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基于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程度、保证出水水质的考虑,通过正交实验法获得了用于FNN模型训练和测试的样本数据,并建立了相应的FNN预测和控制模型;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和混合算法完成网络的结构辨识和参数辨识,仿真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而测试数据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2%~8%;建立好的预测控制模型与MCGS组态软件结合应用于实验室的造纸废水处理控制,改变原水COD和进水流量的大小,控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该时刻的加药量,其出水CODcr维持在400mg/L左右,同人工恒定加药量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小很多,只有1.98%,结果表明MCGS和控制算法结合可以有效控制废水处理过程。

  • 标签: 模糊神经网络 工业废水处理 预测控制
  • 简介: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人工芦苇湿地土壤中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值、土壤有机质、离子强度等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湿地土壤表面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在开始阶段增加的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缓,吸附240min后可达到表观平衡,其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拟合,其相关系数(R^2)为0.9848。最适合描述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是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实验中4种土壤的吸附常数托在0.O006~0.0015之间。由于pH值对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的构型产生影响,导致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减小。土壤溶液的离子强度降低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有所增加。

  • 标签: 造纸综合废水 有机污染物 土壤 吸附
  • 简介:为及时、准确地做出故障诊断,本课题采用独立元分析(ICA)和主成分分析(PCA)两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制浆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传感器故障进行检测并对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制浆造纸废水数据中偏移和漂移两种故障,ICA模型的故障检测率分别为24%与54%,PCA模型的故障检测率分别为14%和42%,ICA模型的两种故障检测率均高于PCA模型,但是两种模型均无法达到满意的检测效果;对于完全失效故障,ICA和PCA模型的故障检测率均达到100%。

  • 标签: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过程 故障检测 主成分分析 独立元分析
  • 简介:采用Fe^0-H2O2法对制浆造纸中段废水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Fe/C比、H2O2投加量和载气等不同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3.0、Fe/C(体积比)为2、H2O2投加量为50mg/L的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有利,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度;载气不仅能够提高反应效率,且节省H2O2用量.Fe^0-H2O2工艺对中段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超过98%、对CODCr的去除率在77%以上,紫外吸收光谱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或降解氯化木素.

  • 标签: 草类制浆造纸 中段废水 深度处理 微电解 芬顿 零价铁
  • 简介:在传统制革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制革废水分类收集的工艺路线,开展了浸水、浸灰及鞣制等主要湿加工工段的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浸水工序采用回用水进行加工,皮的柔软度和清洁度与对照样基本一致;灰液回用至滤毛及补水工序,获得的裸皮脱毛效果理想;废铬液串级利用至水洗及浸酸工序,获得的蓝湿革及成品革均符合相关要求。研究成果在广东省一家年加工50万张牛皮的制革企业实现工程应用示范,水重复利用率超过70%,在保障成品革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及污染物排放。

  • 标签: 制革废水 资源利用 清洁生产
  • 简介:从pH值、温度、时间及Cu2+初始质量浓度几个方面研究了自制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模拟的重金属废水中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Cu2+初始质量浓度增大,蔗渣纤维素上Cu2+吸附量增大。当吸附25min后,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Cu2+的吸附基本达到饱和。对Cu2+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证明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Cu2+的吸附结果符合Lagrange二级动力学模型。绘制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的吸附等温线,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证明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Cu2+的吸附较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 标签: 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 CU2+ 动力学模型 吸附等温线
  • 简介:以木质素、二乙烯三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木质素)∶n(二乙烯三胺)∶n(甲醛)=1∶1.5∶4.5条件下,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对Pb2+吸附效果最好;在吸附温度为45℃、吸附剂用量为1.2g/L、溶液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4h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合成的吸附剂对Pb2+的去除率为59.82%,吸附量为49.85mg/g。该吸附过程为慢性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改性木质素胺对Pb2+吸附过程是受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其中颗粒内扩散是主要的控制步骤。

