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提高核医学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的核医学科检查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核医学科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核医学科 焦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质量。方法将上肢择期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采用常规异感定位,局麻药为0.375%罗听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前(S1)、手术切皮时(S2)、手术开始30min(S3)各时点心率、血压及SPO2,并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及术后疼痛出现时间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及Spo2较b组稳定,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疼痛发生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为小儿上肢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患儿术后苏醒质量。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视角下健康管理中心护士角色定位对提高体检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的健康体检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总体体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中心的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护理工作多元化视角的转变,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来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保证健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多元化视角 健康管理中心 护士角色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中的效果。方法成立跨专业跨学科项目管理小组,确立项目计划,制定对策,研讨改进。结果2016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事件14例,2017年发生跌倒事件6例,(P<0.05)。结论项目管理能有效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

  • 标签: 项目管理 精神病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室(ICU)中临床护理路径对呼吸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并入住ICU的患者67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ICU呼吸内科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在ICU中对COPD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及配合,加快患者康复、减少痛苦及住院时间,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重症医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运用于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对80例本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结直肠肿瘤手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医学科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并应用气道插管标识所具有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8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31例经口行气管插管术的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气管插管标识粘贴于气管插管气囊延长线这一位置上,记录的内容为气囊压力以及气管插管的距离门齿深度、留置时间和名称等。结果气囊压力为25~30cmH2O、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和距离门齿深度分别为(4.2±1.8)d和19.4~23.4cm。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因为清晰记录的气管插管标识,日常工作更具条理性。因为查找和翻阅而占用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使日常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更加快速和便捷。另外,还使临床医师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有助于分别达成医生和护理记录工作上和人工气道管理工作上的一致性和同质性这两大目标。经规范化管理气道插管标识工作,不但有助于提升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力,而且在使医护工作更加连贯的基础上,促进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 标签: 气道插管标识 重症医学科人工气道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以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6年实施常规的感染控制管理模式,而在2017年则采取以组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我院的医务人员分为五个小组,即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小组、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小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小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小组以及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控制小组。随后观察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感染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采取以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发生率,以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实施之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式实施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以组为单位管理模式 重症医学科医院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善重症医学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的重症医学科患者3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重症科医护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选择2016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重症科患者3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重症科医护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其工作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重症医学科 心理压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临床医学的研究一直被急功近利学风浮躁和弄虚作假充斥和困扰着,阻碍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当然,这主要的原因是和我国当前医学发展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比如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科技评价,以及科研工作与领导的业绩政绩。笔者认为要想让我国的临床医学得到更有力的发展,那就必须遵循科学的自然规律,并建立适合其发展的制度,这是临床医学研究得到发展和创新的前提要求。在医院里,分级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建立完善的分级管理制度,是临床医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具体表现。

  • 标签: 临床医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临床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法在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到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12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进行护理临床实习带教,对照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临床实习带教,对两组护理实习生的ICU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ICU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成绩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使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 护理 实习生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学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转向广域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法从公共与人文素养、医学基础、专业基础、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等课程群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方案。结果护理学广域课程体系是将护理学学科特点突出出来,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人文素质进行重点培养,构建具体可行的方案,达到良好效果。结论广域护理学课程体系使围绕学科的课程体系问题的都有效解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秉承整体护理观念,实现了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变革。

  • 标签: 护理学专业 课程体系 广域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集束化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医学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集束化护理的预防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护理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前CT定位中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中CT定位时有吞咽动作的30副头颈部平扫增强CT定位图像,观察平扫CT定位图像与增强CT图像中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结果Y轴及Z轴空间方向上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变化显著,P<0.05,X轴空间方向上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调强放疗前CT定位中患者随机性地做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喉部放射剂量分布,对于喉部治疗靶区导致漏照情况1,考虑吞咽导致器官位置变化时需重点考虑Y轴及Z轴方向的位移。

  • 标签: 头颈部调强放疗 平扫增强CT定位 吞咽动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中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进入糖尿病管理,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血糖控制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前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无差异(P>0.05);对比护理前,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中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个体化健康教育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多学科协作(MDT)是以优良的质量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得到利益最大化,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在综合医院发展的趋势及作用。通过我科1例肛周脓肿合并阴囊脓肿、坏死性筋膜炎的多科协作案例,充分体现了MDT的作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适用于各个学科,可以提升学科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

  • 标签: 多学科协作(MDT) 肛周脓肿 坏死性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了解某市三甲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方法选择某市三甲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78例,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婚姻状况、编制状况等方面评估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在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发现,32.05%的人对医院工作相对满意,38.46%的人对医院工作一般满意,30.76%的人对医院工作不满意。结论在本次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职工的满意度综合较低,究其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制度有关,同时,具备不同特征的医护人员对于工作满意度也存在着差异。医院对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管理措施,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提升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 标签: 工作满意度 医护人员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式学习联合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160名护理学生均等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进行培养的80名学生作为对比组;另外80名学生采用问题式学习联合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进行培养,作为实验组。在护理实习带教结束后对对比两组学生对老师教学效果评分、患者对实习护士护理满意度以及教师对实习护士的护理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学生平均评分为8.3分,对比组学生平均评分为6.5分。教师考察评分显示,实验组学生平均得分为9.1分,对比组学生平均得分为7.8分。患者满意度评价显示,实验组学生平均得分为8.8分,对比组学生平均得分为7.2分。实验组学生整体得分明显高于对比组。结论在老年医学科护理带教中使用问题式学习联合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护理效果与职业技能。

  • 标签: 问题式学习联合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普外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重症医学科中脑外伤后躁动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3月份到2014年7月份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存在脑外伤急重症及术后躁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0例(n=20),一组单独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A组),一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B组),维持RASS镇静评分在-2至-3级左右,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6小时、停药后24小时的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同时记录患者达到满意镇静的时间及停药后发生谵妄的例数。结果二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所下降,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用药前后及停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达到满意镇静时间短,发生谵妄例数少,镇静镇痛期间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脑外伤后躁动患者的镇静镇痛安全有效,达到满意镇静镇痛时间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脑外伤后躁动 重症医学科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定位活检“三阶梯”筛查子宫颈癌的情况调查,探讨目前子宫颈癌和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在2015年间进行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定位活检联合筛查子宫颈癌的其中1181例患者,并分别研究HR-HPV、宫颈细胞学及年龄等因素对患者的病理结果的影响。结果在1181例进行联合筛查的患者中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CINI级以上)及子宫颈癌的患者共137例,病理结果为CINI患者158例,病理结果无宫颈病变的患者886例。在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130)及子宫颈癌(7)的137例患者中,HR-HPV(+)感染者为134例(97.8%)。从患者年龄层分布来看,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患者共有102例(74.5%)集中在30~49岁。结论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定位活检“三阶梯”筛查是确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可靠的方法,通过筛查可以使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降低子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HR-HPV检测 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定位活检 子宫颈癌前病变 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