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骨科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阐述骨科手术术后护理中常见并发症的类型、成因和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结果:1. 感染:主要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原则未得到严格执行所致。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处理策略包括根据感染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2. 出血:常见于术后止血不彻底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预防措施包括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及时处理出血迹象。处理策略包括根据出血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局部加压止血、手术止血等。3. 压疮:主要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压迫部位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循环所致。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患者的减压时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按摩。处理策略包括对于已经形成的压疮,应加强护理和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感染。4.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由于手术创伤和制动等原因,导致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措施包括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处理策略包括一旦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迹象,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论:骨科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和减压时间等预防措施,以及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对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骨科手术 术后护理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及针灸护理的发展。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的28名中医内科医护人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之间差异的了解,调查内容包括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是否有区别、针灸知识掌握程度、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掌握程度。结果:中医内科医护人员对于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差异的看法中认为有较大差异的有6人,百分比值为21.43%,而认为差异较小的有9名,百分比值为32.14%,认为无差异的人数最多达到13人,百分比值为46.43%。调查结果显示,内科医护人员整体上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对各项指标作用评分高于针灸对各项指标的作用评分;具体来说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药物干预作用评分(13.42±1.89)分、饮食行为作用评分(14.12±2.19)分、生活起居作用评分(10.90±1.67)分、中医养生作用评分(14.43±2.14)分、康复干预作用评分(16.57±3.18)分;而针灸思维模式药物干预作用评分(8.21±1.20)分、饮食行为作用评分(9.42±1.47)分、生活起居作用评分(7.65±1.02)分、中医养生作用评分(12.31±2.43)分、康复干预作用评分(14.52±1.14)分,可见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较针灸思维模式作用程度更大。结论:针灸思维模式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内科医护人员对于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了解较少,因此需要结合培训及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针灸及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为提高中医内科患者的诊治效果形成指导。

  • 标签: 针灸护理 中医内科 辨证论治思维模式 差异
  • 简介:摘要: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才缺乏。基于此,本文研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学生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策略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高职学生 支援 乡镇卫生院 建设 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卫生意识的提高和传染病的威胁,对消毒供应环节的重视日益增加。然而,由于技术和法规的不断变化,以及新型病原体的出现,消毒供应人员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本研究对消毒供应过程中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制定更有效的培训计划、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可以提升消毒供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威胁和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 专业培训 知识更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愈演愈烈。对于老年人而言,高血压问题不仅会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可能对老年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这不利于老年人享受生活。据笔者了解,目前有很多老年人并不重视高血压疾病的问题,甚至有些老年人认为仅仅吃降压药就可以了,没必要从多个方面对高血压进行控制,如:饮食控制等,这就大大的增加了老年人的风险。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分析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对老年人身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心血科 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 治疗 危害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和感染控制的状况,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各科室消毒灭菌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其中包含了空气消毒资料、表面消毒资料以及效果消毒剂资料等等,对消毒灭菌效果和感染控制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以此为基础研究感染控制措施。结果:各个科室 6087份消毒灭菌资料中,合格样本为 5492份,合格率为 90.22%。而在本次消毒灭菌监测采集样本中, 2018年样本为 3043份,合格样品 2597份,采集样本合格率为 85.34%; 2019年样本 3044份,合格样本 2970份,采集样本合格率为 97.57%,充分证明了消毒灭菌监测合格率整体呈现为上升趋势,统计学有差异( P< 0.05)。空气资料、物体表面资料、一次性医疗用品资料、紫外线消毒辐射监测数据资料以及医院污水资料,其中空气资料样本合格率 90.21%( 2812/3118),物体表面资料样本合格率 87.23%( 2196/2518),一次性医疗用品样本资料合格率 95.24%( 194/204),紫外线消毒辐射监测数据资料合格率 89.21%( 137/154),污水资料合格率 91.12%( 84/93)。结论通过对于各个科室的消毒质量的强化监测管理工作,选择边监测边整改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的提升,值得推广 。

  • 标签: 医院 消毒灭菌 感染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社区卫生管理与护理干预的效果,讨论社区健康管理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来就诊的老年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随机选取46例,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前改善,其中B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好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要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上,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卫生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和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 社区健康管理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医改形势下的医疗纠纷现状与应对策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近年来我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加以统计,总结医疗纠纷现状,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院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医务工作者责任意识不强、医患沟通不畅、患者缺少医学常识、没有根据制度流程操作以及其它原因。结论 目前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应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新医改 医疗纠纷 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2019.1月--2020.1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且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上述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118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7.97%;不良反应以红肿、皮疹、瘙痒等为主,分布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等,其中以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32.20%),发生原因与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和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较为繁杂,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建议临床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科学的合理用药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微创血肿碎吸术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依据课题需求选择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人数均等的2组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法、研究组手术时间为微创血肿碎吸术,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颅脑损伤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语 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微创血肿碎吸术,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微创血肿碎吸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刑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患者,均确诊为重型脑外伤,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重型脑外伤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结论 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呼吸机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可有效恢复患者自主呼吸以及改善意识功能障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经皮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推动了新医疗改革工作的实现。然而,实际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各种信息数据当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

  • 标签: 大数据 医院 档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肝炎采取相应预防控策略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7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年。借助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预防乙肝病毒性肝炎教育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为5.71%,常规组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为国民开展针对性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出现,有助于国民身心健康的保证,具备推广在临床治疗之中的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性肝炎 预防策略 控制策略 疾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环节影响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100例患者提供的100份标本,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均予以临床生化检验,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份标本均存在不同程度质检不合格,分析其影响检验效果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生化检验质量。结果 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效果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标本保存及运送、溶血因素、仪器因素及其他,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策略实施后,生化检验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化检验 相关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 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共568例,回顾性分析MGT交叉配血情况。结果:568例输注红细胞成分受血者中有34例出现次侧不合,其中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30例,假凝集1例,献血者抗体筛查阳性2例,加样错误1例。结论:因DAT阳性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应确保不是自身免疫性溶贫后,可为受血者输入悬浮红细胞。因假凝集、加样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需要对其采取相关策略,以避免不合。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格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