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居家心脏康复情况,运用“互联网+护理”平台,采取包括健康膳食指导、指导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指标监测等在内的干预措施居家康复护理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冠心病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开展居家康复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互联网+护理”平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心脏康复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患者的远期疗效,量化心脏术后VA-ECMO患者的生存结局,识别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ICU因单独CABG后心源性休克接受VA-ECMO治疗的108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62(55,67)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5(23,27)kg/m2。37例(34%)有左主干病变,56例(52%)行不停跳CABG。按照ECMO后3年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Cox回归分析识别ECMO后3年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08例中,65例(60%)成功脱离ECMO,49例(45%)生存出院,35例(32%)生存至ECMO撤机后3年。中位ECMO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天、8(5,12)天、20(13,29)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ECMO后3年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HR=1.06,95%CI:1.03~1.10,P<0.001)、左主干病变(HR=1.62,95%CI:1.00~2.60,P=0.048)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HR=1.09,95%CI:1.03~1.17,P=0.007)。本组年龄≥60岁、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60分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0~0.95),优于SOFA评分0.80(95%CI:0.71~0.89)。结论心脏手术后VA-ECMO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较低,但生存出院的VA-ECMO患者远期预后良好。高龄、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是ECMO撤机后3年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远期疗效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对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对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手术期间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施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护理前后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综合护理组的满意度是39(97.50),常规护理组则是3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手术期间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施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综合护理组出现0例,常规护理组出现了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肝素残留利弊,探讨OPCABG术中鱼精蛋白和肝素的最佳中和比。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112例行择期OPCABG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当日入手术室前和术后返回ICU时检测普通血栓弹力图(TEG)、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mTEG),同时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等常规凝血指标。根据术后普通TEG、hmTEG、术后1h、2 h的ACT及术中ACT检测结果分为非肝素残留组(30例)、肝素残留1组(42例)和肝素残留2组(40例)。肝素残留1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最大值)高于术前ACT水平且不高于术前水平的20%。肝素残留2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最大值)高于术前20%。观察比较各组鱼精蛋白及肝素用量、鱼精蛋白与肝素总量之比、中和后ACT值、术后R值及R(CKH)值、术后12 h、48 h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术后cTnI峰值、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比例、二次开胸发生比例、急性肾功能不全及伤口愈合不良发生比例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肝素残留1组和2组,非肝素残留组的中和后ACT、术后R值减少,鱼精蛋白中和总量、鱼精蛋白/肝素、cTnI峰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肝素残留2组,非肝素残留组的术中肝素用量、12 h及48 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输血比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肝素残留1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心肌梗死、急性肾功能不全、伤口愈合不良等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住ICU时间及R(CKH)值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术后适度肝素残留初步提示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大量肝素残留可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失血量和输血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高于术前水平且不高于术前水平的20%是一种合理的做法,此时鱼精蛋白/肝素值约为2/3。

  • 标签: 肝素 鱼精蛋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伴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55岁以上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死亡3例,死亡率4.8%,其余患者痊愈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有3例伤口愈合不良延长住院时间,平均住院14-21d,术后心绞痛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正确使用胰岛素、调控血糖、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可有效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4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患者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术后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123例在北京安贞医院择期接受OPCABG治疗的患者,收集术前和术后相关数据。以Hs-CRP水平2 mg/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Hs-CRP正常组(78例)和Hs-CRP升高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对存在差异的术后数据行回归分析,探究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Hs-CRP升高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6.5±1.6)×109/ml对(7.4±2.1) ×109/ml,t=-2.839,P=0.005];Hs-CRP升高组术后房颤患者占比(38%对19%,χ2=5.100,P=0.024)、住院时间[(21.2±7.1)天对(16.0±4.6)天,t=-4.469,P=0.000]、住院费用[(14.31±3.07)万元对(12.37±2.18)万元,t=-4.090,P=0.000]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吸烟(OR=1.660, 95%CI:1.186~1.993,P=0.031)和Hs-CRP水平(OR=1.170,95%CI:1.050~1.294,P=0.007)是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水平(B=0.436,95%CI:0.197~0.675,P=0.000)和左心室射血分数(B=-0.180,95%CI:-0.289~-0.071,P=0.001)是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压(B=-11.256,95%CI:-20.670~-1.842,P=0.020)、Hs-CRP水平(B=1.235,95%CI:0.217~2.254,P=0.018)和左心室射血分数(B=-1.168,95%CI:-1.634~-0.702,P=0.000)是住院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OPCABG术前Hs-CRP水平是术后新发房颤、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为Hs-CRP联合其他指标准确预测OPCABG预后、筛选高危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结局 炎症反应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左室功能低下(LVD)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但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病例,CABG依然是冠心病伴LVD的有效治疗手段,且体外循环下行全动脉CABG术是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行二尖瓣置换治疗中度及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积极使用心脏辅助装置能降低此类患者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障碍,左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Data、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CABG与PCI比较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9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个RCT,共1611例患者(CABG组:802例,PCI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CI组相比,CABG组能显著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OR=0.45,95%CI(0.31,0.66),P〈0.0001],但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OR=1.28,95%CI(0.47,3.48),P=0.63]、病死率[OR=1.36,95%CI(0.80,2.34),P=0.26]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92,95%CI(0.66,1.28),P=0.61]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CABG在降低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心梗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CABG疗效优于PCI。