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目前最常用的金标快速免疫试剂盒(福建三明蓝波)检测支原体的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共检测临床标本300例,包括男性174例和女性126例,根据实际情况取患者的痰液、咽拭子、血液检测。结果以支原体培养基(中山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培养法的结果作对照,该方法与培养法的一致率可达90%。结论两种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金标法敏感性欠佳。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金标免疫法 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刺、推拿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免疫指标变化作探讨。方法研究中观察A组用针刺治疗,观察B组用推拿治疗,观察C组用针刺+推拿治疗。结果观察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比观察A、B组76.7%、70.0%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的效果更佳,对其体内免疫指标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采取血浆置换法(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其中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31例,9例后改为血浆交换治疗。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好转1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血浆置换法(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AIDP的有效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病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生化指标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03月期间收治的80例NAFLD患者按HBVDNA检测结果分为DNA阳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两组在血糖、血脂及BMI指数变化情况及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①当血糖、血脂及BMI指数越高,肝脏ALT、AST上升幅度越大(P<0.05),当BMI一定时,HBVDNA阳性组ALT、AST水平则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②DNA阳性组患者CD3+、CD4+表达情况明显优于DNA阴性组(P<0.05),两组CD8+,CD4+/CD8+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糖、血脂及BMI体重指数与肝脏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当患者体重指数增大损伤严重时,乙肝病毒DNA阳性时细胞免疫最为活跃,有利于进行抗病毒治疗。

  • 标签: 乙肝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生化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免疫室定性ELISA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失控的原因,找出失控的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因素,为提高室内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我科免疫室2015年1—2016年12月的失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分析免疫室ELISA项目每个月产生失控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进行人为干预。结论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可找出免疫室ELISA项目室内失控的主要原因,为室内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提供信息和依据。

  • 标签: 帕累托图分析法 ELISA 室内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成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展开分析,同时分析当前接种乙肝疫苗(HepB)现状情况,详尽的探究HepB免疫策略。方法通过实施描述流行病学的方式,针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的年龄别发病情况(2010年-2016年)展开观察及分析,并且查询1979年、1992年、2006年期间的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出了,我国的成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在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容易感染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存在极高的感染风险。结论国内在对于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以及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之后,需要展开成年重点人群(18岁至60岁)乙肝疫苗的接种,进而做到将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进行显著的降低。

  • 标签: 成年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疫苗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应用孕激素及主动免疫治疗的综合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主动免疫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孕激素治疗。对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血清孕酮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成功分娩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血清孕酮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应用孕激素与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血清孕酮分泌,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及成功分娩率。

  • 标签: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孕激素 血清孕酮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探讨乙肝病毒患者检测阳性率情况。结果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乙肝病毒患者的阳性检测率明显优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病毒患者的阳性检测率(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阳性检测率,能够为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检测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口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玉屏风散对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玉屏风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学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玉屏风散在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患者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玉屏风散 慢性支气管炎 复发患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固本消散方联合优甲乐对桥本氏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免疫性抗体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桥本氏甲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人。对照组给予优甲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固本消散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含量变化、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总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血清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研究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14%,明显优于对照组44.64%(P<0.05)。结论固本消散方联合优甲乐能明显改善桥本氏甲减患者的自身免疫状况。

  • 标签: 固本消散方 优甲乐 桥本氏甲减 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5年5月—2017年6月黑龙江省某医院收治的56例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在手术前对该56例患者进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然后对手术前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例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前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结果显示该56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为恶性,剩余44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手术后病例诊断结果显示该56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为恶性,剩余43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抽吸细胞块 甲状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补体的影响。方法75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高危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后1月、3月、6月、9月分别检测血清Ig及补体C3、C4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水平均下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尚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医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基础专业还是临床专业,在未来的工作中都要涉及科研工作,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专业本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免疫学综合实验的探索有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 标签: 科研能力 免疫学 实验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复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的机制。方法15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1例。A组予以益气复肝颗粒治疗;B组予以益气复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前后HBV-DNA,B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A组、C组达到显著差异(P<0.05);与A组和C组相比,B组显著降低了HBV-DNA载量,证明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一中药和单一西药清除和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好。三组治疗均显著增加了CD3+细胞和CD4+细胞百分比,减少了CD8+细胞百分比,尤以A组和B组增加CD3+细胞百分比、A组增加CD4+细胞百分比和B组减少CD8+细胞百分比的效果更为显著。与A组、C组相比,B组极显著提高了CD3+百分比、NK细胞活性和IL-2水平(P<0.01)。A组对NK细胞活性影响不显著,但对IL-2水平则显著提升作用;C组对NK细胞有正向激活作用,但对IL-2则无显著影响。结论中西医结合用药通过对慢性病毒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进而增强了清除HBV和抑制HBV复制的功效,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双重功能。

  • 标签: 乙型肝炎 益气复肝颗粒 恩替卡韦 抗病毒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非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进行梅毒检验,比较2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显著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检验中,相比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检验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0日至2018年1月10日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疑似乙肝患者110例,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将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化学发光法的HBcAb、HBsAg两项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以及总检出率、血清表面抗原灵敏度均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检出率和灵敏度均较酶联免疫法更高,可加大其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的疗效,同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和Ig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和IgM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接近于健康组水平,但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痰热清 免疫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