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与权威汉语注疏进行比对,若干英译《论语》皆有不当甚或误译之处。本文以声训、形训、义训的体例入手,结合古今注疏对若干《论语》误译进行分析和解读,并且比照了更贴切译文。从过程上讲,典籍英译本质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现代汉语翻译古代汉语,即雅各布森所谓的"语内翻译"。第二阶段是用英语翻译现代汉语,属于"语际翻译"。结合案例,本文提出:训诂学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起到了再现语境、界定名物、正确解读原文文本的基础性作用。此一环节是典籍英译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 标签: 《论语》 英译 训诂
  • 简介:该文主要论述禅宗"开悟论"在施耐德的作品《山河无尽》中的体现,以其中的一首诗—《驼背吹笛人》为例讲述"开悟论"中的"空"的思想。指出当今人们迷失"本心"的缘由,如何通过"空"领悟到禅思想的真谛,回归清明的"本心"。

  • 标签: 开悟 本心
  • 简介:典籍英译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典籍英译批评却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点评式、印象式和随感式的评论方式以及“标准——分析——结论”的规定性批评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拟对杨宪益和葛瑞汉所译的《前赤壁赋》英译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译者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对带有价值判断的批评方式提出质疑,并进一步根据当代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典籍英译的文本批评应充分考虑译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本文指出,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与文化身份的塑造息息相关,译者通过典籍英译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描述性的、多元阐释的批评模式有助于促进典籍英译批评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典籍英译 归化异化策略 价值判断 译者主体 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