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总结左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左主干狭窄〉70%的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变62例,两支病变21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4±0.83)个,死亡2例(2.4%)。随访2个月至2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主干重度狭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后处理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山东省平原县中医院收治的68例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采取七氟醚后处理,即最后一条血管吻合开放前2 min持续吸入七氟醚至吻合口开放8 min后,共计吸入七氟醚10 min。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生命体征(血压和心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重建完毕时以及冠状动脉重建后1 h观察组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重建后1 h以及6 h时观察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生命体征波动,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保护心肌细胞,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七氟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导致的左室功能低下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全面深入仔细的评估,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都有重要意义。另外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常合并多种合并症,如左室室壁瘤、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等,如何采用最佳的方式处理相关合并症,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 标签: 心室功能障碍,左 冠状动脉分流术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患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7月~2019.7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患,所选取的例数为6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相对较好;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较低;在生活质量对比上,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数值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患在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分组形式明确连续护理方法在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受off-pump CABG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术后并发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的患者作为事件组,另外50例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收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并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事件组患者的术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血清hs-CRP水平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结局预测指标,高水平的hs-CRP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通过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以提前评估患者的术后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改善手术后的预后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血清hs-CRP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脑梗死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55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镜面右位心,胸腹腔脏器全反位;头颈部CT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近闭塞;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2022年2月在全麻下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先患者先垫高右侧肩,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然后取平卧位,更换经口气管插管,正中开胸,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手术共计用时5.5 h,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返心外ICU,术后第2天转出ICU,术后9天痊愈出院。目前随访5个月,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和一般体力活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t=9.51,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t=13.79,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2=17.21,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障碍,左 桡动脉 乳内动脉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originofcoronaryartery,AOCA)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60例,栓出有AOCA患者2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AOCA患者检出率为1.9%,其中23例(79.3%)为良性AOCA,包括: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5例,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窦1例和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4例;6例(20.7%)为有潜在临床危险AOCA,分别为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单支左冠状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3例.起源异常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患者9例(31.0%),但仅2例为狭窄只累及起源异常动脉.结论AOCA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被发现;某些类型有导致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AOCA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总结3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MIDCAB)的中期疗效.方法2000年11月~2003年4月共行MIDCAB33例,单纯MIDCAB29例,杂交技术4例.25例采用经典MIDCAB,4例胸腔镜辅助,4例AESOP机器人辅助.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呼吸机脱机时间(7.5±1.9)h,引流量(274±197)ml,输血率9.1%(3/33),术后住院(6.9±1.7)d.随访33例,时间(24.3±5.7)个月,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复发率9.1%(3/33).术后再次冠状动脉造影4例,1例吻合口狭窄50%,余3例前降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口通畅.术后导管再次血管化2例(6.1%).结论MIDCAB术中期效果满意.

  • 标签: 冠心病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杂交技术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75岁)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受OPCABG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年龄≥75岁)58例,对照组(<75岁)54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高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术中转体外循环辅助率、IABP使用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搭桥支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房颤、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可作为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首选手术方法。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