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列斐伏尔引入“节奏分析”,将时间和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以节奏概念为中介,分析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化组织及其产生的根源,并从规训、媒体和资本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时间的生产,揭示了现代日常生活日益被模塑为单调乏味的线性重复的深层机理。

  • 标签: 节奏分析 日常生活 列斐伏尔
  • 简介: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主观幸福感 生活事件
  • 简介:把观念史视为哲学史研究的变体与扩张,应该注意在经典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寻得其根据。其要点是观念史研究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现成的经典世界之中,而应该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变迁中获得动力。注意到能够发挥原始作用的现实生活世界与既有的经典世界的互动,不但能够更真切地理解观念的变迁,而且由于把视野扩展到与哲学相关的更广阔领域,实际上也可能改绘经典世界的地图。

  • 标签: 观念史 经典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列斐伏尔的核心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但前后期有明显区别.本文概括了这种前后观点的转变.总体来说,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的与乐观化的立场:认为被异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的策源地.而他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被引导的官僚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 标签: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 简介:“空心病”的出现,表明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不能回避亟待解决的精神生活问题。关注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治理大学生精神生活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l领大学生成长的正确方向,引导大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精神力量,在参与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丰富精神内涵,防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是BI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治理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育人 精神生活 大学生
  • 简介: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文原文的考察,我们发现中译本对于生活、需要、生产等概念的翻译存在一些不妥之处,这些地方可能会导致读者对一些核心术语的忽视甚至误解。从概念还原入手清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深入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种尝试。

  • 标签: 唯物史观 生活 需要 生产
  • 简介:本研究采用跨文化教育协作组(CCCRE)编制的访谈问卷,采用结构化访谈方式,通过跨文化教育研究协作对9个国家513名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本文着重探讨了教改的种类、起因和角色特征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教改类型对教师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的变化有显著影响2)教改起因对教师的时间利用和职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并在时间利用上显示出文化上的差异.3)我国教改在起因上表现出与总体趋同态势,但它们对教师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的变化有更积极的影响.4)执行者是教师在教改中的主要角色,但这种角色对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教学改革 教师工作 生活质量 跨文化比较 人际关系 职业发展
  • 简介:羽毛球打久了,可以使大家更了解自己的性格,尤其是性格里的缺点,并以禅定的智慧去加以修正。而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灵隐寺的羽毛球场坐落于曲径通幽处的五百罗汉堂之间,来这里练习打球的不仅有礼佛之余的师父们,还有杭州当地的羽毛球爱好者们,他们已经将这里当作自己运动与修行的场所。

  • 标签: 羽毛球队 灵隐寺 现代生活 寺院 罗汉堂 爱好者
  • 简介:法器在道人的宗教生活和道教的斋醮科仪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法器对于全真道士来说,甚至是相伴终身、须臾不离的物件.法器,顾名思义,就是道人在做法事时所用的器物,但是,一些全真道士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佩带和使用法器.道教法器的种类很多,构造和材质各异,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义来说,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宗教用意:一是在斋醮法事里,法器具有沟通神灵的作用.法器的音响能够上达天庭,下送地狱,把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师的意愿、祈求转达给神灵、幽冥,以达到人神互感交流、天人感应的目的;二是正一派道士在符箓道场里,用于避邪、驱鬼、伏魔、降妖,达到扶正祛邪的愿望;三是全真道士随身携带或佩带,其主要用途也基本上属于避邪伏魔,同时也具有防身之用;四是在道教的科仪里,用于演奏道教音乐或进行伴奏,烘托宗教气氛,营造神秘天上人间的特殊氛围.

  • 标签: 宗教生活 斋醮科仪 法器 道人 道教音乐 日常生活
  • 简介:在洛杉矶市东部风景秀丽的山峦中,有一个别墅式高档住宅区,这里不仅到处有碧绿的草坪和清新的空气,私人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等设施更是一应俱全。这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华人“二奶村”。

  • 标签: 洛杉矶市 生活 女孩 青岛 高档住宅区 游泳池
  • 简介: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四个属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发端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特殊使命,标注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本质属性”;时代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指明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活力源泉”;原则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组织性和严肃纪律性,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战斗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自身与改造世界的实践观点,契合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指向”。

  • 标签: 党内政治生活 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生态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 标签: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 党内政治生活
  • 简介:在当代文化转向的语境下,马克思的美学也要直面"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的历史趋势并做出应战。但这种积极应战并不是走向庸俗的实用论,而是在现象学视角之内,回到"生活世界"构建一种"本体论",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生活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是内在相通的,马克思的美学遂尔成为了"生活美学"。这种具有"现代性"的美学取向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杜威的"经验完满"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这种"现实生活"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一,人类正是置身在"生活世界"内,并与"生活世界"互动的一种感性生成的现实存在,它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精神。由这种哲学思维范式出发,就可以:(1)将理论哲学的视角回归到人类生活实践本身,(2)将主体与客体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质直观,(3)将感性与理性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真呈现,(4)将传统美学的视角回归到"生活美学"(PerformingLiveAesthetics)的建构。

  • 标签: 马克思 生活实践 生活世界 生活美学 维特根斯坦 杜威
  • 简介:探讨员工生活满意度、工作投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有效的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运用问卷调查法测量了滨州某公司共235名员工的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结论:(1)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的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生活满意度与工作投入成显著的正相关,工作投入与生活满意度均与症状自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在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4)工作投入在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 标签: 员工 工作投入 生活满意度 中介效应
  • 简介:当代哲学已经疏离于生活世界——这里的"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类在时空背景中形成的实践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类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指引自己的生活方向。这种疏离源于如下事实:自现代以降,哲学就是依据科学的范式来划定自身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将现代哲学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裂痕加以弥合。因此,可以从哲学采纳科学的范式时所面临的诸问题开始进行思考;特别要考察的是,对智慧加以重估是否能否重新恢复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是否有助于批判科学的过分自负。

  • 标签: 生活世界 智慧 科学哲学 笛卡尔 康德
  • 简介:对36个国家8007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分析(HLM)的结果表明:(1)积极情感体验、自我满意和社会关系满意度能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而消极情感体验能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2)情感体验、自尊和社会关系满意度对整体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存在着显著的国家间差异;(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导致生活满意度水平国家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它并不影响情感体验和社会关系满意度与整体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生活满意度 情感体验 自尊 社会关系 文化
  • 简介:耶稣基督亲自建立了七件圣事。“七件圣事涉及基督徒生命中的所有阶段,以及一切重要时刻:它们产生、滋长、治愈基督徒的信仰生命,并赋予使命。这样,自然生命的各阶段与灵性生命的各阶段之间,有着某些类似之处。“基督徒入门圣事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奠定整个基督徒生命的基础。“藉着基督的恩宠,人类分享天主性体,这与本性生命的肇始、发展和滋养有类似之处。

  • 标签: 灵修生活 自然生命 耶稣基督 基督徒 天主 本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问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5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控制感的内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p〈0.01);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呈显著负相关(r=-0.202,r=-0.216,p〈0.01)。结论:大学生的控制源对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大学生 闲暇生活 自我管理 心理控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