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译者按:这儿译介是高尔基1921—1922年侨居德国期间致罗曼·罗兰五封信。这些信原件(手稿或打印稿)一直保留在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高尔基档案馆内,过去从未公开发表过,俄文版《高尔基三十卷集》(1949—1955年版)、《文学书简...

  • 标签: 罗曼·罗兰 高尔基 无产阶级 柯罗连科 俄罗斯人 必要性
  • 简介:<正>据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二日苏《文学报》报道,苏作协理事会书记处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五日召开会议讨论《文艺学习》杂志工作。《文艺学习》是根据苏共中央“关于培养创作青年”决议而复刊。该杂志是在三十年代由高尔基倡议而创刊。《文艺学习》开辟了“古典作品借鉴”,“当代文学:经验,问题,理论”,“推荐青年作家”,“文学字典”,“《文艺学习》探讨”等栏目。会议肯定了各栏发表大多数文章内容是丰富多采,广泛反映了现代文学过程思想和艺术方面的问题,井竭力把文艺批评提高到美学高度。同时特

  • 标签: 三十年代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文艺批评 古典作品 高尔基
  • 简介:《阿尔巴特街孩子们》是今天在苏联引起热烈争论一本书.有的评论家认为,这本书问世是苏联文学界大事.有的读者则认为,这本书是"有害,不真实".对一部作品有褒有贬,意见不一,这是正常现象.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历史,这是一个重要和严肃问题.目前,这场争论正在深入.为了使我国读者能了解一点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在这一期刊出《阿尔巴特街孩子们》选段,同时刊登雷巴科夫在答记者问中谈《阿尔巴特街孩子们》创作材料以及他收到部分来信.《阿尔巴特街孩子们》在《各民族友谊》1987年第4-6期全文发表之前,作者精选了若干相对独立章节,适当删节和重新编排以后在《星火》杂志1987年第11期上先期刊出,与读者见面.本刊这里译介正是这个片断.作者在《星火》杂志刊登小说片断之前,还写了以下一段文字:"长篇小说《阿尔巴特街孩子们》内容与书名相一致.它首先是一部关于生长在莫斯科阿尔巴特街一些年轻人命运和生活小说.命运是各种各样,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男女群象,它也许并不完整丰满,但我希望它是真实可信.为了充分反映时代多样,扩展了本书框架.横向:从阿尔巴特街到高加索、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纵向:从工人和大学生到国家高级领导人.我什么也没有臆造,只是写了我曾经看到和感受到东西.在小说里,我只是把生活事实作了这样安排,使它能符合情节和性格发展逻辑要求.小说中主人公都有自己生活,我不让他们离开历史真实.今天大概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们思想和行为,但他们按照自己时代法则生活,重要是使他们不要与全人类生活法则相违背."小说描写时间是1934年,那是介复杂年头,象整个三十年�

  • 标签: 三十年代 莫斯科 领导人 大衣 红军 服务员
  • 简介:屠格涅夫“多余人”形象塑造艺术及其魅力武晓霞自从踏上文坛,屠格涅夫就被“多余人”这个主题所吸引,在几十年创作生涯中,他从不间断地描绘着“多余人”形象。从1843年创作长诗《巴拉莎》起,到1871年发表中篇《春潮》止,描写了四十至六十年代俄国社...

  • 标签: “多余人” 屠格涅夫 形象的塑造 心理描写 艺术魅力 对立统一
  • 简介:从范式视阈来审视俄罗斯形式主义学理基础,与以往纯文艺学或纯语言学视角有所不同,其聚焦和凸显是思想层面的方法论意义。研究表明,该范式学理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和哲学基础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历史比较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后者所依据主要是西方普通美学思想。而由该两大基础所建构起来俄罗斯形式主义范式,不仅成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符号学发端有力思想武器,也为尔后世界范围内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样式文艺学和语言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 标签: 俄罗斯形式主义 研究范式 语言学基础 哲学基础
  • 简介:<正>屠格涅夫散文诗《麻雀》和《纪念尤·彼·弗列夫斯卡娅》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虽然一篇写是麻雀,另一篇写是人,然而都是爱颂歌。前一篇赞颂了母爱伟大力量;后一篇歌颂了更为博大崇高爱。这两篇短小散文诗之所以具有强烈感染力,是同作者深邃思想、炽热感情和娴熟艺术技巧分不开

