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施林根西夫的《请热爱奥地利》以双层戏剧交流结构的方式,充分利用戏剧符号的双重性,探讨奥地利极右翼对难民问题的态度。他不仅直接以难民为戏剧对象,更将社会各阶层对此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反应纳入戏剧之中,戏剧交流在对话和冲突中逐步展开,戏剧交流中的创作者和接受者既是交流主体又是交流客体,从而使戏剧成为自我反思的戏剧。

  • 标签: 施林根西夫 戏剧的双重性 戏剧交流模式 戏剧符号学
  • 简介:《人民公敌》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作,也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现实主义戏剧之一。创作于1882年的《人民公敌》,已经被世界各地的杰出戏剧家搬演了一百多年,历史见证了它无数的经典版本。因此对任何剧团而言,想要重新触碰它,都注定会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如何才能在前人巨大的成就面前另辟蹊径?这需要主创们巨大的勇气、智慧和才情。来自波兰的克拉科夫老剧院决心开启这项挑战,虽然他们颠覆了观众对这部经典剧作的常规理解,刻意避开了对舞台真实幻觉的追求,令演出颇具看点,但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易卜生笔下的斯克芒,新意有余而深刻不足。

  • 标签: 人民 剧院 兰克 真理 现实主义戏剧 现代戏剧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被许多人遗忘。传统文化的缺失会使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体现了文化的互通性,对于当代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思政教育
  • 简介:本届乌镇戏剧节荣誉主席林兆华,将他的新作《戈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以下统称《戈医生》)带到了乌镇。原剧本其实是德国人迪特里希·施万尼的著作《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中的一个章节。该书对欧洲自古希腊以降的人文传统进行总结和介绍,而在戏剧这一个单元,作者用剧本的形式介绍了20世纪戏剧的流派和特点(作者本人也是一个剧作家)。

  • 标签: 医生 戈多 骆驼 个人 话剧 人文传统
  • 简介:一美轮美奂的演出场馆,璀璨的3D激光炫目,惊艳的俄罗斯美少女表演,劲爆全场的朝鲜大飞人,趣味十足的非洲武术杂技,奇幻的乌克兰变装魔术,乖巧驯服的老虎、狮子、大象、山羊、猴子和狗熊,粉丝如云的马术、魔术、滑稽、街舞,还有"摩天飞轮"、"高空双顶"、"吉尼斯晃圈"……与历史风情、文化艺术、旅游休闲相映成趣,见证挑战生命极限的精彩瞬间,体验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妙,沐隋唐遗风而忘暑,纳五洲宾朋而畅怀。每晚黄金时段的演出,周末的加场,现场、旅行社、网络的联合售票,这就是深圳福永杂技艺术团打造的河南洛阳隋唐百戏宫国际大马戏。

  • 标签: 跨域 演出场馆 多元融合 文化艺术 河南洛阳 文化创意产业
  • 简介: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歌唱剧事业发展的危机中走出,世纪之交的三部剧作《玉鸟兵站》、《金沙》、《运河谣》有着各自的审美特点:轻歌剧《玉鸟兵站》的选材侧重于大众性,演唱则以综合为特征;音乐剧《金沙》的选材突出想象的浪漫性,演唱则以通俗唱法为主;歌剧《运河谣》重在心理刻画,虽是历史题材,所用歌谣却充满唯美、个性的色彩。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三部作品也表现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兼具融合美与传奇美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观念。透视这三部代表作品的审美观念,对于全面把握新时期中国歌唱剧创作的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歌唱剧 审美 融合 时代性
  • 简介:福建省戏剧创作在这三十几年来取得过十分出色的成绩,以武夷剧社为代表的福建剧作家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凭借着历史剧创作的成果开创了新时期的“闽派戏剧”,同时他们中亦有相当一部分的剧作家一直立足于自己所熟悉的剧种和戏曲写出一批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作品,为梨园增添了一批形神独具、熠熠动人的形象.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福建戏剧创作的力量在这十五年来渐趋式微,中年剧作家匮乏,剧本创作近年来才又渐生新力军.《福建艺术》作为福建省内唯一一份有发表剧本作品的正式刊物,以每年发表6-10个剧本的分量关注着省内最主要的剧本创作,几乎是省内原创剧本的阵地与风标,同时,它作为一份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刊物,它对剧本的选择与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又代表体现了省内艺术研究学者群体的评判与标示.故而,在新世纪至此即将十五年之际,重审《福建艺术》这些年来的剧本创作发表情况,期以其作为一个具体而微的例证,关注正处于文化与戏剧思维转型期的地方戏剧乃至于全国戏剧.

  • 标签: 《福建艺术》 戏剧创作 文学融合 剧种 式微 剧本创作
  • 简介:《桃花源记》是中国动画史上一部难得的实验性、创新型、民族性韵味浓郁的国产动画短片,其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和探寻的过程中,对国产动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性和领导性的作用,对中国动画的当代性抒写和民族性继承有着积极的意义。该片无论是在故事的文学性、视觉造型的表现性还是音乐的造型上都具有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把握,是一部难得的好动画。

  • 标签: 民间民族 传统艺术 乌托邦 文学 视觉造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