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开展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在预防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3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12月份,整个研究为期一年,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保温,实验组围术期全程闭环保温管理系统进行保温,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离室前、术后苏醒时间体温水平,评估患者的术后2小时、24小时疼痛评分,分析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术后切口引流量、拔管时间。结果:离室前、术后苏醒期间实验组患者体温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实验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显佳,拔管时间更短,p<0.05,术后切口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开展围术期全程闭环保暖管理,可以稳定患者的体温水平。

  • 标签: 围术期 全程闭环保暖管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肺炎患儿疗效及呼吸功能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循环参数、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乳酸水平、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乳酸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物(FDP)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护理后,可明显缓解ICU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ICU肺炎患儿的呼吸循环参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闭环式服务模式 气道干预 呼吸功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做好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共计20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做好护理前后缺陷情况分析以及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健康教育缺陷以及医嘱处理、护理观察缺陷情况少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观察组整体满意度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满意度高,效果良好。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围术期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评估、风险干预、护理三级质控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风险评估、风险干预、护理三级质控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基于根因分析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发生情况(护理缺陷、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并发症、死亡)、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干预措施落实率、护理安全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并发症、死亡的发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与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实施基于根因分析正反馈闭环式三级追踪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升高护理风险干预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根因分析 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其他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均为全麻手术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B组为肌松监测、C组为持续泵注。观察三组的出血情况。结果A组出血量(238.8±159.8)ml,B组出血量(352.9±185.4)ml,C组(326.8±169.5)ml,A组最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松效果比较,肌松不足A组为0次,C组6次,B组15次,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优于其他给药方法,出血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脊柱手术 闭环靶控输注 顺式阿曲库铵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病区陪护人员应用闭环管理对人员交叉感染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11月,回顾性分析271例我院的病区陪护人员,实施闭环管理,分析对交叉感染风险的影响。结果 在本次管理中,病区陪护人员未出现感染情况。结论 病区陪护人员应用闭环管理对于医院内交叉感染有较好的降低作用,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病区陪护人员 闭环管理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作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验证AAI-丙泊酚全程闭环靶控输注(CLTCI)静脉麻醉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则拟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1例,随机分成闭环靶控输注组(CLTCI组,n=60例)和开环靶控输注组(OLTCI组,n=61例)。CLTCI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AAI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随AAI的值自动调节以维持AAI在15~25,开环组由麻醉医生根据AAI的变化和临床经验手动调节丙泊酚靶浓度以维持AAI在15~25。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T 1)、插管即刻(T 2)、插管后5min(T 3)、切皮(T 4)、术中探查(T5)时的HR、MAP。结果OLTCI组在T2、T3、T5各时间点HR、MAP均显著高于CLTCI组(P

  • 标签: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丙泊酚 闭环靶控输注 胃肠道肿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循证思维的闭环反馈管理模式预防急性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管理模式组45例,研究管理模式组45例。常规管理模式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管理模式组给予基于循证思维的闭环反馈管理模式。评估两组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管理模式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组(P<0.05)。院外抢救时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急诊科、入急诊科60min时,研究管理模式组体温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创口状态、情绪心态、肢体功能、物质生活分别高于护理前;研究管理模式组护理后患者创口状态、情绪心态、肢体功能、物质生活分别高于常规管理模式(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别低于护理前;研究管理模式组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低于常规管理模式组(P<0.05)。研究管理模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思维的闭环反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发性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基于循证思维 闭环反馈管理模式 急性创伤 自发性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网络系统下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Ashworth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骨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基于网络系统下未开展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基于网络系统下开展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效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Ashworth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全体工作时间、基础护理时间、病历书写时间、整体护理时间以及健康宣教时间分别为(380.48±8.13)min、(62.67±4.58)min、(73.45±3.56)min、(61.27±4.39)min、(50.11±2.9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15.37±8.72)min、(90.57±4.94)min、(101.56±2.67)min、(70.26±5.53)min、(56.72±3.09)min(t=29.265、41.416、63.168、12.732、15.398,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掌握率(96.00%)高于对照组(74.00%)(χ2=18.980,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00%(χ2=12.374,P<0.05);观察组Ashworth评分[(1.01±0.23)分]低于对照组的(3.09±0.41)分(t=44.245,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基于网络系统下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肢体痉挛。

  • 标签: 医院,骨科 护理 医院管理 效率 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CS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减压后1 min、术毕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麻醉维持期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恢复情况、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减压后1 min,研究组MAP为(90.25±9.61)mmHg、HR为(87.52±7.84)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维持期,研究组丙泊酚用量为(4.76±1.39)mg/(kg·h),少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为(0.17±0.08)μg/(kg·min),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为(4.71±1.19)min、拔管时间为(6.75±1.93)min,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术后6 h,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M患者术中施行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能进一步控制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Narcotrend指数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闭环靶控输注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