  • 标签: 木质素 木质素胺 吸附 PB2+
  • 简介:研究了中温(32±2)℃条件下,颗粒活性碳载体厌氧流化床(AFB)反应器处理硫酸盐草浆废水的运行性能;利用Monod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拟合,得出了硫酸盐草浆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基质降解规律。

  • 标签: 厌氧流化床 固定化微生物 动力学分析
  • 简介:对气相色谱,紫外吸收和比色等测定制浆纸厂废液废水挥发酚的三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制浆纸厂废液废水的实际情况,修订了样品蒸馏条件。蒸馏硫酸盐浆废液废水时,加过量硫酸铜消除硫化氢干扰。对含亚硫酸盐废液废水,改为在PH7~8蒸馏,以排除二氧化硫干扰。气相色谱法使用三氯甲烷萃取加盐加酸的样品蒸馏液,萃取率达95~100%。样品经萃取浓缩后用15%Apiezonl—ChromosorbWAWDMCS(80~100mesh)柱分析愈疮木酚,苯酚,邻-、对-、间-甲酚,邻-、对-、间-氯酚,2,4-二氯酚等九种酚。紫外吸收法测定碱性样品溶液在240nm及290nm附近的吸收峰强并根据峰位及两峰峰高比判定主要挥发酚的品种,以此计算总酚。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进行水相测定时,波长由原来的510nm改为495nm。在此波长下,愈疮木酚和苯酚都有最大吸收。除使用制苯酚副产物亚硫酸钠为蒸煮剂的浆厂外,一律按愈疮木酚计算总酚。用三方法分析硫酸盐法、碱性亚硫酸盐、酸性亚酸硫盐、碱法等六个浆厂的废液废水中挥发酚,所得数据是互相吻合的。废液中主要挥发酚成分得到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的证实,除愈疮木酚、苯酚外,有的废水中有痕量氯酚,文中讨论了形成与不形成氯酚的原因。经修订的比色法仍可用于常规测定。硫酸盐浆厂挥发酚产量最高。愈疮木酚是制浆过程中产生的挥发酚的主要成分,但苯酚也有不容忽视的含量,建议每隔一定时期,用气相色谱法对浆厂废水挥发酚做全面分析,以取得污染情况的可靠情报。气浮池处理废水,漂白废水洗浆等对减少挥发酚污染有效,建议在浆厂推广实施。

  • 标签: 制浆纸厂 含量调查 品种含量
  • 简介:造纸厂麦草化机浆综合废水经Fe-CA仿酶体系处理后,CODCr去除率非常显著,可达60%以上,木质素大量脱除,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难降解废水的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铁与羧酸形成的螯合物(Fe-CA)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在功能上能较好地模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研究表明,Fe-CA仿酶体系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为:Fe-CA仿酶用量为10mg/L废水,原水pH值调至中性,温度30℃,H2O2用量是0.15g/L,硫酸铝加入量为0.4g/L,沉降时间6h。

  • 标签: Fe-CA仿酶 造纸废水 仿酶处理
  • 简介: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对淀粉进行改性,合成了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AM),即改性淀粉絮凝剂。将合成的SAM絮凝剂用于造纸废水絮凝处理,讨论了SAM絮凝剂用量、废水的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显示,在丙烯酰胺与淀粉质量比为2∶1、引发剂浓度2.0mmol/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反应体系pH值4.0的条件下,SAM絮凝剂合成反应的接枝率达到68.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酰胺成功接枝在玉米淀粉基质中。将SAM絮凝剂用于处理混合造纸废水,当SAM絮凝剂用量为12mg/L、废水pH值7-9、温度30℃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88.4%,浊度去除率为91.2%,BOD5去除率为85.5%,处理后废水透光率为93.3%。

  • 标签: 改性淀粉 絮凝剂 造纸废水 接枝共聚
  • 简介:<正>中华纸业网2014-12-09报道:2014年11月24日,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挂出了《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下称《年报》)。从《年报》看,2013年全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3%、氨氮排放量下降3.1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4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4.72%。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废水中化学需

  • 标签: 化学需氧量 行业废水 废水排放总量 中华纸业 纸制品业 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