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病理生理现象。该异常起源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同时,文章中报道了此类病例的丰富侧支循环现象,这些侧支循环在维持心肌血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并评估此类病变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左冠状动脉 肺动脉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造血干细胞(HSC)捐献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08-2014年,山东省血液中心HLA实验室自20 656例HSC捐献者中发现的37个HLA新等位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HLA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测序方法确认HLA新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HLA新等位基因在基因数据库(Genbank)进行注册,并且将基因的碱基序列提交世界卫生组织(WHO)HLA系统因子命名委员会,获得正式HLA等位基因命名。将HLA新等位基因碱基序列与其碱基序列最相近的已知等位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碱基突变情况及其对编码氨基酸的影响。采用血清学HLA分型方法对存在错义突变的HLA新等位基因所编码HLA的抗原特异性进行鉴定。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37个HLA新等位基因与其序列最相近的已知等位基因比较结果显示,29个HLA新等位基因为单个碱基替换,5个为2个碱基替换,3个为碱基片段交换或重组。②对9个存在错义突变的HLA新等位基因所编码HLA的抗原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HLA-B*40:96基因编码的抗原为HLA-B40亚型,与HLA-B*40:96基因碱基序列最相近的已知HLA等位基因为HLA-B*40:06:01:01,其编码的抗原为HLA-B61亚型,其余8个HLA新等位基因编码抗原的特异性与其相应的碱基序列最相近的已知HLA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抗原特异性一致。结论本实验室发现的中国HSC捐献人群的37个HLA新等位基因中,碱基替换是形成新等位基因的主要分子机制

  • 标签: HLA抗原 等位基因 外显子 碱基序列 碱基替换突变 DNA测序
  • 作者: 张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1-07-26
  • 出处:《健康世界》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在中国奥运争先之路上的背后,得到了一批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持,为竞技人才的培养默默奉献。中国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赵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与培养机制,通过不懈的研究与运用,为中国高水平竞技训练研究出一套科学的运动机能监控与评定、运动疲劳与损伤诊疗康复以及运动心理测评体系,从身及心双重关注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及时调整训练方案,构建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培养机制,为中国奥运短道速滑队和射击队取得世界顶尖的运动成绩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多种机制共同作用。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使用,细菌的耐药谱也在呈现不断变化。由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的存在,细菌的耐药和毒力也在不断增强,面对这样的现状,临床迫切需要最新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了解细菌致病和耐药机制的过程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就细菌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未来对细菌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致病机制 耐药机制 氢化酶 亚抑菌浓度 Wnt/β-catenin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CRS)是涉及多种潜在病理生理机制的异质性炎性疾病,这种病理生理的特征被定义为CRS内在型。清晰地定义CRS内在型可以帮助临床医师精准预测哮喘合并症及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并且为生物制剂的选择和手术方式的优化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策略。近期,随着数字信息化在CRS临床应用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特别是基于全玻片图像扫描的深度学习技术在CRS内在型的精确诊断中展露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括了近期有关国人CRS内在型和人工智能在CRS内在型诊断及治疗策略中的相关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企业仓库储存养护对药品内在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药品仓库储存养护对药品内在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储存方式、养护和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和调控、完善储存和养护技术措施、强化药品质量管控等方面。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 仓库 储存养护 内在质量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图片+文字宣教手册在肺结核患者门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在门诊治疗的360例肺结核患者发放图片+文字宣教手册。结果能坚持治疗痊愈的312例。结论图片+文字宣教手册帮能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恢复身心健康。

  • 标签: 图片 文字 宣教手册 肺结核患者 应用
  • 简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多媒体文本中不同的字体强调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不同字体颜色和加粗(3X2)的字体强调方式作为实验组,以黑色不加粗的字体作为对照组来进行实验设计,从总注视次数、阅读时间、目标区停留时间3个眼动指标对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有字体强调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字体强调;在被研究的5种强调方式中,蓝色加粗的字体强调方式下的阅读效果最佳。

