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缺血脑卒中造成的损害不仅仅局限在梗死灶局部,远离梗死灶、非梗死血管供血区的相关神经组织也会发生继发性损害。本研究利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后远隔损害加以观察,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评价,从而探究患者临床表现与远隔损害的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远隔损害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A)使用障碍者其大脑脑灰质结构改变与精神症状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MA使用障碍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精神状态,并用核磁共振成像(MRI)采集脑结构影像学数据,测定脑灰质体积,比较两组SCL-90评分与脑灰质体积。结果SCL-90量表比较上,两组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灰质体积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使用障碍者精神症状与健康体检者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和大脑灰质结构改变有关,但还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使用障碍 大脑灰质结构改变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6~18个月的随访,分析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而言,进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血肿清楚干净的特点,属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首选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镜下 经侧裂入路 经颞叶皮层入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患者前额叶皮层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站精神科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其临床症状分为阴性组(n=20)及阳性组(n=20),并选取同期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变化与正常组检测值,分析阴性精神分裂症与NAA含量的关系。结果阴性组治疗前前额叶皮层NAA/Cr明显低于阳性组及正常组(p<0.05),Cho/Cr无明显差异;阴性组治疗后前额叶皮层NAA/Cr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ho/Cr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NAA/Cr及Cho/Cr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05);阴性组治疗前PANNS评分总分(88.3±10.6)分,治疗后降至(45.2±5.3)分,显著下降(p<0.05);阳性组治疗前PANNS评分总分(89.2±11.4)分,治疗后降至(44.3±4.9)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治疗前后PANN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阴性组左侧前额叶皮层NAA/Cr值与PANNS总分及阴性症状值呈负相关(p<0.05),右侧前额叶皮层NAA/Cr值及阳性组双侧NAA/Cr值均与PANN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患者前额叶皮层NAA含量呈负相关,其左侧前额叶皮层NSS降低则提示患者为阴性症状,且NAA值越低则临床症状越严重,与患者左侧前额叶神经元损害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磁共振波谱 前额叶皮层 N-乙酰天门冬氨酸 含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脐血乳酸及pH测定、胎儿大脑中动脉联合胎心监护与胎儿窘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大于34周孕妇405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胎心监护无激惹试验、CST异常组20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胎心监护无激惹试验、CST正常组200例,并详细记录相关研究数据。结果异常组205例,大脑中动脉、胎心监护NST、CST各项指标异常,提示胎儿宫内情况危急,产后行脐血乳酸及pH测定显示pH<7.20显著增多,新生儿窒息率例数明显增多,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乳酸及pH测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判断胎儿窘迫的生化指标,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胎心监护,能够弥补单纯胎儿大脑中动脉、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正确判断新生儿窒息,及时治疗,有效降低新生儿远期并发症及病死率。

  • 标签: 脐血乳酸 pH测定 胎儿大脑中动脉 胎心监护 胎儿窘迫 无应力实验NS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其比值在诊断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胎儿有宫内缺氧的为观察组,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的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参数中收缩压与舒张压血流速度的比值(S/D)和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其MCA的S/D和RI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UA的S/D和RI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当UA的S/D>3.0,RI>0.60,MCA的S/D<2.5,RI<0.62时,胎儿有宫内缺氧;当UA的S/D>3.8,RI>0.67,MCA的S/D<2.0,RI<0.55时,预示胎儿结局不良。

  • 标签: 宫内缺氧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S/D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6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18例动脉瘤夹闭后,ICGA发现3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发现瘤颈残留,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诱发电位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3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8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相互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诱发电位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 术中监测 大脑前动脉瘤 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收治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病例74例,观察责任血管中动脉在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率,并与中动脉供血区DWI序列上病变的部位、范围进行对比。结果7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期期脑梗塞患者中,DWI序列上高信号病变长径或长径之和≥3cm的病例48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的37例(77%),未显示的11例(占23%);DWI序列基底节区高信号病变≤3cm的病例10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未显示的10例(100%),DWI序列额叶、和(或)顶叶单个病变数≤1.5cm,或≤2个病变,且二者之和≤3.0cm为高信号的病例15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未显示的10例(100%),1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但DWI序列上未显示高信号病,间隔6天后复查,DWI序列上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同时FLAIR序列上显示高信号血管征。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显示率与DWI序列病变的显示相关性较高,甚至提前于DWI序列上病灶的显示,对大面积超急性期脑梗塞有预警价值。

  • 标签: MCA 急性脑梗死 高信号血管征 FLAIR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途径评估胎儿宫内缺氧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对我院180例晚孕期单胎孕妇进行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的血流参数测量,及测量两者对应参数的比值,与胎心监护相关联。结果通过多途径评估提示28例胎儿宫内缺氧,单一胎心监护假阳性54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途径评估胎儿宫内缺氧,能提供更准确的预见性诊断。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胎儿宫内缺氧 胎心监护 脐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宫内缺氧胎儿,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正常胎儿作为常规组,两组胎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检测后研究组胎儿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脐动脉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效果切确,能明显地改善宫内缺氧胎儿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胎儿宫内缺氧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