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作为常规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只是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这种临床技术的出现,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可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主电源故障板 原理 故障 维修 德国贝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视预防产品的研究是未来解决近视问题的必然出路。本文就不近视“疫苗”产品《湿蒸护目宝》配方研究中关于“镇静”中草药应用原理做以下探讨。

  • 标签: 《湿蒸护目宝》 预防 配方 镇静 中草药
  • 简介:摘要目的在原有口服液的基础上,进行剂型改造,研制养心益智散,既保留原方药的疗效,又方便药品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依据原有口服液剂型制备工艺,以溶剂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药材出膏率为指标,建立适当数学模型,筛选并确定最优的提取条件,制备成散剂,筛选最优制备工艺。结果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和方差分析都得出影响出膏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A>C>B>D,从节约成本及时间考虑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即加水量10倍、煎煮次数1次、煎煮时间2h、浸泡时间4h。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即加水量10倍、煎煮次数1次、煎煮时间2h、浸泡时间4h,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能满足规模生产要求。

  • 标签: 养心益智散 提取工艺考察
  • 简介:目的设计炎琥宁的合成线路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穿心莲内酯在吡啶中与琥珀酸酐反应,经处理后得到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再在KHCO3和NaHCO3配成的碱溶液中反应形成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结果目标产物的纯度为97.95%,新设计线路的总收率为78.0%。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路线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收率较高。

  • 标签: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 炎琥宁 工艺改进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制药企业在生产中,通常会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进而造成药品失效或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大部分药品受环境影响较大,极易出现大面积的变质。因此,相关制药企业必须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来进行控制,并且提高各个环节生产设备的技术。通过改善,能够较好地保存药品,提高药品的质量,提高医药企业的发展效率。

  • 标签: 制药工艺 制药工程 技术创新 制药产业
  • 简介:摘要自古以来,艾灸就是一种用于治病或养生的治疗方法,而艾绒便是艾灸疗法的主要施艾材料。艾绒是由我国的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得来的。笔者在查阅了古今对艾绒的文献记载后发现,古代典籍无论是从艾叶的性味功能还是其临床应用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甚至对于用于艾灸的艾绒的制作工艺也有明确的规定。本篇文章重点论述了艾绒的古今制作工艺

  • 标签: 艾绒 制作工艺
  • 简介:摘要:注射剂灭菌是重要的工艺步骤,试剂的质量是它所要保证的。同样,用药的安全也是。本文将根据日常技术中的评审经验,发现问题,从选择灭菌工艺选择、工艺验证内容以及工艺验证中常见的问题等多个方面和角度,对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工艺选择以及验证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想出解决方法。

  • 标签: 灭菌工艺的选择 工艺验证 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方法在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卫生统计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分析和解释卫生数据的强大工具,涵盖了数据类型、收集方法以及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等统计技术。流行病则关注卫生问题的传播、流行趋势和疫情控制策略,通过流行病调查、传播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卫生问题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 简介: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开发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它运用人体大脑皮层的智能,在学习、工作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目前,思维导图已广泛被医学院校教师应用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从而层次清晰的展现出本节段的教学内容。在《微生物与免疫》课程的微生物学部分中,其细菌各论章节呈现出知识点繁琐复杂、容易混淆、复习困难的特点。为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在讲授完细菌各论中《化脓性细菌》、《肠道感染细菌》两个章节后,布置绘制相关章节的思维导图作业,对思维导图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课后整理与记忆课堂所学知识要点作出初步探讨。

  • 标签: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思维导图 立体知识互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进行结合翻转课堂的内脏双语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级临床本科1班和2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剖双语教学实践,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双语教学实践,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分、英文题型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在内脏双语教学中较传统模式的双语教学可以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内脏学 翻转课堂 双语教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腹横筋膜在腹股沟疝外科领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解剖结构,是热门的讨论议题之一,但是疝和腹壁外科对腹横筋膜的定义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利于准确理解腹股沟区腹横筋膜以及其它筋膜解剖的理解,造成了一些紊乱,本文从基础解剖和胚胎的角度对腹股沟区腹横筋膜以及其它筋膜进行分析,以理清腹股沟区腹横筋膜的解剖学问题。

  • 标签: 腹股沟 筋膜 腹膜前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检验及血清检验应用于布氏菌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44名布氏菌病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72人),分别采用细菌检验与血清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检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菌检验与血清检验均在布氏菌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工作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检验方式。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血清学检验 布氏菌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股神经及其与周围毗邻器官的解剖关系,以及股神经在腹股沟区的体表投影与体表标志之间的关系,为下肢股神经阻滞麻醉的穿刺点提供解剖和超声影像依据。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月,选取16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组),进行解剖观察;2014年9—10月,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30例(超声组),对其双侧股神经进行超声扫描。两组分别经应用解剖和超声探测,观察股神经的走行情况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并测量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距皮肤的距离,及股神经体表投影位置与耻骨结节线、髂前上棘线的水平距离。结果解剖组结果显示:股神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1.28±0.60)cm处发出,被髂筋膜包裹,内侧与股鞘内的股动脉、股静脉相邻,外侧是缝匠肌;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71±0.06)cm,距皮肤的距离平均(0.85±0.19)cm,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25±0.67)cm,与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7.24±0.41)cm。超声组检查显示: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呈倒立三角形高回声的浅色区域,外侧是呈深色高回声区的缝匠肌,内侧紧邻的股动脉和股静脉呈圆形高回声黑色图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66±0.04)cm,距皮肤平均(0.97±0.22)cm,股神经在体表的投影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58±0.75)cm,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6.95±0.42)cm。解剖组和超声组测量的股神经宽度、距皮肤距离、距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及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1.055、1.197、1.774、1.348,P值均〉0.05)。结论超声测量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相近,符合股神经实际解剖的位置关系,揭示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穿刺定位方法安全、可靠。

  • 标签: 股神经 麻醉 局部 超声检查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检验及细菌检验对布氏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区间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以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布氏菌病患者作为报告分析对象,均进行细菌检验、血清检验及联合检验,结合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检验检出率为(76.47%),血清检验检出率为(73.53%),联合检验检出率为(98.53%),与单独检验的检出率对比,联合检验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血清和细菌均能够对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诊断,无相关性,临床上可采用联合诊断的方式进行,其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学 血清学 布氏菌病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是中药行业形成现代、环保、集约新产业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药废弃物来源与主要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针对膜科学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已作为应用于中药制药行业传统提取、分离工艺改良的技术储备,提出膜科学技术是中药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工艺设计的重要选择之一。中药废弃物为组成与性质十分复杂的物质体系,“分离”过程的科学、有效是其再利用领域的技术关键,而过程集成有助于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或提高分离过程产品的纯度,可以解决许多传统的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任务。

  • 标签: 中药废弃物 资源化 膜分离与集成技术 适宜性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52-0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与2014年7月-2016年6月作为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后阶段,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相对于实施前明显下降,而使用合理率、微生物送检率及术前停药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及促进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成效显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