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税收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较为适宜的。现在我国某些不适当的税收政策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有必要作适当调整,把税收优惠与产业优惠结合起来,并以产业优惠为主导,逐步取消对内对外两种不同的税收优惠办法,构造不发达地区新的税收优惠,同时正确处理好税收优惠与政府财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 标签: 税收 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 地区经济
  • 简介:改革开放十几年,虽然各个地区的经济都有所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则相形见拙。中西部地区产值在全国的比重日益下降,居民收入低于沿海地区,人才大量外流,据统计,九O—九三年期间,东部地区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平均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则平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沿海地区的经济之所以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宏观的倾斜政策和采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那么,如何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外,利用外资是一条有效途径。从95年初开始,中央积极地制订政策,鼓励外资流向中西部地区。然而,怎样才能实现外资在东西部之间的合理布局,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中西部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 引进外资 东部地区 利用外资 经济的
  • 简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应用、指导实践,它对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作用.不同的地区经济适用的发展模式和相关产业的选择并不一样,在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时,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区域内外的发展环境,做出合理的选择.

  • 标签: 经济增长 虞山工业园区 经济计量 华东地区 区域经济
  • 简介:技术溢出现象是指部门(可以是企业、地区或行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获取的新知识会通过各种渠道(人员流动或有形产品的信息)溢出到别的部门,但本部门却不能为此收取任何报酬,于是其研究开发动力下降;另一方面,该部门也会得到来自其他部门的技术溢出,减小研究开发成本。通常,各部门会忽略自身研发对其他企业生产的影响,于是只有前一种作用存在,于是技术溢出会增加各部门的研究开发和专利生产数。本文通过构造了它们之间的技术相邻指标和技术溢出指标分析了中国三十个省、直辖市以及制造业行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特点,发现地区间的技术溢出与该地区的发展阶段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回归证实了Spence模型的结论:即地区(制造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会使会使该地区(制造业行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上升,且专利申请数量上升。

  • 标签: 技术溢出 研究开发 专利申请
  • 简介:中小企业是支撑地方经济的基础,在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速西部地区的发展,就应加强对西部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

  • 标签: 西部地区 中小企业 发展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简介:耶律倍家族是辽代最有势力的皇家贵族,其家族领地存在于医巫闾地区。耶律倍及其后裔在其领地上大力发展经济,除了畜牧业和狩猎业之外,因为移民以及政府鼓励农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医巫闾地区的农业生产在辽代也达到了高峰,而在这种良性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耶律倍家族通过开辟牧场,耕种农田,修建陵墓,设置州县,延续了家族传承,壮大了家族力量,最终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 标签: 辽代 医巫闾山地区 经济发展 耶律倍 社会影响
  • 简介:中小企业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尚存许多影响其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需要从企业、银行、政府等多方面进行工作.

  • 标签: 西部贫困地区 中小企业 企业发展
  • 简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进行科技创新等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 标签: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现状 优化对策
  • 简介:<正>(一)改革开放前的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建国47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0年到1994年累计,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5290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8123亿元。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4491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79元。

  • 标签: 地区经济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 地区发展 “一五”时期 中西部地区 沿海与内地
  • 简介: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人口素质等条件的制约,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多,耕地面积有限,怎样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当前一个难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1、加大劳务输出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根据贫困地区劳动力多且价廉,而发达地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特点,可以向发达地区输出部分用余劳动力,这样既可解决双方劳动力供求矛盾,又司为贫困地区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员素质。例如,@阳县累计输出劳务4.8万人(次),创收入Xi57万元,仅此一项就可使全县42万人人均收入增加对.:兀。2、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剩余劳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贫困地区 第三产业发展 彭阳县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供求矛盾
  • 简介: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本文揭示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的难点,进而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的战略。

  • 标签: 小康建设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对我国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自然资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统筹区域发展,把蒙东资源开发纳入东北振兴战略,我国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与外向度对比分析。

  • 标签: 东北三省 蒙东 资源 经济分析
  • 简介:在我国有很多地区都是冻土地区,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面积占全国国土的八分之一,是我国唯一一个不通铁路的省区,青藏铁路作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对加强北京和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西藏各民族与内地各兄弟民族间的交往、增进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 标签: 铁路工程 冻土地区 施工技术 西藏自治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 社会稳定
  • 简介:后发展地区要充分运用后发效应沈立人后发效应是针对先发效应而言的。先发展地区起步较早,有其先发机遇提供的先发效应,后发展地区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后发展地区由于起步较迟,而时代进步了,环境变化了,获得先发展地区原来缺乏的新机遇,就是后发效应。这是空间差与...

  • 标签: 后发展地区 后发效应 充分运用 经济发展 机遇和挑战 产业转移
  • 简介: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住户调查数据,发现城镇地区的组内工资差距不断上升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分解结果表明组内工资差距上升的主要来源是技能价格上升。本文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发现所有制调整和全球化是导致技能价格上升进而导致组内工资差距上升的重要因素。所有制调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个时期(1995—2002年),而全球化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第二个时期(2002--2007年),突显了加入WTO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 标签: 组内差距 半参数分解 技能价格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人数增加了2000多万人,其中向建制镇转移人数大幅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为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城镇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天津 固原地区 城镇化进程 多元化投资 计划生育工作
  • 简介:研发创新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研究与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收益回报周期长特点,使其高度依赖于外部融资,因而需要金融市场有效发挥要素配置功能。有效率的金融市场是影响研发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和中国省级宏观数据研究金融市场化对地区自主研发创新的影响,是一个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通过改善外部融资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地区研发创新水平,平均而言,正规金融融资便利化程度提高1个标准差,人均专利申请量和人均专利批准量分别提高19.23%和16.39%;民间金融便利化程度提高1个标准差,人均专利申请量和人均专利批准量分别提高25.84%和21.05%。

  • 标签: 金融市场化 研发 经济发展
  • 简介: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全社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交通运输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充分有定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加深了对交通运输性质作用的再认识,逐步认识到交通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国民经济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交通的发展前景。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开发与建设,这是当前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

  • 标签: 贫困地区 公路建设资金 交通扶贫 地区公路 公路养护 公路交通规划
  • 简介: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形成和城市化动力支持结构的构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决定了现阶段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主要包括: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外部力量的拉动力,区域市场环境建设形成的内聚力,经济结构调整与非农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农村内部扩张的推动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城市化 信息化 动力结构 结构调整
  • 简介:随着台湾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对于饮食健康及维护自然环境生态之重视也不断提升,因而有机农产品之推出,特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机农业是一种对环境友善的耕种方式,其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市场外,也可降低因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之危害。本文运用动态竞争分析之市场共同性与资源相似性,分析并描绘有机产业认证机构的竞争者图像,借此分析台湾地区有机产业认证机构彼此间的动态竞争关系。

  • 标签: 有机农业 认证机构 动态竞争 市场共同性 资源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