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时使用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颈动脉狭窄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将两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微手术能够显著降低再狭窄及卒中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显微手术 传统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外孕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宫外孕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全部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和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及早康复。方法重点对进行手术治疗的53例胆石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医护密切配合,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40例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桡骨远端骨折手术,设为实验组。全程关注患者的手术进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较优,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腕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且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 非手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介绍了在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手术隔离技术的重要意义、目的及适用范围,阐释恶性肿瘤手术手术隔离技术内涵,分析国内手术室护士手术隔离技术认知及应用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旨在推动手术室同仁加强对“手术隔离技术”的重视,进一步促进“手术隔离技术”的规范、优化、统一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恶性肿瘤 手术隔离技术 无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对于白内障科日间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流程及策略,确保日间手术新型住院模式下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方法对25例白内障科日间手术患者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安全管理,包括日间手术全程的核对、交接、安全核查、手术清点、器械仪器准备、空气净化、药品准备及感染预防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结果25例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在新型的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下,均在当日完成手术,无护理安全差错发生。结论白内障科日间手术手术安全管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日间手术新型住院模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手术室 日间手术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手术室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肿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室全程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手术 应激反应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不同ERCP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ERCP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组、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ion,EPBD)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mallEndoscopicsphincterotomypluspapillaryballoondilation,sESPBD)组,统计患者的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取石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于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结果sESPBD组的机械碎石使用率、操作时间显著低于EST组及EPBD组,各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sESPBD取石疗效要优于EST及EPBD,针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其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在ERCP治疗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ERCP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胃癌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32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轻度不适10例,中度不适5例,重度不适1例;对照组轻度不适6例,中度不适6例,重度不适4例;观察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胃癌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胃癌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调查的病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本次调查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本次调查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整体组。传统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整体组行手术室整体护理。评价(1)手术室护理满意率;(2)患者术前HR、血压最高值、SAS评分、术后VAS评分;(3)手术应激事件发生率。结果(1)整体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率显著比传统组高,P<0.05;(2)整体组患者术前HR、血压最高值、SAS评分、术后VAS评分显著比传统组好,P<0.05;(3)整体组手术应激事件发生率显著比传统组低,P<0.05。结论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安抚患者情绪,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应激,维持其血压和HR平稳,减轻疼痛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患者 手术治疗 手术室整体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腺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方法收集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胰腺手术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胰腺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42例纳入观察组,胰腺手术后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86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NISS评分情况、是否有胰瘘情况均是患者发生SSI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手术持续时间对患者SSI影响最大(OR=8.77),而NISS评分情况对SSI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性(OR=9.11)。结论应积极缩短手术时间,关注留置引流管及NISS评分较高的患者,并积极预防胰瘘,以降低SSI风险。

  • 标签: 胰腺手术术后 SSI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急诊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术前风险评估,落实患者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执行医嘱,根据医嘱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和对照组资料由急诊科护士长收集资料,护理部跟踪评价汇总。结果两组成员在分别进行管理后,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得分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得分率为95.3,对照组得分率为8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落实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效果较好,在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以广泛的使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甲状腺肿瘤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安全性、可靠性高以及美容性极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腹腔镜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与对照组20.0%(5/25)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后疗效十分显著,既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促使其快速康复,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手术技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收治在我院的80例进行手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对选取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进行患者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蜀中诗剑、术后患者的MBI和不良反应以及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手术阶段时间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皮时间低于对照组的皮时间尤为显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MBI评估为(28.69±10.25)分,对照组患者的术后MBI评估为(27.96±9.20)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例如嗜睡、血压降低、全身乏力等进行观察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围术期手术室护理路径,可有效地简单患者术中的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进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改善预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路径护理 脑卒中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瘢痕整形手术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烧伤后行瘢痕整形手术的患者30例,将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率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提出相关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关节挛缩并发症8例,占26.67%,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4.3d。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结论烧伤后瘢痕整形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有效的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使烧伤瘢痕整形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烧伤瘢痕 整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椎间盘镜手术患者的干预体会。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6例行椎间盘镜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手术室心理护理,分析两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SDS与SA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间盘镜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手术室护理对关节置换手术感染控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规范手术室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引入规范手术室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规范手术室护理 常规护理 手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手术配合常规在眼科专科手术室应用的体会,以期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手术配合水平。方法手术室建立了五个专科护理小组,由专科组长利用每个手术间的计算机,负责在桌面建立手术手术配合常规文件夹,在医院网络技术人员协助下将各专科手术间的电子手术配合常规传入文件夹,为手术室各专科护士提供了图文并茂的资料。各专科组长负责本专科组护士的培训,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结果电子手术配合常规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手术配合能力和仪器熟练使用技能;提高了医、护满意度;能够为医院节省开支,产生经济效益。结论电子手术配合常规的应用在提高手术配合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仪器设备的逐年增加,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电子手术配合常规内容和进行培训教育,才能不断提高眼科专科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的配合能力,高质量的完成眼科手术配合任务。

  • 标签: 电子手术配合常规 眼科手术室 专科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