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动植物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门生态学领域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关系"、"入侵种种群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研究外来物种入侵性与生态系统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科学,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些问题。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学科构建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科学问题
  • 简介:试验用SSR分子标记对60份宁夏粳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3对SSR引物表现多态性有58对,共扩增出212条多态性条带,等位变异范围为2~9,平均每对引物3.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32~0.788,平均为0.403;高多态性位点主要发生在3号、6号和11号染色体上,而无多态性或低多态性位点主要发生在1号和10号染色体上;成对供试材料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幅为0.642~0.958,平均为0.790,单个供试材料平均GS值变幅为0.710~0.816,平均为0.781,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约0.785处,供试材料可被分为11类,大部分材料被聚在类中。

  • 标签: 粳稻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13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9条和93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分别扩增出6.1条和6.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2%和86%。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31~0.99和0.33~0.99,ISSR(平均GS值0.68)检测多态性效果高于RAPD(平均GS值0.73)。利用UPGMA法基于RAPD与ISSR混合聚类,将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分为3类,类群划分与果实形状明显相关:第Ⅰ类群包括15份种质,为扁圆形、卵圆形、圆球形或圆筒状早熟或晚熟果实;第Ⅱ类群包括11份种质,为汤匙形、梨形、扁球形或皇冠形早中熟果实;第Ⅲ类群包括2份种质,为葫芦形晚熟果实。

  • 标签: 观赏南瓜及葫芦 RAPD I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通过对我国18个省市地区农作物根际土壤进行采样,使用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TS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对采样土壤中木霉菌(Trichodermaspp.)进行分离和纯化,再与同地区多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测试,筛选和保存了1300余株有拮抗功能木霉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Tef1-α)鉴定,这些菌株分属9个木霉菌种。其中哈茨木霉(T.harzianum)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为优势菌种,分别占29.07%和29.91%(总数:393和382株);其次绿色木霉(T.viride),占筛选总数14%(总数:185株);而渐绿木霉(T.viridescens)和康宁木霉(T.koningii)分别占7.53%和7.00%(总数:99和92株);深绿木霉(T.atroviride)和钩状木霉(T.harmatum)分别只占5%以上(总数:69和67株);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和橘绿木霉(T.citrinoviride)群落在我国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最少,分别只占1.5%和0.5%以上(总数:21和7株)。同时,为了解不同地区木霉菌株对上海地区草莓灰霉菌(Botrytiscinerea)拮抗作用差异性,选用14个不同地区木霉菌株,通过对峙培养拮抗测定,筛选出6个木霉菌株,进步做了抑制草莓灰霉病室内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华东地区木霉菌株TR78和TR85,在平板对峙试验中对草莓灰霉菌生长抑菌率分别为85.49%和82.90%,室内生测对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0.19%和80.02%,显著高于(P〈0.05)其他菌株对灰霉病防治效果。

  • 标签: 木霉菌 根际土壤 种质资源 多样性
  • 简介:通过对云南省内11个区系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和分析,明确了云南11个区系中有9个区系分布有野生百合资源,云南野生百合地理分布特点和种群数量,以及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野生百合资源建议。

  • 标签: 云南 野生百合 分布现状 保护
  • 简介:对69份创新种质和具有200个单株RAPD分析分离群体进行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鉴定,结果表明:可作为抗性亲本材料仅占创新种质23.2%,福薯13为高抗侵入和高抗扩展特异资源,泉紫薯1号、烟紫薯176、徐01-2-5、徐01-25-8具有高抗侵入、抗扩展特性,可作为双抗亲本加以利用。另对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方法研究表明:采用室内接种200条线虫,25℃室温下培养45d,以薯块横切和纵切面的平均防效进行评价最为有效

  • 标签: 甘薯 茎线虫病 抗侵入 抗扩展
  • 简介:选取国家种质库保存48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进行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4个形态性状平均变异类型达8.79个,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I)为1.8149。16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显示出显著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差异,国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国内群体。国内山西小扁豆种质资源,值(1.573)仅次于,值最高国外ICARDA群体(1.683)。研究结果显示,西北部省份我国小扁豆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地区,应加强该区域小扁豆资源步搜集、保护和研究。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481份参试资源划分为6大组群,各组群特征表现各异,变化丰富。

  • 标签: 小扁豆 种质资源 形态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 简介:为了探索我国梨属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传播途径,本研究选择与陆地隔离山东省长岛县为调查地域,对该地域梨属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长岛县梨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杜梨、豆梨、沙梨等种类,变异类型较多,并发现种特异类型;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脊和半山腰,较为集中,且在小范围内能够发现多种资源类型。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长岛梨属植物资源与邻近陆地资源关系较近。通过田间果实调查证实,鸟类吃食梨属植物,推定鸟类在梨属植物资源传播中可能充当角色,这为进步了解我国梨属植物资源分布及演化提供了新研究思路。

