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在经历了2016年的短暂低迷后,产业“新升级”、艺术“新力量”与文化“新格局”共同构筑起2017年中国电影的年度新象。在产业方面,“电影质量促进年”与《电影产业促进法》双管齐下,市场渐趋理性,产业日益升级;在艺术方面,“新力量”导演全面崛起,“工业美学”初现雏形,推动了国产电影口碑与市场的双收;在文化方面,多元文化继续在相互融合与博弈中寻求新变,中国电影也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形成了跨国合作与跨文化传播的新格局。由此,中国电影开始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理性的发展阶段。

  • 标签: 中国电影 质量促进 产业升级 工业关学 跨国合作
  • 简介:“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则是承担主体(因而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正可视为是现代性文化的载体)。但是,这一叙事及其意义体系被后来的革命——政治文化所转换,直至“文革”后才逐渐恢复。然而,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首先,现代性意义叙事在复苏发展过程中,过于迷恋自己的社会即时性意义效果(现实主义小说)和形式意义(先锋小说),而逐渐偏离了现代性建构这一世纪目标;其次,商品经济的兴起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导致现代性价值的“落空”和现代性意义叙事的失效;第三,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引入,对现代性意义及其叙事是一个致命打击,它俨然从学理上解构了现代性存在的合法性,宣告启蒙与批判的不可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流行和“新写实”的兴起,便是现代性叙事危机的体现,知识分子文化变得黯然无光。然而,只要稍作认真思考,便不难发现,所谓“现代性伟大叙事的终结”,只不过是中国式后现代理论所设的一个逻辑陷阱。实事求是的考察将向我们揭示出,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化史?

  • 标签: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性批判》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精神 价值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