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的心理特征,为性犯罪的社会心理评估和矫治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名性犯罪服刑人员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服刑期限及己服刑期限对其心理特征的影响。结果罪犯组内短刑期组与长刑期组在EPQ的精神质因素上有显着性差异;罪犯组内不同的已服刑时间在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性、掩饰性因子及消极应对方式指标上均有显着性差异.而且精神质、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倾向随己服刑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掩饰性因子随已服刑时间的延长掩饰性越来越差。结论性犯罪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随着刑期及已服刑时间的延长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羞.

  • 标签: 性罪犯 心理特征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微核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微核率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微核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微核率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微核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微核的检出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

  • 标签: 人体血液 辐射处理 培养时间 微核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使用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于我院接受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入选研究对象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术后疼痛护理,比较入选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髋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入选研究对象的术后疼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均远优于护理前,且各项指标的护理前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术后疼痛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更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疼痛护理 髋关节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均采用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均予以PFNA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手术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水平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47例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手术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组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机体损伤,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内固定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芬太尼加入局麻药对肌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B组地塞米松250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C组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D组地塞米松250ug/ml+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后24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C组、D组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5),尤以D组为甚(P<0.01),B组和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芬太尼联合于臂丛阻滞显著改善麻醉效果,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地塞米松 芬太尼 肌间沟臂丛阻滞 麻醉效果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80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PFNA内固定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FNA 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取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进修收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27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14例,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髋关节评分比较,观察组(90.50±3.68)分高于对照组(84.71±2.57)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29%(2/14),对照组28.57%(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骨质疏松较成年人明显,股骨转子骨折发病率明显升高。治疗上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牵引疗法,如皮肤牵引、骨牵引等。手术治疗包括有外固定支架、髓内及髓外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和全身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各疗法均有其优缺点和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外固定 骨折内固定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小动态心电图对于检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进行检查的20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心电图、24小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手段,归纳分析两者对心律失常的检查结果。结果200例患者以24小动态心电图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100%,而常规心电图为5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中,有着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律失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膀胱充盈尿意强烈与任意时刻拔除导尿管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12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于膀胱充盈尿意强烈拔除导尿管,对照组不论膀胱是否充盈即拔除导尿管。记录是否发生尿潴留及发生例数。结果实验组1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7例发生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充盈尿意强烈拔导尿管是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尿潴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异性三重癌患者原发(右肺)低分化鳞癌在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方法化疗前中后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心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患者依从性良好顺利完成化疗。

  • 标签: 异时性三重癌 化疗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野蜂群蜂蜇伤12小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方法以近3年来我科接诊收治的35例野蜂群蜂蜇伤患者住院12小内的治疗及护理的病历资料为依据,对野蜂群蜇伤后诊治时间、临床表现、救治方法护理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临床治愈34例,死亡1例。留院时间3~17d,平均8.7d。结论野蜂群蜂蜇伤常伴有过敏性休克。尽早救治,积极抗过敏抗休克,常规监测血、尿常规,肾功能,发现肾功能异常尽快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蜂群蜇伤 急救 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属于种非酒精所引发的慢性肝脏疾病,主要是变现为肝脏细胞逐渐的脂肪化。这种疾病在我国大量存在。据研究发现,肠道内的些益生菌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有定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人体内的肠道菌种情况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产生原因出发,通过临床案例,具体的探讨了肠道益生菌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益生菌 生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明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在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共收诊心源性晕厥患者37例,均行24小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中32例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20例(66.67%),快速型心律失常10例(33.33%)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主要原因为心室停博平均值>3.0s,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原因多为超过200bpm的极快心室率及与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结论动态心电图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源性晕厥中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更好指导治疗。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步明确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区别,从临床实例出发归纳心房颤动室内早搏和室内传导差异的鉴别纲要。方法对我们医院住院或曾经住院的五十名病人进行病例研究分析,从病人的心电图R-R间期,QRS形态,QRS波群和QRS时间的差异出发,同时研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鉴别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室性早搏与室内传导存在心电图可观性差异,可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心电图波形波段结合病人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病人心脏的具体情况。结论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存在定的鉴别难度,可从心电图的波形波段和具体临床病况进行区别。

  • 标签: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传导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择穴位按摩对晨峰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将74例晨峰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研究中共失访4例。最终纳入并进行数据分析的患者共70例。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服用药服和健康指导,试验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择穴位按摩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测量血压、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水平、症候改善有效率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择穴位按摩可以改善晨峰式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晨峰血压 高血压 择时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颅内出血检查B型超声的判断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36例颅内出血患儿,对其使用B型超声检测时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小儿颅内出血患者,均采用B型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对患儿进行B型超声检查,准确率高,可随诊观察,明确具体出血部位,对颅内出血的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出血 B型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唑吡坦在治疗失眠症对多导睡眠图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弥勒市中医医院在2015年8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对于失眠症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持续3晚的多导睡眠图描记,在第三晚给予患者服用唑吡坦,剂量为10mg,记录30例患者在用药之后的多导睡眠图改变情况,同期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为期1夜适应以及1夜基础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和基线睡眠对比,患者在服用唑吡坦之后的睡眠效果显著提升,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觉醒时间显著降低,S1降低,S2提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失眠症患者给予口服唑吡坦,对其夜间多导睡眠图存在影响。

  • 标签: 多导睡眠图 失眠症 唑吡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的生存质量,为开展出院后家庭跟进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治疗出院、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使用般资料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BREF,WHOQOL-BREF)对患者的般资料和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主观感觉方面得分分别为(3.32±0.69)和(2.71±1.14);在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分别为(53.11±13.38)、(48.83±13.81)、(52.87±15.14)和(48.28±15.35),所有领域得分均低于国内人群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生存质量低于国内般人群,康复期即要注重对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以提高生理领域生存质量,同时要加强心理社会支持、家庭环境改造和社区康复资源建设,从整体上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STBI)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