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碧玉簪》是闽剧传统剧目,遗憾的是在传承中出现了断层,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剧目,福州市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进行了老戏新排。笔者在《碧玉簪》中饰演了主角“李秀英”,本文对“李秀英”这一角色塑造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以期对这一传统剧目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 标签: 闽剧《碧玉簪》 李秀英 艺术形象
  • 简介:按《辞源》的解释,"契合"意为"融合、相符",指事物间的结合达到一定的有机程度,所产生的一种理想关系。而不同事物之间能否达到契合状态,归根结底是取决于事物是否满足彼此间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选择标准。

  • 标签: 《红楼梦》 契合 电视剧 音乐 文学 《辞源》
  • 简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5级毕业大戏邀请了德国当代著名导演伊万·潘特列夫排演德国名剧《沃伊采克》,是此剧专业创作团队完成的首次由华人演员出演的公开演出。笔者作为此剧的副导演,在排演中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包括导演对剧本的解构及重建和富有当下意义的舞台呈现,本文对于此剧的阐述对那些看过本剧及想进行此类文本创作的人应该会有所启发。本剧作为毕希纳的名剧,留给后人思考及解读的空间非常大,也因此成为很多戏剧导演愿意挑战并创作的剧作。

  • 标签: 文本创作 中国化 哲学性 上海戏剧学院 创作过程 副导演
  • 简介:《霸王姬》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中国电影,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高峰。但该片竟然是导演陈凯歌在美学追求上的一次后撤之作,利用了典型的情节剧模式,但因其史诗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度刻划,并没有自低品位,导演更借影片表达了对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 标签: 《霸王别姬》 陈凯歌 情节剧 史诗追求 传统文化
  • 简介:摄影术发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其写实和便捷的特点,诞生不久就被应用于商业性目的。在我国,商业摄影的历史更是几乎可以说与摄影术本身传人的历史同样久远。但在长期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对于商业摄影的需求非常有限,更谈不上对其质量的要求了。因此,商业摄影的艺术性一直不太受重视。作为摄影中的一个门类,它总是处于与“艺术摄影”或者说“纯摄影”相对立的地位。似乎一提及“商业”,就失去了摄影的独立品格,艺术性就更是无从谈起了。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活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商业摄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需求。随着作品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市场对作品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变

  • 标签: 中国商业 摄影师 商业性 年鉴 艺术摄影 作品
  • 简介:澳门长期处于中西交汇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中国、葡萄牙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澳门在世界上的城市形象。1987年3月26日,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草签了《联合声明》,澳门逐渐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澳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即以1987年创刊的澳门一份著名杂志《文化杂志》的“中文”为研究对象,关注这份杂志创办以来关于澳门的“历史叙述”,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澳门身份认同的转换,探讨该杂志的澳门叙述如何从去殖民化叙事、回归叙事到本土意识觉醒的嬗变历程,并分析这一历史叙述背后国家、民族和地方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结构。

  • 标签: 《文化杂志》 殖民化 澳门 叙事 本土意识 中文
  • 简介:《不眠之夜》作为全球浸没式戏剧的先驱,风靡纽约5年后由曼哈顿切尔西画廊区一路火到了上海,浸没式戏剧以它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和神秘丰富的剧场体验吸引了诸多业内人士的眼球。通过对上海《不眠之夜》的演出特征、剧场空间、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该种戏剧形式较之传统戏剧形式的独创性特征以及中国文化影响下该种戏剧形式发展与融通,从而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与革新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浸没式戏剧 不眠之夜 中国元素
  • 简介:1988年,尚长荣主演的京剧《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的里程碑”,之后上海京剧院又成功推出新编京剧《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组成尚长荣“新编京剧三部曲”,分别获第一、三、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

  • 标签: 尚长荣 三部曲 上海京剧院 传承 《曹操与杨修》 《廉吏于成龙》
  • 简介:进入新时期以来,京剧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不同的剧目,采取了不同的创新策略:有的重在内容,致力于反映现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或者以现代意识重新处理历史题材;有的重在形式创新,大量运用西方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有的开展跨文化探索,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培育出艺术的奇葩。跨文化探索已经成为京剧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某些新编剧目已经带有“跨文化戏剧”的性质。

  • 标签: 跨文化 “忘我” 京剧 谢克纳 东西方文化 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