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蛋白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rIns1EGFP,转染HIT-T15仓鼠胰岛瘤细胞,随机分为3组,低糖组(LG)、中糖组(MG),高糖组(HG),检测基线0小时及葡萄糖刺激后4小时内胰岛素分泌量及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结果HG组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胰岛素分泌量较LG组明显增强(P<0.05),在一定葡萄糖浓度范围内,绿色荧光蛋白其荧光强度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与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96。(P<0.05)结论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物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分泌量有正相关性。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转染 相关性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急诊绿色通道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0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0例。采用常规急诊救治途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救治;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途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消化道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急诊绿色通道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的抢救工作中使用院前急救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156例AMI病患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先入院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78例)及后入院接受院前急救及绿色通道的实验组(7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抢救有效率、住院时间以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急救有效率为78.21%(61/7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患的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1.03±8.15)min、(11.42±3.83)d,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P<0.05)。结论在急诊科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提供有效的院前急救并入院后给予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病患的抢救有效率,减少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获得病患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应用效果较好,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完善院内绿色通道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治时间(DNT)及静脉溶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2014年7月建立及完善绿色通道以来到我院就诊的AIS患者,对总体溶栓率、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及DNT进行分析,比较绿色通道完善前后溶栓率及DNT变化情况。结果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后,于我院就诊的AIS患者溶栓率(10.70%)较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前(2.62%)明显提高,DNT时间明显缩短(106minvs53min)。结论通过改进绿色通路流程,可使溶栓率大幅度增加;证明在院前延误严重地区,溶栓率较低的地区,建立院内完善通畅的绿色通道,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于脑卒中中心于2016年12月—2017年8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中心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构建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治疗组,观察组为建立脑卒中单元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P<0.05。结论建立和完善脑卒中绿色通道,能有效缩短脑卒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急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PCI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B组(传统急救处理)和A组(急诊PCI绿色通道),各34例,观察临床干预效果。结果A组抢救成功率97.06%高于B组的76.47%,A组死亡率2.94%低于B组的23.53%,A组急诊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期存活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6.06%低于B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PCI绿色通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4,予以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转运时间,并观察急诊期间死亡率、救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胸痛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配合程序对创伤休克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份至2016年2月份收治的创伤休克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科室检查与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急诊科室人员与准备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以及急诊科室人员与准备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配合程序对创伤休克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急救准备时间,还能顺利的展开患者的纠急救和诊治,值得推广于临床使用中。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配合程序 创伤休克患者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予以研究组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36.74±5.67)min,急诊停留时间为(51.22±1.34)min,转院时间为(5.43±0.78)min,常规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64.88±6.74)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6.09±3.85)min,转院时间为(10.45±1.02)min,且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更高。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

  • 标签: 胸痛 绿色通道 提高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