  • 标签: 眼动仪 多媒体课件 字体强调形式 眼动指标 蓝色加粗
  • 简介:从表达方式上看,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大致有三类:一类以写人记事为主,例如《史记》中的篇目;一类以议论说理为主,例如诸子的文章;还有一类则以抒发个人情思为主,例如《前赤壁赋》《兰亭集序》等文人佳作.最后一种读起来很有难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隔膜太深.年代的久远,生平经历的不同,处境遭遇的差别,都可能对读者的理解产生很大障碍.为此,阅读这类文言文,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做到知人论世:了解这个作家,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 标签: 文言文 阅读 解读 文字 《史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外科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运用手术治疗的15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15 d,年龄范围为4~111 d,15例患儿中包括12例新生儿;中位体重为3.2 kg,体重范围为1.7~5.0 kg,5例患儿的体重<3.0 kg。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pulmonary artery from the ascending aorta,AORPA)右后方1例(开口闭锁)、正后方5例、左后方6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无名动脉并开口闭锁2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左无名动脉1例。根据不同类型及其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直接吻合法4例,双瓣吻合法8例,双瓣吻合法+新鲜自体心包加宽1例,管道连接法2例,所有患儿均行解剖矫治。结果所有患儿均为一期矫治,无死亡病例;中位机械通气时间为102 h,范围为22~503 h;中位住院时间为22 d,范围为13~82 d;中位体外循环时间为97 min,范围为34~202 min;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8 min,范围为21~59 min;中位辅助循环时间为78.5 min,范围为26~129 min。1例患儿的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后方吻合受压狭窄,于术后第11天再次行手术治疗将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前方吻合,术后狭窄解除;2例患儿于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均治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范围为1~100个月,部分患儿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增快,复查可见血流速度逐渐减慢,暂未行手术干预,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早中期手术效果是满意的,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得出。

  • 标签: 婴儿 肺动脉异常起源 肺动脉高压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动脉窦(PSC)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射频消融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5例PSC起源的VAs患儿,患儿均符合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总结其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射频消融术中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选择不同弯型的消融导管,将消融导管采用倒"U"型或倒"P"型的方法送至PSC,术后随访预后,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患儿年龄6~15(11.6±2.6)岁,体质量19~65(39.9±12.2) kg,PSC起源VAs的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下壁导联R波直立,aVR、aVL导联呈QS型,各个PSC起源VAs表现有差异。术中患儿均在右心室流出道未寻找到理想的激动点或消融不成功。在PSC内标测到最早的靶点及消融成功。15例VAs的起源点均位于肺动脉窦底部,起源于右窦者11例(73.3%),前窦者3例(20.0%),左窦者1例(6.7%),靶点处局部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7.3±6.0) ms。随访(2.7±2.0)年,无VAs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导管操作轻柔、消融功率适当的前提下,儿童起源于PSC内的VAs消融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肺动脉窦 射频消融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双源CT对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244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CTangiography,CTA)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的起源变异情况。结果4244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测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38例,检出率约为0.90%,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28例(73.7%),左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0例(26.3%)(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所有图像通过VR、MIP和CPR等重组图像显示变异血管的起源。结论双源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血管分支细节,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 起源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ALCAPA住院患者16例,以及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的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APAF)患者,比较上述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及心电图特征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LCAPA患者发病年龄早于CAPAF患者,前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Ⅰ、aVL导联异常Q波及ST-T改变,而后者心电图多无特征性表现。结论ALCAPA患者发病年龄小、心电图特征明显,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 心电图
  • 简介:6月16~18日,由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健康美容行业发展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饰艺术与技术交流高层论坛暨中国第八届国际健康文饰美容师技艺大赛在首都北京京东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在内的32个省、市、

  • 标签: 中国医促会 技术交流 亚健康 美容师 文饰 国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查找直接致癌物及其作用探讨癌变机制。方法以直接致癌物的作用机制与癌细胞的各种变化和特征相对比。结果证明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直接致癌物之一。细胞癌变是环境因素通过激活应激系统即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大量AngⅡ,AngⅡ又通过激活AT1受体,在增加细胞内钙离子(Ga++)的基础上,启动了以磷脂酶C(PLC)—蛋白激酶C(PKC)为主线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引起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紊乱,同时,在体内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使细胞内外的pH、代谢及形态结构等多方面发生异常引起的。

  • 标签: 肿瘤 应激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依恋的认知机制。方法测量527名不同依恋模式被试的心理类型和学习风格,对三种依恋类型被试的认知信息表征特点进行间接的考察和比较。结果安全依恋的B型(secure)最突出的特点是外向,不安全依恋的A型(avoidant)和C型(ambivalent)虽然都比较内向,但在认知信息表征方面二者差异显著;A型依恋者偏于理性,与语言表达和思想因素联系紧密;C型依恋者偏于感性,与情感和循序渐追因素联系紧密。结论本研究的结果牵涉依恋认知机制的实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依恋模式 内部工作模式 认知机制 心理类型 学习风格
  • 简介:摘要 目前痔的多种发病机制学说 都没有反映痔的全貌,动态解释痔病因、病机变化,也不能准确解释痔肿胀、疼痛、出血、脱出等临床表现, “损伤、微循环障碍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作为一种痔的发病机制,可以解释痔的全貌,可能更便于理论体系建设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发病机制 炎症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