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之一,由肥胖引发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现有许多实验证明,有氧运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身体健康 减脂
  • 简介:摘要介绍了某出口内燃动车组宽轨转向架构架的结构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依据依据标准UIC615-4对构架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构架各关键点等效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

  • 标签: 宽轨转向架 构架 有限元 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评估
  • 简介:目的:通过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在纤维桩表面经过6种不同的处理后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探索何种表面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纤维桩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0根石英纤维桩随机分成6组,每组5根。A组纤维桩表面涂布粘接剂,B组涂布硅烷处理剂,吹干后涂粘接剂,C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A组,D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B组,E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A组,F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B组。在桩周分层固化核树脂,用低速锯沿纤维桩外周平行片切,再垂直粘接面片切成横截面约0.9mm×0.9mm的长方柱状试件,每组15个,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纤维桩与核树脂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类型。结果:A组微拉伸粘接强度8.78±2.20MPa,B组9.35±1.92MPa,C组15.50±2.87MPa,D组22.98±3.24MPa,E组16.64±2.70MPa,F组24.88±3.90MPa。用氢氟酸酸蚀的C组和D组和用双氧水处理的E组和F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用氢氟酸酸蚀后再硅烷化处理的D组比C组、用双氧水处理的F组比E组微拉伸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微拉伸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纤维桩与核树脂的断裂模式为粘接破坏。结论:单纯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桩表面不能明显提高粘接强度,用氢氟酸酸蚀和双氧水处理能提高石英纤维桩的粘接强度,经氢氟酸酸蚀和双氧水处理后再硅烷化处理能提高石英纤维桩的粘接强度

  • 标签: 表面处理 纤维桩 微拉伸粘接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治疗后,探析其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于2020年2月—2020年8月之间在我科室中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对象,以抽选双色球方式分成两组,均有79例患者,干预组展开综合护理,基础组实施传统护理,对比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数据高于基础组,P

  • 标签: 高强度聚集超声 子宫肌瘤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26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HIFU,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即刻优良率、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优良率(99.25%,132/133)与对照组(100.00%,133/1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SSS、UFS-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75%,1/133)低于对照组(6.02%,8/133),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3.01%,4/133)与对照组(1.50%,2/1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促进肌瘤的消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并计算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体积(276.4±14.2)cm3明显小于治疗前(345.6±16.7)cm3,治疗后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39.3±2.4)cm3明显小于治疗前(57.8±3.6)cm3,肿瘤大小低于5cm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肿瘤大小超过5cm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0%。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低于5cm的患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 子宫肌瘤 效果
  • 简介:激光出现之后,立即为生物学和医学所用。近年来,随着应用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激光所致生物效应及其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低强度激光(LowIntensityLaser,LIL),其相应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尚不很清楚,但在临床工作中确有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低强度激光作用机制,应用及存在争议进行了总结,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 标签: 低强度激光 生物效应 临床应用 皮肤病学 心血管疾病 激光血疗法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激光预备牙本质形态学变化和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集20~40岁新鲜拔除的活髓第三磨牙20颗及根尖发育完全的前磨牙8颗,铒、铬:钇钪镓石榴石(Er,Cr:YSGG)激光处理暴露的牙争面牙本质,然后按照不处理、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mol/LEDTA调节各自分为4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前磨牙牙本质处理面形态;第三磨牙使用Adpereasybond或Singlebond2黏结,Z350树脂逐层堆积树脂冠后,制作哑铃型试件进行微拉伸黏结强度测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SEM观察发现:前磨牙激光预备后不处理组(对照组)牙面不规则,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放;磷酸酸蚀组牙本质表面最规则,自酸蚀组和EDTA处理组处理后表面变化不如磷酸酸蚀组明显。微拉仲黏结强度测试结果显示,第三磨牙分组后的3种处理方式牙本质黏结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酸酸蚀组黏结强度最强(P〈0.05),而自酸蚀组及EDTA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mol/LEDTA调节3种处理均可提高激光预备的牙本质黏结强度,37%磷酸酸蚀组获得最佳短期黏结效果。

