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人们的社会活动日益频繁,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和灾害性事件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正在成为危及国民生存的"第一杀手",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伤害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现分析襄阳急救中心近2年接诊的6056例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病人的特点以及发生规律,报告如下。

  • 标签: 事故 交通 急救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病人转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咸阳渭城区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9年国标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蜚蠊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4.23%;蝇类有7种,家蝇和棕尾別麻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2.52%和47.78%;鼠类有小家鼠、褐家鼠2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2.00%,47.80%;蜚蠊有1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100%。蚊类总密度为9.09只/灯·小时,以牲畜棚和公园较多;蝇类总密度为13.17只/笼,以绿化带最高;鼠类总密度为0.21%,以城乡结合部最高;蜚蠊总密度为0.85只/张,以餐饮行业和居民区较高。鼠类活动2高峰,分别在在4月和11月;蚊类也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7月和10月;蝇类8月份最高;蜚蠊的活动高峰期不明显。结论相关部门在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蚊虫控制的重点在公园和牲畜棚,苍蝇在绿化带,鼠类在城乡结合部,蟑螂在餐饮业和居民区。

  • 标签: 病媒生物 监测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合理用血、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杜绝血液浪费、保证血液安全有效、解决临床用血可持续发展的采供血新模式.方法对阜阳市中心血站2012-2015年采供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采血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红细胞和冷沉淀用量增加,成分用血比例提升到98.5%.外调血主要包括红细胞、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其中以红细胞量最多、单采血小板量最少.不同年份分析,以2012年度最高、2015年度最低.结论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临床输血技术的规范,阜阳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明显提升;探寻适宜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模式,加强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制定科学合理的采供血计划,对阜阳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 成分输血 阜阳
  • 简介:在一个相对的局部范围内,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对确定食品安全防治重点,制定和优化防制方案,及时调整补充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内容,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将我市1996-2004年已掌握的20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期探索其发生规律和特点。

  • 标签: 食物中毒情况 大冶市 卫生突发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发生特点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太原 9所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危重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孕产妇 危重症 医院监测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川目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状况,并对全市免疫规划接种率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一步促进铜川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以2011年底的人口数为准,依次列出各村人口数与累计人口数,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120个行政村的1486名适龄儿童,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铜川“七苗”基础免疫接种率除乙脑疫苗外均达到了95%以上,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8.56%,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1.96%,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85.00%以上.结论全市免疫规划综合管理情况较好,常规的免疫接种系统运转良好,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以及接种质量较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合格的接种现象以及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较为薄弱、加强免疫接种率较低、免疫规划宣传不到位等种种问题.关键词铜川;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11-01

  • 标签: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宝鸡服务从业人员传染病管理,对宝鸡1995~2005年103440名饮食、公共场所及幼托机构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共发现HBsAg携带者2434例,阳性率为2.35%。无论男性和女性均以〈20岁和20~3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多见,占45.44%。HBsAb阳性率最低,仅占4.05%,HBsAg和HBeAg阳性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 标签: 服务从业人员 感染率 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摘要:对沈阳2017-2020年ADR报告来源统计分析,明确医疗机构作为报告主渠道的地位,同时对上报医疗机构的级别和报告人职业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更好促进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 标签: ADR 报告级别 报告来源
  • 简介:【摘要】:为了解呼伦贝尔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现状,掌握重点公共场所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六类48家公共场所进行监测,具体抽样及检测按《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1-GB/T 18204.5)和(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执行,各类场所微生物指标检出超标的有嗜肺军团菌菌落总数,其余指标均合格;总体上呼伦贝尔各类场所卫生状况较好。

  • 标签: 健康危害因素 嗜肺军团菌 菌落总数
  • 简介:【摘要】:为了解呼伦贝尔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现状,掌握重点公共场所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六类48家公共场所进行监测,具体抽样及检测按《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1-GB/T 18204.5)和(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执行,各类场所微生物指标检出超标的有嗜肺军团菌菌落总数,其余指标均合格;总体上呼伦贝尔各类场所卫生状况较好。

