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日前,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豆调节剂80%胺鲜酯·甲哌翁粉剂中试应用示范”通过了教育部验收。“大豆调节剂80%胺鲜酯·甲哌翁粉剂中试应用示范”项目完成了大豆专用调节剂生产工艺改进、大田应用技术建立与示范。80%胺鲜酯·甲哌鳓粉剂产品已获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产品标准获省级技术监督部门备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新产品生产工艺完全熟化,节能降耗50%以上。建成的生产线具备500吨的年产能力,产品初步实现产业化。经多点示范控制大豆生长、防倒伏、增产等效果稳定,应用技术成熟。生产销售产品55吨,实现产值950万元、利税95万元,新增就业35人,

  • 标签: 大田应用 大豆生长 调节剂 示范 粉剂 中试
  • 简介:为了解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评价方法体系,以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评价指标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毒性试验中的给药阶段以2~3龄期为宜;给药剂量可为其急性毒性96h-LC50值的1/50、1/100、1/200、1/400和1/800;主要评价指标应为结茧率。

  • 标签: 家蚕 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慢性毒性 评价方法
  • 简介:为了从微生物中筛选天然杀虫活性化合物,从牛筋草中分离到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内生放线菌砖红链霉菌StreptomyceslateritiusCSF09。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CSF0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杀虫活性成分,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并初步测定了该化合物对3龄粘虫幼虫和家蝇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为4-甲氧基水杨醛,发酵单位约为13mg/L;4-甲氧基水杨醛对家蝇和粘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对家蝇的LD50值为1.51μg/头,对粘虫毒力较弱,以10μg/头剂量处理时校正死亡率仅为36.6%;4-甲氧基水杨醛杀虫活性的突出特性是作用迅速,其击倒中时(KT50)大多在5min以内。研究表明,4-甲氧基水杨醛具有一定的卫生杀虫剂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砖红链霉菌 CSF09 4-甲氧基水杨醛 杀虫活性
  • 简介:于2013-2014年分别从重庆市四川、贵州省的16个区县采集分离获得902株稻瘟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中150个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分布在0.0475~0.5996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154±0.1497)μg/mL。菌株的不同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因此其平均EC50值0.2154μg/mL可作为田间稻瘟病菌对戊唑醇敏感性检测的参考标准。戊唑醇对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4μg/mL,以4μg/mL作为抗性菌株监测的区分剂量,测定了各地病原菌对戊唑醇的田间抗性,发现自各地采集分离的902株稻瘟病菌多数对戊唑醇仍表现为敏感,仅2株为低水平抗性。

  • 标签: 稻瘟病菌 戊唑醇 敏感性基线 抗性监测
  • 简介:分别采用称重法和光合作用分析仪测定了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侵染对桑天牛Aprionagermari幼虫营养生理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之后,其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皆明显下降,第5d以后,食物利用率出现负值,虫体逐渐死亡。染菌后第3d,白僵菌开始侵入虫体,桑天牛幼虫为抵御其侵入,呼吸作用加强,且呼吸节律的波动性明显增大。5d后由于虫体抗御作用被破坏,呼吸强度开始下降,至第7d虫体接近死亡,呼吸强度极低,波动性很小。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桑天牛 营养生理 呼吸速率
  • 简介: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连续诱变7代,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该抗性菌株对己唑醇的抗性水平达到105倍,其产孢量和致病力比敏感菌株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且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无交互抗性,对醚菌酯表现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田间用己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可能存在抗性风险。

  • 标签: 黄瓜白粉病菌 诱导 抗药性 己唑醇 生物学性状
  • 简介: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成囊工艺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聚丙烯酸钠(PAA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SMA)按4:1(质量比)混合作乳化剂,1500r/min搅拌,分散乳化60min,酸化90min,50℃固化90min作为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10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包封率在99%以上。

  • 标签: 二甲戊灵 微胶囊 成囊条件 脲醛树脂 原位聚合法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对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为7.41~764倍;对阿维菌素类药剂则产生了5.60~4.06×10^4倍的抗性。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药剂对小菜蛾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敌敌畏和灭多威对通海抗性品系AChE离体和活体内的抑制中浓度(I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09、26.5倍和2.21、2.16倍;敌敌畏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小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32和0.17倍;而灭多威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则大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37和1.74倍。

