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比组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护患关系一度是困扰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问题。目前看来,在护理过程中,使用恰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展开沟通,能够令患儿感到安心,从而提升患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度,降低护患关系发生几率。相较于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有着更为突出的真实感,传递情绪更为直接,一般多是伴随语言行为而产生。在儿科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弥补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使护患沟通真正跨越患儿年龄所带来的语言障碍,使护患关系变得更为和谐。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儿科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4例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7)和研究组(n=37),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模式。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依从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强制治疗护理操作发生率为2.70%、患儿哭闹拒绝治疗发生率为5.41%、治疗狐狸路径变异发生率为5.41%、照料不周导致病情加重发生率为2.7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70%,均要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依从率为97.30%,常规组患儿依从率为81.08%,研究组患儿依从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儿依从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护理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儿科中开展,共计选取64例患儿,在其临床治疗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为达成研究目的,将其中32例患儿纳入至观察组中,采取肢体语言沟通,另外32例则纳入至对照组,继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评估了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其中观察组患儿仅有1例不依从,对照组中则有5例不依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为两组患儿家长发放了满意度调查问卷,从结果分析可见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小儿护理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相关疾病的10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肢体语言沟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肢体语言可以促进小儿预后,可以推动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不良纠纷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塞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结果。结果:AQ指数评分、FMA评分: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利于促进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

  • 标签: 脑梗塞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语言功能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小儿肺炎护理过程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与互动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8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结合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的40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研讨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表现出较高水平,家属满意度也相对较高,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运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 肢体语言沟通
  • 简介:摘要:在精神健康领域,男性患者因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面临着特别的挑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患者在表达情绪和寻求心理帮助方面表现得更为克制,增加了精神病护理的难度。本研究着重探讨了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在改善男性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精神病护理的现状与挑战,本文指出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男性患者的语言沟通原则与技巧,以及心理护理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发现,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男性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参与度和生活质量。这些发现为提高精神病护理效果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了为男性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必要性。

  • 标签: 精神病护理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男性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整合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级我校护理专业的96例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普通组行传统教学法,研究组行问题导向教育法,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各项能力评分。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相比较普通组,研究组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附加病例分析能力及问题发现及解决能力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病原生物及免疫课程整合改革的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向教育方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附加病例分析能力、问题发现及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在课程改革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课程整合改革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级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在其《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结果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自学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等调查指标结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 标签: 专科学生 课堂教学 学习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原深圳滨海医院)从立项初期到投入运营,一直不乏各界关注,伴随其诞生的不仅是来自政府、医院、媒体、专家以及百姓的期待,更多的是对这座深圳最大规模医院的建设过程的好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实行代建制、没有明确使用诉求点的医院建筑,如何进行项目筹备、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对于2000张超大规模的医院,又是如何布局、如何解决最重要的交通流线问题?

  • 标签: 项目筹备 诉求点 医技科室 诊疗中心 交通流线 规划设计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革新,我国的化工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化工工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若不能采用常规的化学方法加以改良,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化工资源的利用率,还会造成废水的治理成本。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若不加以妥善处置,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保证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能耗,科研人员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并充分发挥其长处,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 标签: 化学工程 工艺 生态化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来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相关流行病资料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疾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10年4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共计42例)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发生部位等进行统计。以t检验分析确诊年龄与病理类型、发生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X2检验分析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42例胃癌中,男性占76.19%(32例),女性占23.81%(10例)。平均年龄为59.68岁(32~79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26例),占61.90%,印戒细胞癌(10例)占38.46%。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居多(15例),占38.1%,贲门胃底癌(3例)占7.14%。发病率无明显上升趋势。②在确诊年龄上,高度恶性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平均年龄58岁)与低中度恶性组(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平均年龄63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体癌(56.67岁)与胃窦癌(61.13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胃癌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以低分化腺癌、胃窦部多见,印戒细胞癌有逐年发病增多的趋势,未见贲门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②在胃癌患者中,病理类型恶性度较高者,相对较为年轻;发生于胃窦部者,年龄相对较大。

  • 标签: 胃癌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手术中应用营养学理论对患者进行合理调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40例胃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0例,对A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对B组患者予以肠外营养。结果A组患者在恢复肛门的排气时间上同B组相较提前11小时,而在排便时间上提前14小时,并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A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是(32.66±4.86)g/L,而术后7天达到(38.74±4.97)g/L(P<0.05)。A组中4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对输注速度予以调整后其症状均消失,B组中2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予以肛门排气之后均缓解。AB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不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予以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既能够及时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又能够促进其肠功能的尽快恢复,不仅安全简便,而且效果确切,应予推广。

  • 标签: 肠功能恢复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胃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周血涂片形态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涂片报告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红细胞异常223例,白细胞异常325例,血小板异常218例,原始或幼稚细胞52例,形态正常者121例。结论重视外周血涂片检查,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形态学 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