  • 标签: 健康危害因素 嗜肺军团菌 菌落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2021 ~2022年水富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特征,为当地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水富各哨点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2021年~2022年食源性疾病病例,从时间分布、年龄、性别、职业、可疑暴露食品进食场所分布及可疑暴露食品种类病例排名分布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 2021年~2022年水富各哨点医院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共313例,其中2021年上报167例,2022年上报146例,均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按月份分布来看:1月份分布最多34例(10.86%); 从性别分布来看,313例病例中,男性157例(50.16%),女性156例(49.84%);从年龄分布来看,25-54岁年龄段最多,共计147例(46.96%),其次为14-24岁年龄阶段,共计69例(22.04%);从职业分布来看,以农民为主,共计214例(68.37%),其次为学生,共计36例(11.50%);可疑食品进食场所分布来看,以多种食品最多,共182例(58.15%),其次为酒类及其制品,共51例(16.29%);可疑食品暴露场所分布来看,以家庭为主,共276例(88.18%),其次为餐饮服务业28例(8.95%)。结论 该市食源性疾病呈散发,以农民为主,25-54岁为高发年龄段,食品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可疑食品进食场所以多种食品为主,要提高警惕,加强管理。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监测 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河北血液中心血费出院即报调查分析,分析血费出院即报现状,探讨改进策略.方法对河北血液中心2014年7月-2015年12月血费报销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开展出院即报后的2014-2015年,人次报销率、血量报销率呈现逐年递增,血费出院即报对于血费返还报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方便了无偿献血相关人用血后的报销,为无偿献血相关人节省了往返血液中心报销的旅途费用及时间成本.结论虽然血费出院即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出院即报比例仍不足50%,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血费出院即报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无偿献血相关人享受到血费报销的政策红利.

  • 标签: 无偿献血相关人 血费报销 出院即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云南省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云南有地域代表性和不同级别的11家医院,生后转到新生儿普通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类型,并分析和探讨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在院内易感染发生败血症、肺炎、消化道等疾病,究其原因主要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侵袭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素、住院环境和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结论由于新生儿自身各系统发育不完全且受侵袭性操作、住院环境、住院时间长等的影响,易发生院内感染加重病情,明确易引发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 标签: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肝吸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肝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9-11月按照全国肝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19个县(、区)的9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00人开展病原学检测,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30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肝吸虫卵并计数。在其中6个县(、区)采集自然水体环境中野生小型鱼类各100尾,采用压片法检测肝吸虫囊蚴并定性;抽取病原学检测对象,采用肝吸虫病问卷调查表进行肝吸虫病知识行为态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肝吸虫人群感染率、感染度,淡水鱼感染率,肝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等,对肝吸虫感染的人群分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差异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监测总人数19033人,检出肝吸虫感染者652例,感染率为3.43%。感染度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81.90%、15.80%和2.30%。肝吸虫感染率男性(4.40%)高于女性(2.4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98,P=0.00);40~49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5.07%),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82,P=0.00);小学文化程人群感染率最高(4.12%),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1,P=0.00);农民人群感染率最高(4.44%),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17,P=0.00)。共检测麦穗鱼700尾,肝吸虫囊蚴感染240尾,感染率为34.29%。以松花江下游的绥滨县、桦川县淡水鱼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35.00%。被调查人群中听说过肝吸虫的占68.00%,其中对肝吸虫是怎么得的、肝吸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怎么做才能不得肝吸虫得知晓率分别为60.46%、44.28%和63.56%;被调查人群平时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仅占34.89%,家中生熟砧板分开的仅占27.33%;不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人群中在告知吃生鱼片有感染肝吸虫风险后仍愿意尝试的占5.46%,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人群中在肝吸虫病治好后还会继续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的占40.13%;93.56%的被调查者愿意花钱买驱虫药治疗肝吸虫病。结论黑龙江肝吸虫感染人群呈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差异,青壮年男性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 标签: 黑龙江省 寄生虫 流行病学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甘肃 6-18岁孤残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含糖食品的摄入情况,为甘肃孤残儿童的口腔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标准和方法,对甘肃兰州、金昌、白银、酒泉及临夏州 467名孤残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中 176名儿童含糖食品的摄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SPSS软件,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儿童中混合牙列 (6-12岁 )患龋率、龋均分别为 57.6%、 6.19±6.00,患龋率女性 (57.4%)略低于男性 (5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53);恒牙列 (13-18岁 )患龋率、龋均分别为 37.4%、 1.55±3.62,其中男性患龋率为 29.5%,女性为 45.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龋均分别为 26.6%、 0.51±1.05,患龋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0.020);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分别为 43.5%、 57%,检出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0.05);含糖食品摄入情况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甜点摄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结论:甘肃孤残儿童龋病高发,牙周健康状态较差,儿童含糖食品摄入量高;全社会应关注孤残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加强孤残儿童口腔健康宣教工作,使更多的孤残儿童得到免费诊治,切实提高孤残儿童的社会关注度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孤残儿童 口腔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