措施为依据分成A组和B组,每组286例。结果伤口愈合A组甲级142例、乙级126例、丙级18例;B组甲级186例、乙级92例、丙级8例;B组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A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A组6.64%,B组2.45%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管理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分析引发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120例新生儿中共有9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9.1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皮肤以及口腔等部位。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操作不严格等都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护理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新生儿 感染控制 护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检查记录、手术档案、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出院后接受跟踪调查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种(1)患者自身原因。17例患者,有8例患者因用手触摸手术切口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5例患者因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功能较差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4例患者因体型肥胖,在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及切口中残留死腔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季节天气原因。(3)医院卫生环境原因。(4)主刀医师的手术操作不当及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不到位。结论患者自身原因、医院卫生环境原因、季节天气原因是导致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健康干预、在为其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加强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市经男男性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者中新近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2015年天津市经男男性途径感染HIV者人口学资料,采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aptureenzymeimmunoassay,BED-CEIA)进行新近感染判定,计算HIV-1新近感染比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新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2013-2015年天津市累积报告发现经男男性途径感染HIV者1474例,495例被判定为新近感染,HIV-1新近感染率为45.7%。3年间HIV-1新近感染者人口学构成基本保持稳定(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5岁以下年龄组(OR=1.639,95%CI:1.089~2.466)、高中(OR=1.460,95%CI:1.059~2.013)和大学(OR=1.392,95%CI:1.003~1.931)文化程度、学生(OR=1.984,95%CI:1.144~3.442)感染者是HIV-1新近感染的可能性更高;通过自愿检测咨询(OR=3.658,95%CI:2.393~5.590)、性病门诊(OR=3.784,95%CI:2.262~6.329)、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专题调查(OR=4.021,95%CI:2.700~5.987)和无偿献血者筛查(OR=5.192,95%CI:2.775~9.712)发现的感染者为新近感染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天津市经男男性途径感染HIV者中新近感染比例较大,应重点加强对25岁以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学生中MSM主动监测,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宣传干预措施,以减少二代传播。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新近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在ICU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起在ICU感染防治中采取了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将其设置为实验组,以之前未采取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的ICU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患者满意度,实验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由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感染的防治中采取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不仅能过减少术后感染率,还提升了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源 消毒隔离管理 ICU感染防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设置一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从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日常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工作,加大院感检测力度,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起了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专职工作方法有利于搞好院感工作。

  • 标签: 院感专职人员 感染 作用
  • 简介:口腔科感染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病人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约有300多种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口腔病人和医务人员可能通过血液、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到多种微生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交叉感染,以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现参考美国CDC的建议报告,提出口腔科医务人员要了解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

  • 标签: 口腔科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性疾病 预防 呼吸道分泌物 口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母婴阻断试验中,HIV感染孕妇的传播途径及配偶感染情况。方法对28例HIV感染孕妇的背景资料、配偶资料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艾滋病传播特点及配偶间感染及交叉感染情况。结果28例HIV感染孕妇多为居住在城区或城郊的无业人员、农业人口,她们及配偶的文化程度均普遍偏低,配偶大多也属农业或无业人员,女性感染传播方式依次为多性伴、配偶吸毒被动性传播、自身吸毒感染、纹身。配偶检出感染14例,多为吸毒人员,检测阴性8例,拒绝检测6例。孕妇妊娠结局终止妊娠9例、剖宫产及阴道分娩17例、宫外孕1、待产1例。结论HIV感染孕妇及配偶的文化、社会地位普遍较低,配偶间交叉感染较严重。针对城区及城郊高危人群、农民外出务工不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婚前进行HIV检测甚为必要。

  • 标签: 孕妇 配偶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不同感染部位及不同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20114月至20124月收治的55例细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26-72岁,平均(47.38±14.79)岁,包括肺部。感染22例,胆道感染15例,尿路感染10例,术后感染8例。上述所有病例均在标本中发现致病证据(包括血液,尿液,痰液,引流和分泌物)。根据脓毒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收集标本用于细菌学培养,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ILMA)用于PCT。判定。轻,重症患者PCT数据差异的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数据中,第3天和第1天的PCT结果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感染组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清PCT浓度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发现严重感染或器官衰竭。为了及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器官支持治疗,提高危重病人的成功率。PCT浓度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PCT浓度高的患者常发生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同时,当血流被感染时,血清PCT浓度将显着增加。在局灶性感染的情况下,患者的PCT升高没有显着升高或略微升高,血培养结果大多为阴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实习生(以下全部简称护生)对医院感染知识(以下全部简称院感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方法通过各种培训,使护生能够尽快掌握院感知识,提高他们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一定的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与技术,使之将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与控制融入今后的实习工作中。结果提高了专科医学院校护生对院感知识的认知水平,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增强了护生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实习期间的医疗安全。结论专科医学院校护生严重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加强护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提高院感防控能力非常重要。

  • 标签: 护生 医院感染 培训 提高 防控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生殖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70例,其中53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阳性,作为观察组,17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阴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感染菌属进行组内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最高,占比58.49%,对照组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占比35.29%。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最为常见的因素,且以人型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时间延长,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支原体感染的干预,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感染 剖宫产 支原体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风险。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996—2016年国内发生的HCV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因血液透析发生HCV感染暴发事件10起,涉及血液透析患者689例,其中258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37.45%;不安全注射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3起,涉及人群基数不祥,其中447例感染HCV;输血或单采血浆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4起,共涉及191例,其中156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81.68%。结论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HCV的风险极高。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HCV 血液传播 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其诊断、抗感染治疗等诸多方面仍缺乏高等级的文献证据,无法基于循证学方法给予标准化答案。现以相关指南为依据,并综合国内外文献,从感染科角度概述PJI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临床治疗PJI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生物膜 假体周围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分布情况,探索将常规的HIV感染检测结果用于辅助综合判定HIV新发感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1 152份,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新近感染者和长期感染者,并分析两组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值、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以及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应用不同的检测指标进行新发感染综合判定得到的结果。结果1 152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205例为新近感染者,947例为长期感染者。新近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20的比例、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长期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或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分别区分出30例和31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同时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和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区分出60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结论常规HIV检测结果可用于辅助新发感染抗体亲和力实验结果综合判断新近感染,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以提高新近感染者判定的准确性。

  • 标签: HIV感染 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 抗体亲和力实验 CD4+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医院内的传播。方法合理布局,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监督指导。结果未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医院感染。结论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可避免发生人禽流感的医院感染

  • 标签: 人禽流感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患率。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监控医生组成调查组,对2010年6月8日0:00—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678例,实际调查676例,实查率99.71%。发现医院感染19例,2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1%,例次现患率为3.40%;社区感染180例,感染率为26.63%。医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22.2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39.13%;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24.00%。社区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儿科(90.9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49%;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1.4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0%,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82.45%。结论现患率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现患率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和2013年度医院感染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每年随机选取20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加强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后,2013年住院患者感染率为2.94%,2013年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7%。结论感染管理和护理管理是进行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加强护理管理和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感染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