  • 标签: 梨属植物 资源分布 传播途径
  • 简介:对桦褐孔菌在我国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菌综述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桦褐孔菌 资源分布 药理活性
  • 简介:由福建野生紫芝人工驯化得到栽培菌株“闽紫96”,子实体中型,菌盖大小7.0~9.0×10.0~17.3cm,其担孢子形态饱满,6.84~7.37×10.26~11.05μm,较灵芝担孢子大;标本(HMAS77207)经鉴定确认为紫芝(CmaodenrmasinenseJ.D.Zhao,L.W.Hsuetx.Q.Zhang),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灵芝药材来源菌物。2004—2005年,采用阔叶树枝桠材栽培“闽紫96”,推广栽培面积860m3(菌材),平均年产量为12.70kg/m^3(干品/菌材)。将“闽紫96”子实体超微粉碎加工成300目超细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其超细粉呈纤维状,以分散、破碎菌丝片段形态存在,长度范围为10~50μm,直径1.2~4.5μm不等;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超细粉表面积达到227.54m^2/ks,D97=63.8μm。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闽紫96”超细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及多糖含量分另1为4.2g/100g、10.84g/100g、3.71g/100g、36.5g/100g、30.2g/100g、1.7g/100g和1.3g/100g;所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9.30ms/100m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65.7%;其脂肪酸构成以油酸(45.5%)、亚油酸(27.7%)及棕榈酸(18.8%)为主。此外,其重金属元素Pb,As,Hg,Cd等含量分别为〈0.2mg/g、0.13mg/g、0.072mg/g、0.24mg/g,符合国家商务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要求。

  • 标签: 紫芝(中国灵芝) 枝桠材栽培 超细粉 显微形态 粒度 化学成分
  • 简介:为提高榛蘑人工栽培中出菇稳定性,对蜜菌菌索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不同生长时间、环境温度、培养基质条件下对蜜菌菌索进行培养.试验发现,菌索会由具有活性黄色菌索逐渐角质化变成黑色丝状菌索,为保持蜜菌菌索活性状态,最佳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应控制在15~23d,最佳培养温度为恒温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PDA+麦麸+锯末.

  • 标签: 蜜环菌 菌索 培养条件
  • 简介:目的:对例酪氨酸血症患儿进行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采用血氨基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尿液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患儿血尿代谢情况,采用PCR和代测序技术分别对患儿FAH基因和HPD基因外显子及其旁翼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检测出先证者血液中酪氨酸水平为404.6μM、甲硫氨酸(Met)水平为126.4μM、苯丙氨酸(Phe)水平为514.8μM,三者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尿液中检测出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基因序列分析FAH基因未见异常,HPD基因上发现突变位点c.G97A(p.A33T)。结论: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血尿代谢检测结果,提示患儿为酪氨酸血症患者,进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可能为罕见Hawkinsinuria症。

  • 标签: 酪氨酸血症 Hawkinsinuria症 代谢分析 序列分析
  • 简介:林业病虫害防御及治理工作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但可以催进生态环境改善,而且对于林业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林业发展、环境保护也具有重大催进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林业病虫害现状与特点,并就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以资参考.

  • 标签: 林业 病虫害 防治工作 分析 探讨
  • 简介: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许多具有生物活性多肽和蛋白在其分泌过程中由前体蛋白经内切蛋白酶切割后激活形成.弗林蛋白酶(Furin)就是这个内切蛋白酶家族重要成员之,它可以识别剪切多种蛋白质,如生长医子、血清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受体、病毒囊膜蛋白和细菌外毒素等.近年来Furin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研究,本文简介了它表达与加工运输、生物学功能、与病毒侵染关系,以及它抑制剂.

  • 标签: 弗林蛋白酶 前体蛋白 内切蛋白酶
  • 简介:即时检测(POCT)临床诊断领域新分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标本量小,快速得到结果等优势.我国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基数大,国民自我保健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因此未来POCT市场需求相当可观.但是由于我国POCT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想要在国内乃至全球POCT市场占有席之地,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POCT 即时检测 社区卫生机构 家庭化检测
  • 简介:【目的】向日葵白锈病、黑茎病2种危害严重新入侵病害,新疆地区新源县和特克斯县为这2种病害发生区。研究目前种植油用型向日葵品种对向日葵白锈病和黑茎病抗性差异,可为新疆伊犁地区向日葵品种选育及其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伊犁地区广泛种植16种油用型向日葵种质资源为供试品种,试验地设在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田间,于2015年5—9月调查样地病叶数,并计算病情指数,同时测定样地平均产量,最后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各品种抗性水平。【结果】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同供试条件下对白锈病和黑茎病存在明显抗性差异,在新源县NX19012(西域朝阳)病情指数分别为7.83和25.62,而品种KWS204病情指数为21.04和39.50;部分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表现出抗性水平,品种新引S31感染白锈病后在新源县病情指数为9.41,在特克斯县为9.38;另有部分品种在不同地点存在不同抗性水平,如G101感染白锈病后在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病情指数分别为9.16和11.78,而感染黑茎病后在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病情指数分别为31.05和37.79。【结论】通过对白锈病和黑茎病病情指数、向日葵产量及当地气象数据综合研究,发现NX19012(西域朝阳)最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种植,品种S606、TO12244、NX01025(西部骆驼)也可作为多样化种植候选品种,而新葵杂系列品种中新葵杂5号可作为今后品种选育试验材料。

  • 标签: 油用型 向日葵 白锈病 黑茎病 入侵病害 病情指数
  • 简介: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46份野生芒(Miscanthus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信息指数(1)变幅为0.020—1.522,平均为0.745,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1C)变幅为0.040~0.738,平均为0.445,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O.315~0.933,平均为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性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致,可将46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I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遗传分化与其种源地理分布有相关性,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 标签: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为进行丝瓜品种选育,以32个不同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结瓜习性、叶缘、瓜棱、雌花节率等共22个性状,对得到性状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308%,根据前5个主成分与性状相关性,选出14个影响力较大性状。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32个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水平上首先将其划分成2大类,又可进步划分为6个亚类。

  • 标签: 丝瓜 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