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ADR数据库中160例涉及阿德福韦酯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良反应表现的时间分布等进行了探讨,重点对骨骼系统损害和低磷血症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阿德福韦酯的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ADR主要累及骨骼肌肉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多于长时间用药后发生。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是用药半年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磷降低可于用药半年以上出现,骨骼肌肉损害可于用药1年以上出现,骨软化症可于用药4年以上出现。结论阿德福韦酯的ADR的具有时间关联性,长期用药产生肾毒性而导致血磷降低和骨软化症,高龄和肝硬化患者可能更易发生严重ADR,应加强用药期间的肝肾功能及血磷的定期监测,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药品不良反应 时间效应关系 骨骼系统损害
  • 简介:流行性腮腺炎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自呼吸道侵入口腔及鼻腔粘膜后,在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然后经血侵入腮腺或其它腺体组织。如此病毒侵入其它腺体组织,临床除具有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征外,还常出现其它腺体及组织受累的一些相关症状。其中胰腺炎、脑膜炎、睾丸炎并发症不但临床常见,而且症状较重。这三种并发症在护理中除具有流行性腮腺炎的一般护理要求外,还各自有其不同的护理特点。本文以54例腮腺炎并发症患者为例,对流行性腮腺炎三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的护理做一初探。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临床特征 一般护理 并发症 呼吸道侵入 腺体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科使用阿奇霉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探讨药事管理的效果和体会。方法:选择2019年1~2020年1月的因阿奇霉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60例,给予药事干预措施后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静脉滴注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其皮肤局部反应占24例(40.0%)、而口服给药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占9例(15.0%);自2018年以来对使用阿奇霉素药物进行药事干预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相较于使用干预前相比,其药物不良反应率和投诉率均得到明显降低,而治疗依从性的工作评分和药剂科的质量评分均显著增高,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阿奇霉素 ADR 临床特征 药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人群的基本信息,了解HIV(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率,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咨询检测人群的基本信息,记录HIV抗体阳性检验结果。结果:总共有20008名艾滋病咨询检测者,固定者/配偶性行为者的HIV初筛阳性率明显低于男男性行为者(p

  • 标签: 艾滋病咨询检测 信息特征 HIV抗体 初筛阳性
  • 简介:目的以NE30D为膜控材料,考察其对盐酸氨溴索渗透作用的影响,探索制定盐酸氨溴索的缓释特征参数。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E30D制备成膜作为渗透阻滞材料,以三室渗透装置考察NE30D膜厚度、盐酸氨溴索溶液浓度、同一批号膜材料批内和批间多个样本对透过率的影响,并计算阻滞效率。结果同一批号膜材料批内和批间制备的不同样本,通过控制制备参数得到的NE30D膜对盐酸氨溴索的阻滞效率重现性非常好,5%浓度制备的膜的阻滞效率在4.0%~4.6%/h,10%浓度制备的膜的阻滞效率在9.0%~9.4%/h。结论5%和10%浓度制备的NE30D膜对盐酸氨溴索的阻滞效率影响非常大,表明盐酸氨溴索可以通过改变膜的厚度来实现适当的释放速度,也表明NE30D是比较理想的盐酸氨溴索的缓释膜控材料。提示NE30D对于盐酸氨溴索的膜控缓释特征参数可以采用高、低浓度制备膜的阻滞效率及其差值。

  • 标签: 膜控缓释 NE30D 盐酸氨溴索 标准化参数
  • 简介:目的分析边境驻军医院医护人员性格特性、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8-9月以北方某边境驻军医院为观察团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务人员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结论边境驻军医院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 标签: 人格 应对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的准确定位,缩短射频消融术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5例经过手术证实为后间隔房室旁道的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特征,对比左、右两侧后间隔房室旁道P—R间期,V1-V68波的方向,胸导联的移行区,Ⅱ、Ⅲ、aVF导联Q/R之比。结果①在所有95例患者中,经股动脉左后间隔消融成功14例。②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两侧后间隔房室旁遣心电图比较,前者明显长于后者(P<0.05),二者V1-V68波的方向及移行区间亦有明显差别(P<0.05)。③V1导联QRS波群呈Qr型,左后间隔9例(64.29%),右后间隔旁道0例;V1导联QRS波呈QS型左后间隔0例,右后间隔46例46(56.79%)。结论①V1导联QRS波形态对B型型预激综合征后间隔房室旁道的左右定位至关重要。②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房室旁道股动脉左侧消融疗效确切。