  • 标签: 散文诗 屠格涅夫 艺术技巧 麻雀 颂歌 思想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演出了不少卫国战争戏剧,在尊重原著前提下,中国创作者对此进行了自己阐释,显示出了一些共性。在思想表达上,这些作品强调对战争中个人命运和道德关注,并以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在艺术表达上,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对抒情诗意追求,而在舞台设计上既突出了俄罗斯风格又在多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

  • 标签: 卫国战争戏剧 中国话剧 人道主义 诗意
  • 简介:俄国文学在《伊戈尔远征记》辉煌之后蛰伏了500年,从彼得一世起开始对西欧文学进行模仿和追赶,到了普希金时代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到了30年代完成了自立蜕变,其标志就是普希金与司汤达在相近时间各自独立地完成了本国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探索并创作出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 标签: 俄国文学 普希金 现实主义 自立
  • 简介:文本与语境关系向来是文艺学研究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俄国文艺美学中一个恒定话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历史上各种文学批评流派对语境研究不同定位,从语境与文本关系入手侧重分析了语境基本特征,概述了语境研究意义和必要。并以俄罗斯文学作品为基本参照划分了三种主要语境类型,即文学语境、作家语境和历史语境,并解读了各种语境分析原则和策略。

  • 标签: 俄国文艺美学 语境 类型及分析原则
  • 简介:奥列格·马斯洛夫是著名俄罗斯远东诗人、作家、文艺批评家,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会员,俄罗斯联邦功勋文化工作者。阿穆尔州文学艺术奖金获得者。他出版有九本诗集。他诗歌题材比较广泛,涉及俄罗斯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伊格尔·伊格纳简克也是俄罗斯远东诗人,出版有六本诗集。他是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之一,阿穆尔州作家协会主席。

  • 标签: 当代 俄罗斯 远东诗人 奥列格·马斯洛夫
  • 简介:“斯拉夫主义”本为历史名词,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在19世纪末趋于沉寂。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急剧社会转型,俄罗斯斯拉夫主义开始复兴,并力求从传统中寻找自己价值基础,成为当今俄罗斯社会一股不可忽视思潮。

  • 标签: 俄罗斯 斯拉夫主义 西方主义
  • 简介:论苏联文学泛政治化发展倾向刘鸿武,苏洁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十月革命后诞生苏联文学,在许多方面都是较为独特,尤其是它与苏联政治那种超乎寻常特殊关系,历来为人们普遍关注。这种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政治深深制约影响文学,而文学则从属服务于政...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泛政治化 国家政治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苏联政治
  • 简介:<正>一托玛以三分成绩将就读完了十年级。她穿着时髦新上衣和绸子喇叭裤在毕业舞会上痛痛快快地翩跹了一番。不久,她就向家长宣布,任何大学都不打算考,她准备备到……贸易系统去工作!“阿利克·济别洛夫答应给我安排工作。他有一个亲叔叔,是贸易界一个大人物。他可以把我塞进‘成衣部’或‘服饰用品部’,甚至能够把我

  • 标签: 应届毕业生 母亲 帽子 办公室 名字 戏剧改革
  • 简介:21世纪被称为“生态诗学”世纪,“生态美学”、“生态文学”、“生态文化”备受众多学者关注。世界著名俄罗斯当代历史学家、文化学家、文学家、政论家德·谢·利哈乔夫文化生态思想引起众多学者极大兴趣。利哈乔夫从生态学角度阐释了文化、生态、自然统一关系。他文化生态思想对俄罗斯国威重振、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意识觅求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 标签: 文化生态 自然生态 文化记忆 民族文化
  • 简介:列夫·舍斯托夫(ЛeaIIIecToB)1866年出生于基辅,1889年毕业于基辅大学。舍斯托夫是一个终生与传统哲学自明、理性、绝对真理等作殊死斗争哲学家,又是一个从哲学角度进行文学批评形而上学文艺批评家,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把哲学和文学问题熔为一炉独特思想家。说来也怪,他是学法

  • 标签: 文艺批评家 文学批评 契诃夫 绝望 独特 自明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中记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时间和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影响。纳博科夫作品中记忆表现为将过去和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历史进程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