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神经是面部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根据原发性神经病变在神经周围部,发病机制在其中枢部之原理,采用中医原理,对原发性神经进行以头针刺激感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区,调节中枢功能,结合中药汤剂标本兼治,收治病人58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疗效,治急率达84.5%,有效率达100%,1年复发率12%。本文着重对原发性神经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钟疗与药疗的相应机理。

  • 标签: 头针 中药汤剂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风散治疗原发性神经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神经患者共1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口服舒松散治疗,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散治疗原发性神经的疗效显著,科广泛应用治疗原发性神经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舒风散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卡马西平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0%,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神经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针药结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神经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救治的原发性神经患者共9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n=48例,以中医针灸展开救治),对照组(n=45例,以卡马西平药物展开救治),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5.83%、不良反应发生率4.17%等均优于常规组80.0%、17.18%(P<0.05)。结论对原发性神经患者施以中医针灸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中医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神经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神经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机上采取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6.56%,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81%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神经患者,在采取视频治疗术的同时,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较好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射频治疗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原发性神经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色子的方式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生活质量都有所提升,而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神经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神经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4例原发性神经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加巴喷丁组(n=47)和卡马西平组(n=4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加巴喷丁组患者即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卡马西平组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采取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进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指标检查,记录患者的不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加巴喷丁组均明显优于卡马西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神经疗效可靠,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加巴喷丁 卡马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原发性神经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40例原发性神经患者作为目标对象,对4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神经患者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疼痛
  • 简介:目的: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HR-MRI)观察原发性神经患者的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行神经根微血管减压的80例原发性神经患者。采用HR-MRI,包括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及维快速稳态自由进动成像(3D-FIESTA)序列采集原始横断面维数据,分别重建平行于神经脑池段的斜矢状面及垂直于神经的冠状面,从多角度共同观察研究其患侧神经脑池段及邻近脑干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行双盲对照。结果:78例(97.50%)患者显示一支或多支神经血管接触和(或)压迫(neurovascularcontact/compression,NVC)患侧神经脑池段或其邻近脑干,其中54例(67.50%)显示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其他血管包括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某些静脉。NVC点距神经出脑干平均距离为(2.80±0.73)mm,其中42例(52.50%)NVC发生在近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27例(33.75%)发生在远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9例(11.25%)仅存在血管与神经邻近脑干接触。联合应用3D-TOF和3D-FIESTA,其诊断灵敏度达97.44%,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7.50%。结论:HR-MRI检查不仅有利于原发性神经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发性神经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血管神经接触/压迫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神经的疗效。方法采用1.5TMRIT13D-SPGR扫描,取得层厚为0.2mm、无间距的图像。玛西普头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神经129例,以神经与桥脑连接处(REZ区)为靶区,设2个准直器均为4mm的靶点,中心剂量72-86GY,20%的等剂量曲线包入脑干≤2.5mm。结果随访时间3-114个月,平均25.6个月。治愈80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6%。10例出现同侧轻度面麻,2例有同侧肌体轻度麻痹感。结论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神经疗效良好,安全可靠。

  • 标签: 伽马刀 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在原发性神经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神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和观察组(疼痛护理,30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疼痛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翼腭窝内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118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神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原发性神经病患118例。本研究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比较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的翼腭窝内神经阻滞治疗较治疗前的神经V1(眼支)、V2(上颌支)、V3(下颌支)分支的阻滞情况;术后一天、1、3、6个月临床疼痛缓解情况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多分支和单分支阻滞情况都有出现,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缓解有效率的调查中发现疼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少数几例病患出现短时间内面部肿胀且无其他并发症,剩余多数患者完全没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翼腭窝内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 标签: 超声 翼腭窝内三叉神经阻滞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神经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分布采用传统的封闭疗法和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查看患者的VA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神经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周围支 多点射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神经成像在神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单侧神经患者,以随机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分别给予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显示患侧有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57(95.00%)例和46(76.66%)例,显示患侧无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3(5.00%)例和14(23.33%)例,显示健侧有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2(3.33%)例和8(13.33%)例,显示健侧无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58(96.66%)例和52(86.66%)例,P<0.05。结论对磁共振神经成像在神经诊断中进行应用,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能够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磁共振 三叉神经成像 三叉神经痛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神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神经阻滞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原发性神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w、4w的NR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2w、4w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神经,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合并舌咽神经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神经合并舌咽神经患者24例,依据患者情况给予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治疗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5.83%(23/24)。远期效果观察,于术后3个月随访,出现复发情况2例,复发率8.70%(2/23),行二次手术治疗康复。另外,对所有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1例耳鸣症状、1例头痛头晕,发生率8.33%(2/24)。结论神经合并舌咽神经患者治疗中,需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神经外科治疗 舌咽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