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指患者入睡时无新发症状,但觉醒后患者本人或目击者发现其出现症状的急性缺血性,约占所有新发缺血性的9.7%~27.8%[1-8].研究表明,醒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转归较差[1-3].中进展是指缺血性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性加重或虽经治疗病情仍恶化,其发病率约占急性缺血性患者的30%,临床一些醒患者规范化治疗病程仍会出现中进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72例醒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归纳醒中进展的可能原因.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醒后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抑郁量表(The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9,PHQ-9)在抑郁疾病(post-strokedepression,PSD)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版(TheChineseClassificationofMentalDisordersversion3,CCMD-3)为标准,对比观察抑郁量表(PHQ-9)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在抑郁疾病筛查诊断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差异。结果依据CCMD-3量表诊断结果,38例患者确诊为抑郁,发生率为38.00%(38/100)。抑郁量表(PHQ-9)对抑郁疾病筛查灵敏度为92.11%(35/38)、特异度为98.39%(61/62)、阳性预测值为97.22%(35/36),均显著高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筛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应用抑郁量表(PHQ-9)对抑郁患者的筛查效果良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有临床实践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抑郁量表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与急性缺血性患者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PSC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认知损害。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血清BDNF与PSCI的独立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其对PSC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11例急性缺血性患者,男性332例(65.0%),年龄(60.67±10.18)岁(范围49~80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中位数5.0分(2.7~6.7分),前循环413例(80.8%);血清BDNF中位数11.54 μg/L(6.13~16.25 μg/L)。310例(60.7%)发生PSCI。单变量分析显示,PSCI组年龄、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基线NIHSS评分和血清BDNF与非PS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BDNF与PSCI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514,95%置信区间0.356~0.807;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BDNF预测PS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95%置信区间0.830~0.89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0.78 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9%和86.8%。结论基线血清BDNF较高是PSCI的保护因素,对PSCI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癫痫发作状态(PIS)是指癫痫发作停止到恢复至发病前水平的异常状态,包括认知、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和精神行为等异常,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持续数秒至数天不等,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少,临床医生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将从PIS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以及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并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癫痫 发作后状态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定位
  • 简介:为探讨急性脑卒中病人癫痫(EP)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急性脑卒中类型之间的关系,本文对308例急性脑卒中的病人,在最初15天之内继发癫痫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研究。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癫痫发作 临床研究 诊断标准
  • 简介:小儿颅脑损伤癫痫并不少见,其发生率为4%~10%[1].本文分析于1993年3月至1999年3月住院的小儿颅脑损伤276例,其中26例继发癫痫,现对其发生率、损伤程度与癫痫发生率的关系及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儿童 颅脑外伤 并发症 癫痫
  • 作者: 张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500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损伤,它可以分为(1)即时癫痫,在受伤的24小时内出现;(2)早期癫痫,在受伤的1~7天出现;(3)晚期癫痫,在受伤的7天出现。大约有2%的脑部损伤患者会出现癫痫,而严重的脑部损伤患者的比例可能高达12%,甚至超过50%。病人的预后受到严重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进而危及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 标签: 脑外伤;癫痫;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采用药物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从2014年1月-2016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抑郁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中药汤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获得痊愈治疗效果的患者有17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整体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单一西医药物治疗,获得痊愈治疗效果的患者有15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4.00%。结论在抑郁的防治单一西药治疗与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但是,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对于提高抑郁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更具优势。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药物预防
  • 简介:摘要我院自成立中心以来,完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绿色通道,较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溶栓患者的治疗窗,减少患者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增加患者就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同时随着溶栓患者基数的加大,亟需护理加强护理措施,跟进溶栓前、护理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实行疏肝活血解郁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肝活血解郁汤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护理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疏肝活血解郁汤 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分析吞咽障碍(PSD)患者吸入性肺炎(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或神经内、外科完成VFSS检查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PSD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P将其分为肺炎组及非肺炎组,对其一般资料、鼻饲情况以及基于VFSS的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评级、咽通过时间(PTT)、咽部残留(PR)、主动咳嗽、饮食调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肺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评估肺炎组及非肺炎组患者的一般情况、VFSS结果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与肺部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肺炎组29例,非肺炎组76例。肺炎组与非肺炎组患者在年龄、中部位、病程、合并2型糖尿病、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PAS评级、咽通过时间、咽部残留、饮食调整等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合并高血压或房颤、白细胞数量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部位、年龄≥65岁、2型糖尿病病史、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与肺炎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干、双侧半球患者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侧半球患者;年龄≥65岁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高于65岁以下患者;PAS评级>6级、咽部残留、咽通过时间延长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而主动咳嗽是抑制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65岁、双侧半球及脑干、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是PSD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咳嗽是抑制A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 吸入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并作出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参与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以单月与双月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单一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唑酮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研究结束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研究组的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曲唑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睡眠障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曲唑酮 卒中后睡眠障碍 疗效
  • 简介:疲劳是恢复期的常见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及远期预后。本文就疲劳的药物治疗与康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进行药物与康复治疗之前,应全面识别引起疲劳的可能原因,包括精神心理、躯体疾患及药物的潜在因素。迄今尚未有药物被证实对疲劳确切有效。认知及分级活动训练是目前唯一经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脑卒中 疲劳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情绪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汉密尔度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较为显著的改善情绪障碍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理干预 卒中后情绪障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乐运动疗法对抑郁(PS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仅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运动康复训练+音乐疗法,共治疗3周,疗法前后分别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组患者的HAMD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HADM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运动疗法可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音乐运动疗法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吞咽障碍患者40例作为治疗对象,并观察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吞咽障碍,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效果显著,为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卒中后 吞咽障碍 针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