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视觉漂变——第二届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于2006年8月23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了。这是一个由版画批评家齐凤阁提名的学术展,参展的十位青年版画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院版画精英。

  • 标签: 中国青年 版画家 提名 视觉 神秘 理性
  • 简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体现与文化象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中,关注美术人文学科的性质.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开展教学,以课识“非遗”。教学中以课本为载体.结合“非遗”文化.选择补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运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学生能力可及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通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课堂内外的综合体验大课堂实践.植根课堂,放眼课外,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 标签: 非物质 文化遗产 美术课堂 教学实践
  • 简介:公元1899年,一场人类史上的考古学、文字学、艺术学的"大地震",在中国河南安阳的小屯村震响!其使得全球的目光齐集地投向中国:在那里出土了一片片镌刻着"天书"的龟甲和牛骨,后由当时古董商人携至京城,

  • 标签: 甲骨文 价值认知 纪念 河南安阳 考古学 人类史
  • 简介:中国古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它关系到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绘画的形势表现特质。作者首先考察了先秦至两汉时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塑造,进而归纳出这一时期流行的四种表现类型。论文也结合图像分析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表现进行了进一步探查,并指出渊源自西汉晚期并在东汉以后大量出现的“侧面俯瞰式”空间表现模式在此时期的渐趋盛行及对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影响。论文同时也对促成该视觉表现“模式”渐趋盛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中国早期画像 纵深空间 视觉形式表现 变化 原因试探
  • 简介:一、研究索尔·巴斯动态影像设计作品的动因索尔·巴斯是美国20世纪平面设计领域重要的大师之一,是开创性地把平面设计用于电影、音乐合成等新多元媒体的第一个设计家[1]。他开创了新的视觉传播形式——动态影像设计(motiongraphicdesign)。索尔·巴斯设计的电影片头是运用平面设计讲述故事的典范。在实践上,1955年索尔·巴斯为《金臂人》设计的电影片头使动态影像设计的视觉模式得以构建。

  • 标签: 影像设计 经典电影 动态 片头 艺术表现 视觉
  • 简介:关山月于1954年、1956年两赴北京,创作了二十多幅写生作品,既有城市形象,也有公园和京郊景致。同时期在北京进行写生创作的还有李可染、张仃、郭味蕖、古元等北京地区画家。他们是如何选择视觉主题的?又是如何经营画面、选择技法来实践符合新社会现实的风格?作为新都视觉形象的重要形式,绘画与摄影、电影、画报、游览图书、海报招贴上的城市视觉风景会有怎样的影响与同构?本文试图探寻一个问题,即,综合50年代北京建设的历史文献与广泛的视觉材料,来阐述艺术是如何调整其自身的观念与形态、重塑或调整其构成来匹配社会与政治的变化,“阶级”、“意识形态”、“景观”与新的视觉文化是如何在绘画上或隐或显地留下印记。

  • 标签: 生产之城 北京公园 阶级转向 视觉文化 艺术社会史
  • 简介:本文所研究的基于用户体验的思维认知与沉浸以动画为传媒形式,运用动画故事叙述的艺术形态传达原本严肃的客舱安全演示。通过动画重现这一思维认知新体验,从题材民族化、受众广泛化两方面分析了《阿唐的空中奇遇》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的全民性;继而论述了动画媒介形态的认知景观和沉浸渗透;最后阐释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群集效应,从市场影响和文化影响两方面进行了论证。本文认为:伴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叠加、更新升级,用户体验的思维认知也会在这个关系中与之契合。

  • 标签: 用户体验 思维 认知 沉浸 动画媒介
  • 简介:当代是一个将视觉经验转化为"视觉知识"的时代。四川美院群体的图像表达背后,既有视觉逻辑建构的历史性,也有其文化地理背景因素。从历史文脉和视觉知识的构建来说,四川美院的创作都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

  • 标签: 视觉 视觉逻辑系统 重庆
  • 简介:2006年湖北美术学院筹备成立了视觉艺术基础部①。2009年,1+3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教育部立项。2014年,基础部拟在梳理1+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探讨视觉艺术观念下的造型教学理念,在确立和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同时,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路径,不断推进1+3课题的对接及创新人才计划的实施。本文试图以“合而不同”的教学构想,明晰“通识”与“专识”的课程对接关系,并通过1+3课题计划,逐步推进以教学共识为基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其教学路径的课程计划的对接。

  • 标签: 视觉艺术 观念 教学共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