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Albaugh公司近日MBI(MarroneBioInnovations)公司达成独家协议,共同开发MBI一款专利微生物产品,该产品具有杀虫和杀线虫特性,可用于种子处理。上述协议覆盖了美国和加拿大所有作物的种子处理。

  • 标签: 微生物产品 种子处理 MBI 协议 开发 专利
  • 简介:在室温及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甘氨酰肼二酰基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油菜Brassicajuncea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讨论了其结构除草活性的关系。

  • 标签: 甘氨酸 2 4-二氯苯氧乙酸 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酸 酰肼 除草活性
  • 简介:生物农药、生物兽药、动物疫苗等农业生物药物因具有高效、安全和环保等优点,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应用上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农业生物药物制品存在着成本高、持效性短、稳定性差、有效利用率低等特点.致使其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农业生物药物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也是农业生物药物源头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迫切任务。

  • 标签: 农业生物 863计划 药物载体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药物 制剂
  • 简介:为了快速获得具有杀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按照苯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将18个N-取代苯基-2-羟基环己烷基磺酰胺分成8个大小不等的原料库(A),分别过量的2-乙氧基乙酰氯(B1)和4-氟苯甲酰氯(B2)反应,获得16个2-酰氧基环己烷基磺酰胺类组合库。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红外光谱分析了组合库中36个化合物的结构和含量。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为供试靶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结果表明:当A的苯环上含有多个Cl或CF3等吸电子基团时,B1反应生成的组合库的活性普遍较高,其中活性组合库A5B1、A6B1和A7B1的杀菌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剂腐霉利;黄瓜离体叶片试验表明,活性组合库A6B1和A7B1的防效也腐霉利相当。在组合库生物活性筛选中化合物的结构、含量和数量是影响筛选结果的3个因素,其中结构为主要因素。

  • 标签: 磺酰胺 羧酸酯 组合化学 灰霉病菌 杀菌活性 结构-活性关系
  • 简介: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以幼虫蛀食韭菜根茎造成危害,为使毒力测定方法田间幼虫受药方式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建立了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分属三个类别的4种杀虫剂即毒死蜱、辛硫磷、丙硫克百威、吡虫啉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以辛硫磷为标准药剂,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36、2.61和2.30.田间达到50%防效所需药剂浓度以辛硫磷为最高,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对辛硫磷的防效比值分别为9.58、1.88和2.05.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得的药剂毒力高低排序及相对毒力倍数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常规的单一触杀法比较,该法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并且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相关性高.同时讨论了不同操作方法对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 标签: 韭菜迟眼簟蚊 毒力 药效 相关性
  • 简介:茶叶是湖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到2015年末,面积超过13.58万hm2,年产茶在17.44万t以上,综合产值580亿元。茶作为全世界消费量最大的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包含了质量安全。近年来,茶叶农残超标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但影响茶叶出口贸易,还影响国内消费者信心。

  • 标签: 茶叶 湖南 病虫害 路径 技术 防控
  • 简介:近年来,随着杀菌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杀菌剂新品种的不断研发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给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带来更好的市场前景和更多发展机遇,也为中国农业的丰产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以嘧菌酯为代表的对作物具有健康保健作用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大量推广应用,为农作物病害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

  • 标签: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应用 交流会 农作物病害 农药生产企业 市场需求
  • 简介:会议主题:中国重点产品境外登记分析,印度产品登记政策分析和登记项目开展方法,越南新政策解析,墨西哥新政策解析,国外登记与国内登记统筹协调关系等时间:2015年9月16日报到,9月17~18日会议地址:江苏无锡协信维嘉酒店(无锡市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震泽路净慧东道交汇处)主办单位:誉鸿咨询有限公司WinhonorConsulting(www.winhonor,com.cn)《农化市场十日讯》编辑部(WWW.NHIO.CN)。

  • 标签: 市场 邀请函 海外 产品登记 主办单位 无锡市
  • 简介:对于农药行业的人来说,氟虫腈禁用事件已经算是往事了,现在再提出来,如果没有什么新的观点,是很难引起大家兴趣的。笔者最近在研讨专利法的时候,对这个事件又有了新的理解,特刊文记之。

  • 标签: 农药行业 氟虫腈 专利法 补偿机制 禁用 保护
  • 简介: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正在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就拜耳新开发的新杀菌剂BYF1047进行合作,BYF1047是一防治水稻枯萎病的杀菌剂。该产品目前主要用于日本,但两公司均有各自在世界范围内商品化含BYF1047产品的权利。

  • 标签: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杀菌剂 水稻 合作 株式会社 世界范围
  • 简介:基于2007-2008年浙江省市场销售农产品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残留的监测数据及浙江不同人群的各类食物摄入量和体重数据,采用分布点评估的方法,评估了浙江省20个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毒死蜱长期膳食暴露带来的慢性风险仍控制在较低水平范围内,只有当长期食用毒死蜱残留超过监测资料中的99th百分位点值(蔬菜、水果和大米分别为0.395,0.165和0.011mg/kg)的食物时,才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较大风险。而氯氰菊酯的膳食暴露风险更低,即使长期持续食用的果蔬产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都达到监测资料中的最大残留值(蔬菜和水果分别为1.830和0.519mg/kg),其膳食暴露风险仍属于可接受水平。对膳食暴露的贡献率分析结果显示,蔬菜类食品仍是浙江居民毒死蜱和氯氰菊酯膳食暴露的主要来源,控制蔬菜[特别是青菜(greengrocery)、芹菜(celery)和白菜(Chinesecabbage)]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残留是降低这2种农药膳食暴露风险的关键。

  • 标签: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毒死蜱 氯氰菊酯 残留
  • 简介:综述了酵母乙酰乳酸合成酶(ScALS)磺酰脲类除草剂氯嘧磺隆(chlorimuron-ethyl,CE)形成的复合物在0.28nrn分辨率下的晶体结构及拟南芥乙酰乳酸合成酶(AtALS)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除草剂的分子结构酶、底物并不相似,但它们酶形成的复合物可阻断底物进入酶活性位点通路而起抑制作用。连接磺酰脲的10个氨基酸残基同样连接咪唑喹啉酸,另有6个残基只磺酰脲而不与咪唑喹啉酸相连,有2个残基只咪唑喹啉酸而不与磺酰脲相连,即两种抑制剂占据了特别的重叠位点,但以不同方式连接。抗性杂草的产生是因为突变株ALS的残基位点变异,从而引起除草剂ALS结合方式的变化。这些研究对进一步理解除草剂靶分子的作用方式及除草剂的分子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乙酰乳酸合成酶 磺酰脲类除草剂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分子机理
  • 简介:于氟氰菊酯分子的酸部分连接4-氨基丁酸间隔臂(HCA1)、醇部分连接丁二酸酐间隔臂(HCB2),分别合成了两种不同的半抗原,通过碳二亚胺法将HCA1和HCB2分别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HCA1-BSA和HCB2-BSA,通过混合酸酐法将HCA1、HCAS[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和HCB2分别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包被抗原,两种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用HCA1-BSA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氯氟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酸有免疫反应性(IC50值分别为33.12和0.95mg/L),用HCB2-BSA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氯氟氰菊酯几乎没有免疫反应性。

  • 标签: 人工抗原 多克隆抗体 氯氟氰菊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管理工作,6月16-1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管理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植保站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植保学会有关专家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管理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推进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中国植保学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有关专家围绕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做了大会报告,

  • 标签: 测报体系 管理工作 西宁市 青海省 病虫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 简介: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50=21.80)、毒死蜱(RR50=17.68)和灭多威(RR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辛硫磷(RR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粘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交互抗性 生化抗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