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黑龙江气象信息中心每天需要传输大量气象资料,并且很多文件需要每小时传输一次,人工监控有非常大的压力。开发一套能够自动对信息传输情况进行监控的系统,对于减轻值班人员的压力和提升传输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信息 传输 监控 数据库 发布
  • 简介: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较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生态特征与生态过程研究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湿地景观类型时空演变分析研究是湿地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状况和实施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漳江口湿地是福建省的重要湿地之一,对其开展湿地景观类型动态度分析,通过计算机建模,集成到相应的GIS系统平台中,以便掌握研究区不同年份间时空演变的趋势,结合人类经济活动,找出湿地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可以为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环境规划和湿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湿地 时空演变分析 建模 GIS系统
  • 简介:以江西省资溪县古树名木的普查成果资料(数据、照片和GPS坐标),利用开放的、免费的互联网资源谷歌地球、Panoramio网站,开发建设了适用一般县级林业部门的简易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古树名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和网上对话交流的功能。

  • 标签: 简易 古树名木 地理信息系统 谷歌地球 Panoramio
  • 简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全球关注和研究热点之一。文章运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相关评估方法,对建瓯市2003、2005、2007、2009、2011年五个年度的森林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及相关分析,并结合其人口及地区生产总值(GDP)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年份,建瓯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实现了持续增长,由2003年的1337891.26万元增长为2011年的1685970.95万元,其中,固碳制氧功能价值居于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首位,并呈持续增长状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均受益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速。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估 动态变化
  • 简介:<正>为加强林业公安的宣传,促进林业公安在林业生产发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首届全国林业公安系统通讯员培训班于94年8月11日在信阳南湾林场举办,全国16个省(区)的30多名林业公安干警参加了培训。中国林业报社副主编李树

  • 标签: 林业公安 系统通讯 培训班 信阳 南湾林场 林业生产
  • 简介:以宿迁市绿地系统为例,通过城市特色--绿地系统的城市特色性体现--在宿迁市绿地系统中的规划落实--推动城市特色化发展进程这一序列过程,从自然、文化、社会等方面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特色的多元体现,从而实现创建一个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城市的目标.

  • 标签: 宿迁 城市绿地系统 文化 历史
  • 简介: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经济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RS GIS 土地利用
  • 简介:对已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建立起来的美洲山杨(PopulustremuloidesMichx.)和毛果杨(PopulustrichocarpaTorr.&Gray)18个微卫星引物进行筛选,用于胡杨相关基因的扩增。发现有13个基因位点可以表达基因多态性,范围是2-17个等位基因。选择了8个最易变的基因位点,来构建和优化2种多样PCR法。用来自3个种群的436株树木表征选择的位点,确定他们在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型研究的适用性。通过克隆基因型鉴定树木性别的交叉检验,我们估计并入基因型最大误差率小于0.045。

  • 标签: 克隆标识 胡杨 基因指纹 亲缘关系分析 种群结构 SSR引物
  • 简介:本文基于地貌气候单位线理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在计算机上根据地形图进行流域沟系图的绘制,并自动提取各种地貌参数,推导出一种地貌气候单位线汇流模型。经实例验证,本汇流模型算得的流域出口流量与实际观测值较为吻合。

  • 标签: 地貌气候单位线 流域汇流 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林分平均直径是评价立地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系统样地调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均可得到林分平均直径。那么该如何做到二类调查数据到系统样地的融合?利用贝叶斯法构建了基于2004年和2009的二类调查数据的林分平均直径模型,然后通过该模型预测2011、2013年的林分平均直径,并与这两年的系统样地数据建立融合模型,研究得到融合模型效果较好(R2=0.5861)。

  • 标签: 林分平均直径 二类调查 系统样地 融合
  • 简介: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参与式工作中的地位,分析了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本身的一些特点,重点介绍了PGIS作为参与式工具在PAAF项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和潜力,其可作为P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的一个案例.

  • 标签: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 GIS PGIS PAAF项目
  • 简介:本文阐述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以责任区化管理为单位,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若干责任区状的单元,并对每一责任区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森林字眼管理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森林资源管理划时代的里程碑。

  • 标签: 网格化管理 林业区划 地块认定 应用
  • 简介:机载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新型数据获取手段,目前在林业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木砍伐等方面已广泛应用,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实用的林业LiDAR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通过分析已有LiDAR数据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以目前开源LiDAR点云数据处理技术、海量点云数据可视化技术,以及GIS相关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林业资源管理需求,设计并研发了基于LiDAR数据的林业资源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系统实现了Li-DAR点云数据的管理与可视化、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地表模型生成、冠高模型生成、平均树高估计等功能,为基于LiDAR数据的林业资源管理提供统一的平台。

  • 标签: LIDAR 点云 林业资源管理 系统设计 CHM 平均树高
  • 简介:台湾把推动社区林业作为实施“森林生态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培养当地社区的自主能力,让社区民众分扭森林管理责任和分享效益,并与社区组织及民众形成互信、尊重、和谐的伙伴关系,

  • 标签: 台湾省 社区林业 森林生态系统 参与式方法 生态保护
  • 简介:杨树是中国速生丰产人工林主要树种之一。简单、准确的评价杨树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对人工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SNSA)在评价我国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方面已有成功的应用,本文首次应用该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土壤样品的收集、理化特征分析、实验室预测与最佳施肥推荐、田间试验验证等过程,研究结果认为田间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的预测一致,表明SNSA在评价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方面是可信的。结果表明,N和Zn是试验地区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且N的缺乏程度大于Zn。图2表3参13。

  • 标签: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 杨树 限制因子 评价
  • 简介: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 标签: 绿地避灾功能 绿地避灾建设 承德市营子区
  • 简介:<正>1994年末,在湖南省洞庭湖滨的岳阳市,召开了首届《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林业部、外交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海洋局等部委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各省、市、自治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代表。还有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亚洲湿地局、联

  • 标签: 湿地保护 生态系统 保护湿地 湿地自然保护区 造福人类 林业部
  • 简介:文章以重庆主城区城市绿地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利用2009年和2015年两期高分辨影像数据提取城市绿地信息,并基于国土二调与变更调查的用地分类数据,采用时间-空间-类型多元分析法,综合评估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9-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增长了23,12%,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所有类型的城市绿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的同时,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在不断增长,这说明近几年来重庆市主城区绿地的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遭到-定程度上的破坏.

  • 标签: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重庆市主城区
  • 简介: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的几种主要针叶树种的针叶养分及其林分表层(0-15cm)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樟子松(45、29和20年)(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并无显著差别,而29年樟子松林分表层土壤全N、全P和N:P比显著高于相近年龄的赤松(P.densiflora)(29年)和油松林(P.tabulaeformis)(31年).随着樟子松年龄的增加,叶片P含量逐渐减少,而叶片N和K含量则未表现出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对于年龄相近的三个树种,叶片N和P含量表现为:樟子松>赤松>油松,而叶片K含量在三个树种中并无显著差别.表层土壤的全N和全P,有机质和全P以及叶片N和P含量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但是,林分表层土壤养分和树木针叶养分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当地对凋落物的过度收集,过度放牧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低有关.最后,根据国外研究结果引入N:P比阈值来分析研究区域的N,P养分状况,基于章古台地区这几种针叶树种针叶N:P比,我们认为研究区域的樟子松随着年龄的增加受N限制的可能性降低,29年的赤松林整体表现出不受N和P养分限制,而31年的油松林则表现为系统N和P都供应不足.图3表3参45.

  • 标签: 辽宁 章古台地区 沙地 树种 年龄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