  • 标签: 小菜蛾 抗药性 乙酰胆碱酯酶 抑制作用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可引起杨树炭疽病的59株胶孢炭疽菌和4株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9株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371-0.1301、0.1025-1.680、0.0691-1.9173.053-38.59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664±0.0131)、(0.3741±0.2548)、(0.6812±0.4421)和(19.82±6.200)μg/mL。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尚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双峰,表明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4株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的最小EC_(50)值和最大EC_(50)值分别相差1.33、13.19、13.66和2.14倍,其中菌株Ca-4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均大于4μg/mL。不同寄主来源的胶孢炭疽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s秩相关分析表明,胶孢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ρ=0.6655,P〈0.0001),对戊唑醇和三唑酮的敏感性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ρ=0.4896,P〈0.0001),其余杀菌剂之间则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杨树炭疽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杨树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炭疽菌 多菌灵 C-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
  • 简介:以壳聚糖为功能基体、吡虫啉(imidacloprid,IMI)为模板分子、戊二醛为交联剂,应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极并构建了吡虫啉印迹传感器(IMI-MIP/F-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voltammetry,CV)、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pulsevoltammetry,DPV)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impedancespectroscopy,EIS)考察了新型传感器对吡虫啉的检测性能并构建等效电路模型。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相较于其他结构类似的烟碱化合物(如啶虫脒等),IMI-MIP/F-CNTs/GCE对吡虫啉表现出高效的选择识别能力,且在cIMI≤1.0×10-6mol/L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与cIMI存在定量关系;数据模拟分析获得传感器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1(C1(R2(CPE2(R3)))),计算等效电路各元件参数证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传感器检测吡虫啉的传感机理。所得结果可为烟碱类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为农药残留检测传感器分析机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分子印迹 传感器 吡虫啉 等效电路模型
  • 简介:为贯彻落实《蔬菜特色作物安全用药行动计划》,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果蔬上农药使用情况,有力地推动我国农药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工作,2013年8月28—30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召开了果蔬生产安全用药座谈会。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季颖研究员以及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杨理健所长、烟台市农业局王奎良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食品法典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张宏军博士主持了会议。

  • 标签: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安全用药 果蔬生产 烟台市 技术性贸易措施 特色作物
  • 简介:以环己酮为原料,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N-(芳基磺酰氨基乙基)-1,6-己内酰胺(3),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的6种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3a、3b、3d和3g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剂百菌清相当,抑制率大于90%。

  • 标签: N-(芳基磺酰氨基乙基)-1 6-己内酰胺 合成 杀菌活性
  • 简介: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维持其在2015年4月10日作出的有关富美实状告中国公司甲磺草胺侵权一案的判决,认定涉案的中国企业颖泰嘉和以及江西禾益甲磺草胺工艺不侵犯富美实专利。

  • 标签: 侵权 江西 中国企业 国际贸易 委员会
  • 简介: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风险评估委员会(RAC)于2013年3月通过双炔酰菌胺等5种农药的统一分类标签(CLH)意见。双炔酰菌胺该物质作为农用杀菌剂使用。风险评估委员会同意奥地利的建议,将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列为水生环境急性毒性M=1,水生环境长期危害M=1。

  • 标签: 管理局 化学品 标签 分类 农药 欧洲
  • 简介: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吡虫啉在温度、光照和生物因子作用下在油菜叶面的消解趋势。结果表明:在14、25、35℃下啶虫脒在油菜叶面消解的半衰期分别为19.3、6.6和5.2d,同一条件下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7、3.8和2.9d,两者的消解速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消解趋势有所不同;在光照强度为500、3000、60001x条件下,啶虫脒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1、10.4和6.6d,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9、6.2和3.7d,两者消解速度均随光强的增加而加快,但光强变化对啶虫脒消解影响更为明显。25℃时,自然叶面、消毒处理叶面啶虫脒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6和8.1d,吡虫啉为3.8和3.5d,表明叶面微生物稍加快了啶虫脒的消解,而对吡虫啉的消解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啶虫脒 吡虫啉 消解 半衰期 温度 光强
  • 简介:为了寻找高效广谱的植物激活剂候选化合物,以三乙胺为缚酸剂,通过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与酚类化合物在二氯甲烷中于室温下反应,制得一系列共20个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芳酯化合物,其中9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得到了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的表征和确认。选择化合物2g培养了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了该类化合物的空间结构。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50μg/mL下具有显著的离体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c,2n和2o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其EC50值在3.46~23.30μg/mL之间。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了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大部分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2a,2c,2d,2e,2f,2g,2l,2o具有较好的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

  • 标签: 1 2 3-噻二唑 合成 生物活性 植物激活剂
  • 简介: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为0.1381~27.40mg/L;3龄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_(50)值小于22.63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_(50)值大于38.13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_(50)值大于40.83mg/L。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双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 标签: 双委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中毒症状
  • 简介:取代吡唑酰基异硫氰酸酯与杂环胺,磺酰胺反应,得到了加成产物取代吡唑酰基硫脲或关环产物吡唑并[4,5-e][1,3]噻嗪,取代吡唑酰基硫脲化合物在三乙胺作用下也关环成吡唑并[4,5-e][1,3]噻嗪,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IR元素分析确证,并对此加成,环化反应结果和机理进行了讨论,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 标签: 吡唑酰基硫脲 噻嗪 加成 环化 生物活性 [1 3]噻嗪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