  • 标签: 激光 牙本质表面处理 微拉伸黏结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妇科抗菌药物使用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探讨的方向是妇科抗菌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实施的强度管理方法以及产生的使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是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00位,通过实施随机分配将这200位患者分为实验组(100人)和对照组(100人)。实验组(100人)患者在此期间接受的是妇科抗菌药物强度管理;对照组(100人)在此期间未接受妇科抗菌药物强度管理。结果:实验组(100人)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方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100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法干预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呼吸科接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呼吸科接受PDCA法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350例。对比两组抗菌药应用指标及患者用药期间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抗菌药应用指标、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法干预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呼吸科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提高,还可激发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谨慎性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问题,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由此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标签: PDCA法 呼吸科 抗菌药物 干预措施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家属参与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持久性效果的影响。方法初产妇160例对照组80例单独参与孕期健康教育,研究组80例家属共同参与孕期健康教育。结果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总评分研究组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出院时、产后6周、4个月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研究组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孕期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家属参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消融疗效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扶中心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治疗前肌瘤体积与平均经线、肌瘤位置、肌瘤类型、MR 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1WI强化程度与均匀性、子宫位置)。利用术前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后无灌注区体积,计算得到肌瘤的消融率,以70%消融率为界将130个子宫肌瘤分为两组(充分消融组与非充分消融组),分析以上因素是否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有影响。结果70个(53.8%)充分消融肌瘤,60个非充分消融肌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瘤体积、肌瘤平均经线、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IWI强化程度与子宫位置对消融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WI呈低信号的肌瘤(P=0.035)与TIWI轻度强化的肌瘤(P=0.038)更容易达到满意消融效果。结论肌瘤体积、肌瘤平均经线、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1WI强化程度与子宫位置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研究对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消融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6例。试验组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应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且试验组中度、重度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77.78%(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宫颈糜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术前磁共振信号强度判断垂体腺瘤质地的可能性。方法7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根据手术中肿瘤的质地分为3组质软组(A组,36例),质中等组(B组,22例)和质韧组(C组,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测量T1WI及T2WI肿瘤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的比值和强化前后肿瘤T1WI信号强度比值,与其术中所见腺瘤质地相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均值分别为1.32±0.18、0.89±0.32、0.76±0.2,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瘤体强化前后T1值比均值1.25±0.28、1.48±0.33、1.91±0.45,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2WI瘤体/白质均值2.29±0.22、1.87±0.12、1.38±0.2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信号强度可以在术前简易而准确判断垂体腺瘤的质地,以T2WI上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值>2.0垂体腺瘤质地软,<1.7质地硬韧,比值介于1.7与2.0之间质地中等;对判断手术难度和预后及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腺瘤肿瘤质地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接受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为58例,各自予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其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6%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普及的价值。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集超声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粘接系统下3种衬洞材料的剪切强度。方法选用新鲜的离体磨牙50颗,分成5组暴露牙本质面。1组和2组选用自酸蚀粘接剂Kerr(OptibondVersa),3组和4组选用全酸蚀粘结剂3M(ESPEAdperTMSingleBond2),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步骤使用后,1组和3组充填SDR,2组和4组充填美丽牙医流动树脂,5组直接充填FujiⅨ玻璃离子水门汀,制备成3mm×3mm的圆柱形试件粘接于牙本质面。所有的样本用DZS-Ⅲ硬脆材料性能检测仪测试其剪切强度,用SPSS13.0对剪切强度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组剪切强度最高,第5组剪切强度最低,与其他组剪切强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组间两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强度无明显不同。结论SDR配合使用kerr自酸蚀粘接剂具有较高的剪切粘接强度,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剪切强度 衬洞材料 粘接 继发龋
  • 作者: 盛云婧 邢沁蕊 王婷力 昌上清 朱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000,中国 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市,572013,中国,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市,572013,中国,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市,572013,中国 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市,100853,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在高强度训练中出现应激反应的预警能力。方法入选参加高强度训练的某部武警战士53人,测得战士高强度训练前与高强度训练后GDF15、超敏C-反应蛋白(S-CR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各指标变异系数;采用SPSS 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战士高强度训练后GDF15水平为(176.28±97.45) pg/mL,高于高强度训练前(120.35±69.8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高强度训练后IL-6、CRP水平低于高强度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训练前后S-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F15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S-CRP、CRP、IL-6、PCT。结论GDF15对高强度训练后应激状态的预警具有较重要的意义,与其他常规应激指标S-CRP、CRP、IL-6、PCT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标签: 应激反应 血生长分化因子-15 高强度训练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