  • 标签: 房室旁道 B型预激综合征 体表心电图 V1导联 移行区 股动脉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浏阳市 2017-2019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2019年浏阳市报告的肺结核病例资料,随机抽取其中部分病例分别从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区、发病时间等几个方面对我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同期在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 600名作为健康组,进一步对影响我市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浏阳市 2017-2019年共报告肺结核 1381例,发病率为 61/10万,随机抽取的 420例病例中以男性患者居多, 46岁 ~65岁中年患者为主,发病时间上以冬季发病率较高,农村患者比例高于城市, G区发病数高于其他地区,经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烟酒史、户籍、家庭人均年收入、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等均是影响我市肺结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浏阳市 2017-2019年肺结核发病率不甚理想,其发病具有季节性,患者多为农村的中年男性,以 G区最为严重;吸烟、酗酒、农村户籍、年收入较低家庭、结核病密切接触史以及无卡介苗接种史是导致肺结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 ]肺结核 流行病学 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HLPP1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耳鼻咽喉科的70例喉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过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科诊断证实。所有研究对象中,17例发生过癌转移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而剩余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例正常喉黏膜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PHLPP1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 PHLPP1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HLPP1的表达主要在细胞质,细胞核略有表达,主要是呈现为黄色或者是棕黄色的颗粒。PHLPP1的阳性表达率为44.2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0%;PHLPP1在转移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53%,明显低于观察组50.94%,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PHLPP1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过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表明PHLPP1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喉鳞癌 临床病理特征 癌转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点、临床特征与跳跃性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本院纳入的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其超声诊断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探讨跳跃性转移高危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18例出现跳跃性转移,多转移至侧颈Ⅱ区和Ⅲ区。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微钙化、结节≤10mm、甲状腺上极结节是导致跳跃性转移的高危因素(p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超声 跳跃性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年 12 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07份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V)阳性367份,总阳性检出率为72.39%;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检出分别为4.34%,68.05%,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男患儿病毒总感染率高于女患儿,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目的总结育龄期伴高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诊断为PCOS的育龄期患者342例(所有患者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年龄19~34岁,纳入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性激素、血脂、血糖、胰岛素释放等代谢指标,根据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体征分为高雄激素组和非高雄激素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代谢指标的差异。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等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342例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体征检出率分别为46.8%(160/342)、26.3%(90/342),高雄激素组与非高雄激素组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分别为97.6%、99.2%,2组腰围、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提示腰围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为2.968;体质量指数、腰围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424,0.068。结论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几乎100%,伴高雄激素PCOS患者腹型肥胖风险增加,排卵障碍风险增加可能与LH/FSH比值增加有关,而代谢异常与雄激素水平关系不密切。伴高雄激素PCOS胰岛素抵抗与腹型肥胖、肥胖有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 胰岛素抵抗 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特征及视盘参数,探讨其病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确诊为首次发病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7例77眼,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健康人69名为对照组。记录其人口学特征、眼科常规检查、眼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应用Optvue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行视盘光相干扫描,对其视盘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高血压史、高脂血症、视杯面积、视盘面积、杯/盘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视盘面积、杯/盘面积比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全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各象限神经纤维层水肿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史、收缩压、甘油三酯、TC、FBG、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视盘水肿各象限无差异。

  • 标签: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 视盘 危险因素 光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0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为A组(乳头状癌)和B组(滤泡癌),各25例。两组均接受相同超声检查,比较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纵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A组回声、淋巴门、边界、囊性坏死、钙化、血流分型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5、5.128、8.333、9.742、17.568、3.920,P<0.05)。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可以用于对手术效果进行判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特征 病理类型 相关性
  • 简介: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认识,发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BRAF基因正是该细胞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因的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事件失控,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并导致较差临床结局[2]。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有了较好的发展,但目前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优选方案[3],但BRAF等基因的突变状态会影响到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4]。

  • 标签: BRAF基因突变 直肠癌患者 临床病理学特征 META分析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肿瘤分子生物学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问卷星调查收集并筛选有效问卷分析疫情前后网络购药行为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更加严格规范处方药、药物投送及投放方式和药物平台监督等居民所担心的问题,为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药行业的变革和居民用药安全的保障提供更多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星收集数据,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年龄、教育水平、日均上网时长、隔离因素、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是影响网络购药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北京市中青年网络购药行为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低学历、患有慢性病与未接受过封闭隔离的群体是疫情后网络购药的重点人群。

  • 标签: 疫情前后 中青年 网络购药 影响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它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不但参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而且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抑制作用。研究表明,PTEN是继p53基因之后发现的人类肿瘤中最易发生突变的抑癌基因。人类许多肿瘤中存在着PTEN功能的失活。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抑癌基因PTEN 临床病理特征 组织芯片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目的:了解30年来该院收治的经细菌学确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为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1983—2012年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1983—2002年,共80例,B组:2003—2012年,共74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近30年来流脑发病呈低水平散发状态,无大规模流行。A组以0~5岁人群为主,占48.75%,B组以16~20岁人群为主,占41.89%。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其中以3~5月份最多见,占68.18%。B组患者平均年龄(15.78岁)高于A组(9.87岁),暴发型流脑发生率(18.91%)比A组(7.50%)为高,出现瘀点瘀斑比例(63.51%))低于A组(88.75%),出现意识障碍比例(43.24%)高于A组(26.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平均值(85.62%)高于A组(78.64%),且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出现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44%,对磺胺药由2003年之前的30.67%耐药到2003年之后100%耐药。结论流脑发病总体呈低水平散发状态,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B组患者临床症状较A组为重,发病年龄高峰上移。治疗上以青霉素、头孢曲松为首选。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2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20例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统计两组信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浸润神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疾病发生类型、病灶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以及浸润神经和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存在鲜明差异,基于两者差异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 性别 发病部位 自觉症状 疾病分期 浸润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