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再次剖宫产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70例为研究对象,孕妇就诊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Ⅰ组(35例)孕妇采纳常规护理,Ⅱ组(35例)孕妇采纳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2组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再次剖宫产概率。结果:护理后,Ⅱ组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86.05±2.38)分,明显高于Ⅰ组(P<0.05);护理后,Ⅱ组再次剖宫产概率5.71%,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再次剖宫产率的影响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 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模式 再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80例医院心内科收治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取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和3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和75.0%,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X2值为5.141、5.236,P值为0.041、0.042)。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内介入手术 冠心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间进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 60 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风险管理下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和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为( 25.84±4.11 )分,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 13.33% ( 4/30 ),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 19.14±3.84 )分和 36.67% ( 11/30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手术室护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是重要的治疗 / 手术辅助措施,因此能够降低手术室护理出现不良事件概率和提升护理质量的风险管理模式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护理管理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脏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参与实习的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开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对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习质量。结果:从考核成绩评分以及实习质量等方面,观察组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存在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儿科护生带教中,促使护生的考核成绩与实习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儿科护生带教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流后伴有不良反应,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相关措施,以减少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提高安全性。方法:在我院做无痛人流350例病人为例,选取时间2022年7月-2022年12月,对无痛人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在350例孕妇中,共42例患者发生无痛人流不良反应,占比为12.00%(42/350),分别为恶心呕吐23(54.76%)例、腹痛16(38.10%)例、出血2(4.76%)例、晕厥1(2.38%)例。结论:经分析引起无痛人流不良反应的因素多样,故加强临床护理,对保障孕妇安全、达到终止妊娠目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痛人流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因人口老龄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影响,中国心内科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对于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势在必行。该文从紧急突发状况、护理仪器设备和患者年龄特征3个方面分析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构建与应用特点,着重从护理人员分工、患者人文关怀、优质护理培训、护理知识宣教4个方面对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展开阐述,结合临床一线实际开展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围绕职业稳定性、国外优质护理经验和“互联网+”护理3个方面对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心内科 内科护理 感染控制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童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关注。现阶段,预防接种疫苗是阻断病原体传播和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及非免疫规划疫苗品种的增加,以及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辖区内疫苗接种门诊工作量加大,疫苗预防接种风险随之增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来自疫苗本身、受种者自身、预防接种实施过程、当前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人员聚集性接种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等方面。其应对策略在于提高疫苗纯度和质量,规范疫苗进货、运输、储存管理,对受种者进行科学的禁忌症筛查,加强接种人员培训,规范接种流程,精准预约,避免人员聚集,落实消毒措施,降低感染风险等。

  • 标签: 预防接种 疫苗 风险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检查的患者,在护理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实施PDCA循环模式,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还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PDCA循环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冠心病介入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各53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控制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该护理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冠心病 介入手术 风险事件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奉献管理在预防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019年来我院老年消化内科住院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个4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跌倒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次数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对照,两组护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患者 老年消化内科 防跌倒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88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6.8%)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31.8%);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护理干预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康复,进而保护新生儿生命健康。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就本院血液科患者展开研究,从中抽选出80例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科 风险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血液疾病患儿 74 例入组,随机自愿下分组,对照组 37 例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观察组 37 例在风险管理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血液疾病 小儿 输血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 方法 纳入分析的132例患者均于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入组时间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风险管理(实验组,n=66)及常规管理(对照组,n=66)开展管理,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落、意外坠床、误吸等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风险管理,可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重症监护室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颈放疗科的病人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在其护理管理当中加入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接收的病人作为总体样本,从中抽选 96位符合实验要求的实施头颈放疗的病人,将其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分组方式将这些病人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每组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组接受风险护理管理方案,常规管理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措施。之后从病人的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从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分析,风险管理组更胜一筹。通过计算两组病人的各项不良情绪评分,我们发现风险管理组病人的数值更低,且两组差距较大,对比具有实际意义。包含风险管理内容的风险管理组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较之常规管理组更低。结论:在为头颈放疗科的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加入风险管理能够提高病人的好感度,同时还能缓解其消极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头颈放疗科 护理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