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2月中旬,国家统计局首次向公众发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固定基期的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后,立刻引起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研读之余又不免对这一个新概念的价格指数产生疑惑,不知它是怎么来的,更不知如何读懂和使用,本文就此问题作通俗解释。

  • 标签: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价格指数 换算方法
  • 简介: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政府支出与税收。文章从理论论述、经验分析两方面梳理了政府支出、税收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研究成果,结果发现:国内学者一般借鉴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分析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但是忽视了消费函数的假设、前提等适应性条件,不能解决我国实践的“本土化”问题,而且部分学者的研究方法没有理论支撑,陷于就事论事的狭隘局面。建议今后驱动居民消费财政政策的研究应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建设性地对消费函数加以调整完善,以方法论创新推动研究的深入。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将长期影响国内居民消费,应区分地域,区分城乡,根据差异性条件提出适应性的财政政策措施,以有效地驱动居民消费

  • 标签: 财政政策 居民消费 驱动
  • 简介:本文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角度分析甘肃省的城乡消费状况,通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及消费合理性三个层面分析消费水平,从基本消费消费倾向两个视角探析消费结构。分析表明,甘肃省城乡消费水平尚处在低水平阶段,波动中渐趋合理界限,差异明显;城乡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滞后于消费层次,须调整优化升级。

  • 标签: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ELES模型
  • 简介:利用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是“苏州模式”的重要贡献,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国内地区间招商引资竞赛,但该文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居民消费不足的形成原因。通过对苏州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居民消费支出与其他地区比较,我们发现苏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比重明显偏低,这可能说明苏州的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居民消费不足从而影响国内需求的扩展。最后该文分析了这种经济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认为地方政府的引资政策偏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居民消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
  • 简介:在我国双税制的税收制度中,存在税率过高,征收对象界定不合理,发票未列示消费者者纳税信息等问题。居民隐性税收负担过重,从消费层面拉动经济动力不足。阐述税收制度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优化的措施,以期从税收层面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税制改革 流转税 居民消费
  • 简介:文章首先建立模型,然后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动态分布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基于1996—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期来看人均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消费将增加0.8991个百分点,短期来看人均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消费将同增加0.2886个百分点,这一数值与长期关系的数值相比较而言显然较小,究其原因有预算约束,收入偏低,未来收支不确定,消费观念保守,消费环境较差,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此,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 标签: 消费 收入 动态分布回归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摘要近期江苏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因为物价上涨、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本文对影响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居民消费、交易投资和进出口贸易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相对于交易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居民消费自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较高比例的是居民消费;其次,假如某国的居民消费比例有所上升,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生产力增长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创造的生产力也就可以进一步调整整体的产业结构布局;再次,投资进出口贸易与居民三者关系密切,进出口贸易是国门外的经济消费,投资又是由消费衍生出来的,消费带动着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那么,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消费有着关键的作用,提高经济消费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增长。

  • 标签: 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结构 经济的发展
  • 简介: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其中居民消费率较低并持续下降是主要动因。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着力点。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八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提高居民收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财政支出制度,发展消费信贷、培育消费热点等方面对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居民消费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 简介: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农村消费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有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步提高。通过对目前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行方向,为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提供道路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及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居民消费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也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等挑战。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推动了数字金融的进步。不仅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也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扩大了其使用范围,满足了那些通常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居民消费活力,特别是占全国人数较大比重的及中西部地区的居民

  • 标签: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 结构转型
  • 简介:进入“十二五”时期,北京旅游业在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国内游客数达到2.1亿人次,为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0倍,旅游总收入达到3216.2亿元。2012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31亿人次和3626.6亿元,同比增长8.1%和12.8%,与此同时,

  • 标签: 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业 北京市 消费水平 国内游客 “十二五”
  • 简介:扩大居民消费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时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导社会交易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价格信号,人民币汇率究竟对中国居民消费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选取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变量,基于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的月度样本数据,重点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居民消费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在短期内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产生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其长期影响也是微弱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与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之间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扩大居民消费的主要动力不是来自于人民币汇率和物价水平的变动,而是来自于居民消费本身的惯性。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居民消费 实证检验
  • 简介: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居民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对我国居民消费函数区域差异化展开研究的文献很少。文章从西方主流消费函数理论出发,基于31个省市2002~2009年的消费数据,建立了我国居民消费函数区域差异化测度的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绝对收入理论的消费函数在我国仍然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内需关键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内部差异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要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提升城镇居民的当前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水平和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

  • 标签: 消费函数 绝对收入理论 区域化 面板模型
  • 简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衣物、食品等商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明显下降很多,用于旅游、医疗、交通等带有服务性的支出比例不断上升,很明显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处在升级阶段。本文会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行分析,并解释其成因。

  • 标签: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变迁 成因
  • 简介:经济增长的动力,最终来自需求,没有需求拉动,社会生产成果无法实现,再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一国的总需求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状况最终将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正确认识我国消费不足的成因,对理顺供应和需求关系、促进消费、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解决我国消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要首先弄清楚消费不足的成因,文章主要是笔者就中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 标签: 消费需求 成因 居民 经济增长 社会生产 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