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患者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脏层包膜全切除者植物生存,其余4例(2例脏层包膜放射状切开,另2例脏层包膜部分切除)均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机化 大骨瓣开颅 治疗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多发于老年患者,较多学者推测该症的发生与生理性脑萎缩相关.本文报告近年我院收治的8例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恰当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年轻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临床常见疾病,有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手术治疗已成共识,多可获得痊愈,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钻孔引流术后易转化为顽同性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复发,致使患首需反复、多次手术。我科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改用“Ommaya囊植入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OMMAYA囊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218例慢性硬膜下钻孔手术病例,收集相关资料,建立EXCEL表格并完成相关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厚度、有无分隔或脑萎缩、术后中线移位程度、手术前后中线变化值、术后积气程度及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6种因素是导致复发的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引流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后去骨瓣减压的类型及是否二次手术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结果去骨瓣减压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27.0%,保留骨瓣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3.8%,双侧开颅、二次手术增大脑积水的发生率,骨瓣距中线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脑积水结论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创伤后脑积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骨瓣相对较大、二次手术及骨瓣距离中线近和脑积水的形成有关。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手术 脑积水 骨瓣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4例癫痫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网络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UIS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癫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心理障碍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干预
  • 简介:由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APRD)、KENES国际医疗会议公司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承办的第19届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the19thWorldCongressonParkinson’sDiseaseandRelatedDisorders),拟定于2011年12月11—14日在上海市召开。每两年一届的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帕金森病学术盛会。

  • 标签: 帕金森病 相关疾病 国际 PARKINSON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
  • 简介:伴随大脑皮质路易小体(LB)形成的痴呆即被定义为路易体痴呆(DLB),其临床特征为波动认知功能障碍、幻视和帕金森症候群。路易体痴呆在所有痴呆类型中约占20%,而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近30%也最终发生痴呆即帕金森病痴呆(PDD)。帕金森病痴呆的病理改变与路易体痴呆极为相似,因此不断有争论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是否为同一种疾病?或是同种疾病的不同阶段?

  • 标签: LEWY体病 痴呆 帕金森病 综述文献
  • 简介:目前,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证据与实践、指南与应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尽管患者可能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其结果并未达到指南的目标要求。脑卒中的高额治疗费用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优化当前医疗模式,全面认识并早期治疗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持续改善医疗质量和效果,增加预防、早期监护和康复治疗的投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才会在远期看到治疗费用的节省。

  • 标签: 循证医学证据 脑血管疾病 临床实践 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第19届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将于2011年12月11~14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AssociationonParkinsonismandRelatedDisorders,APRD)、KENES国际医疗会议公司(KenesIntemational)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承办。

  • 标签: 相关疾病 帕金森病 国际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 委员会
  • 简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既参与了胚胎时期的血管发育和形成,也对出生后的成体血管新生、修复、重建等有重要作用。内皮祖细胞的这一生物学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到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之中,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早期诊断、新型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烟雾病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 简介:目的结合医学留学生在心内科的临床实习情况和我们的带教体会,探讨医学留学生的特点以及留学生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07级至2009级留学生共45人,观察其在北京同仁医院的临床实习情况。结果留学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针对留学生语言障碍的特点施教可以提高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实习效率。

  • 标签: 留学生 临床实习 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MD)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4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前采用1.0TMR和3.0TMRT2加权靶点扫描,在直视下行靶点直接定位。手术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UPDRS)及BurkeFahn-Marsden运动障碍评分(BFM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分,平均34分。术后在开机的情况下UPDRS:药物"关"状态17-24分,平均22分,改善率60.0%;药物"开"状态15-24分,平均19分,改善率44.0%。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BFMs平均改善率55.0%。41例患者术后症状迅速改善,肌张力降低,震颤及异动症消失。结论DBS能明显改善M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

  • 标签: 运动障碍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腹中间核
  • 简介:Rho激酶(Rho—associatedkirmse,ROC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是目前功能研究最为清楚的Rho下游靶效应分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多种行为与功能,包括收缩、游走粘附、生长分裂、生存、肿瘤细胞的转化和浸润:存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巾可观察到Rho/ROCK通路的异常活化。脊椎动物脑、脊髓的损伤活化ROCK,并抑制神经轴突的萌芽和生长.已经证明抑制Rho/ROCK通路在脊髓损伤、

  • 标签: 小G蛋白 RHO RHO激酶 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