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论坛当晚,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为向世界各国展现中国文化与千年文明,为突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峰会主题,展现国家发展成果,体现古都风貌,彰显大国风范、古都韵味、开放包容和诚意待客的氛围,剧院工作者多方调研,深入研究,历时六个月完成了峰会文艺演出活动的环境艺术设计与艺术氛围营造,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笔者从高峰论坛环境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设计定位、传递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及改造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

  • 标签: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国家大剧院 环境艺术设计
  • 简介:文章讨论了艺术工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概况,并以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部环境设计学科为例,解析艺术工学视野下的建筑设计教育特色以及教学方法。

  • 标签: 艺术工学 建筑设计教育 环境设计学科
  • 简介:HansUlrichObrist(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访谈问:请具体地谈一谈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理念——关于“实验室”计划的详细情况?答:从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实验室”是西方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美术馆、大学、剧场或其它一些可以利用的地方都被视作一种实验室,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展示作品的地方来对待。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传统得以进一步强化。“实验室”不是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渗透到生活之中的观念和行动的结合,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日常性。这决定了过程的重要性。展览实际上就是一个实验室活动的阶段性展现。这样的话,展览就不光是一个展示的地方,它会引起很多新的活动,使各种事情发生进入到一个运动状态,并激发其他的事件。展览会引发很多艺术家的会面、交流、沟通,促使他们进一步合作,使其活动持续开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展览成为一个多学科活动的混合体,其中凝聚着很多能量,这种能量使得合作的创新行为更具有活力。展览本身不光是一个展示,更是一种动力,像机器一样能够自我运转和更新。

  • 标签: 艺术家 实验空间 六十年代 美术馆 西方艺术 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