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梳理和总结了美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四个有关出版自由与诽谤诉讼案例,分析了联邦最高法院在诽谤诉讼中区分政府官员、公众人物与普通民众的缘由和保护媒体生存空间的做法,并对媒体在诽谤诉讼中占上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我国的舆论监督和新闻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诽谤 出版自由 诉讼案例 联邦最高法院 政府官员 民众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2月28日印发了《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的指导意见》,对于人民法院正确运用司法政策,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在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民事再审审查阶段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进行探讨,以期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并进一步深化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问题的研究。

  • 标签: 法官自由裁量权 民事再审 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 当事人合法权益 法律统一
  • 简介: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证据运用的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凸显了对证据裁判主义和自由心证进行衡平的必要.以证据裁判和自由心证同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必备条件的现代证明模式的确立是实现衡平的基础.衡平的基本路径除了对自由心证制度的准确定义外,需要重点关注证据规则体系和具体规则设计的现代,以及达成证据规则“软化”或“硬化”的程序控制方法.

  • 标签: 自由心证 证据裁判 证明模式 证据规则
  • 简介:实证主义法学与新自然法学派博弈之论点在于法律是由单纯法律规则还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政治道德构成的。实证主义法学在强调法律为双重规则统一体的基础上,承认包括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以德沃金为代表的新自然法学派则认为法律构成除规则外,还存在原则和政治道德等因素,且主张自由裁量行为是法官在法律规定幅度内的司法行为,如超越此圭臬,就是一种法官的恣意行为、不正义行为。两者在法律构成上的长期激烈争论,旨在证成何种构成模式的法能最大效应地体现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和秩序的规范价值理念,或言之,法律应具有何种有效体系,方能消除人治状态而实现良法之治。

  • 标签: 法律原则 自由裁量权 良法价值理念
  • 简介: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肉搜索”行为在网络中的双重角色扮演体现了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现实中话语权的缺失和对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缺位是导致“人肉搜索”被滥用的深层次原因。在相对保障模式下,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认为规制“人肉搜索”滥用的关键在于完善合理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

  • 标签: “人肉搜索” 言论自由 合理限制 立法模式
  • 简介: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构成表达自由的基石。其中,言论自由是灵魂,没有言论自由,新闻与出版自由就是空洞的甚至是虚伪的。而新闻与出版自由则是血脉,靠它们来传播言论和各种信息,形成舆论力量,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维护社会机体的生存与活力。三者又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言论自由是内容,新闻与出版自由是形式。三者是政治人权和公民政治权利的核心,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中最重要的自由。它们应当是民主法治国家和尊重与维护人权的社会所关注、支持和争取实现的重要目标。

  • 标签: 人权 公民权 表达自由 言论自由 新闻自由 出版自由
  • 简介: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园区相比有自身特色,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其目标既包含国内制度创新,也包含对标国际制度创新。五年来的制度创新试验倡导了一种'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创新理念,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具体创新成果。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自主开放步伐的加快、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以及应对中美贸易战的需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前景广阔。

  • 标签: 制度创新 自贸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带一路 国际经济法 商事权利
  • 简介:传统的言论自由理论以思想的自由市场作为论证基础,但是修辞会干预公众对于事实的认知和对于言论性质的理解,从而导致思想的自由市场发生异化。当代中国社会中关于言论自由与规制的许多分歧,就来自于这种异化的影响。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的转型导致利益分化,从而使社群更为分裂。因此,应当丰富对于言论自由的认识,并采取对策形成更为理性的公共讨论。

  • 标签: 言论自由 思想市场 基本权利 公共空间
  • 简介:人究竟要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法律与人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法律的最终价值何在?法律对人需求的满足应到怎样的程度?当人偏离其本质时,法律应不应核、能不能够进行干预和匡正?这些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法律 “人的本质” “人的需求” 自由 价值取向 人性基础
  • 简介:在近代英国刑事诉讼变革史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私诉和公诉之争。传统英国珍视个人自由,反映在刑事起诉上即体现为,主要涉及个人利益的普通犯罪由被害人来主导起诉,国家权力只是作为辅助力量而存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问题,刑事私诉越来越不能有效控制犯罪,针对这一情况,英国出现了建立公诉的呼声;但是,先前英国自由传统观念顽强地抵御着公诉的建立。近代英国此种刑事私诉与公诉之争的实质是英国传统的自由观念与新型国家权力之间的矛盾。

  • 标签: 近代 英国 刑事私诉 刑事公诉
  • 简介:17世纪以来,投身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对个人自由和新闻自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证,自由主义延伸到新闻传播中自然便提出了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以及出版自由等问题。17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基本上都将上述自由归因于天赋人权。英国思想家弥尔顿强调人是理性动物,保护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因为只有允许人们公开辩论才能够发现真理,20世纪以来依靠公开辩论发现真理这一观念最终导致了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产生,它们成为支撑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在西方,新闻自由被人们视为一项绝对的精神权利,理论的倡导最终也导致了实践中的立法保障。回顾新闻自由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20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复兴的西方当代社会语境中,新闻自由所面对的进退维谷的现实。

  • 标签: 个人自由 新闻自由 理性 真理 意见自由市场
  • 简介:回顾我国金融刑法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立法者采取了一种迅速扩大金融犯罪圈并加重对金融犯罪处罚力度的重刑立法政策。针对目前刑法规定的情况,有学者指出,我国金融犯罪在发展中存在明显的攀比现象,立法者不仅不断地扩大了金融犯罪的范围,

  • 标签: 金融刑法 新语境 金融犯罪 发展趋势 立法政策 处罚力度
  • 简介: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和金融结构有巨大的促进和变革作用。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着经济整体发展,而民众投资渠道极其有限也长期受到诟病,整体来看金融管制非常严格,金融行业并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定价机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广大小微企业和需要资金的个人,能通过市场机制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取得融资,这给互联网金融的破茧而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当然也与我国并未彻底完成利率市场、完成金融市场改革有关,从现实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为我国金融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也被誉为一种具有变革性意义的金融创新。

  • 标签: 市场定价机制 变革作用 投资渠道 变革性 破茧而出 征信
  • 简介:国外金融监管经历了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到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变革。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最终发展趋势上看,亦将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变革到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当前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适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业发展状况。但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的许多问题,我们还应当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加以完善。

  • 标签: 金融监管 金融管理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督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 简介:目前碳金融发展存在三大风险阻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不明确及发达国家单边主义的政策风险,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减排压力及CDM项目不可预期的变动;创新碳金融项目本身运行过程中存在项目风险;市场不成熟而出现市场交易平台、交易对象、交易对价等市场要素风险突出。面对碳金融发展道路上的“三大坑”,应有的解决思路是回归到法律层面寻找出路,建立碳金融风险的法律监控防线。首先,面对政策风险,可以政策扶持直接应对变化,并重塑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律制度;其次,面对项目风险,可以从认证层面、融资层面、检测层面建立多元项目保证机制;最后,应对市场风险,要从政府与行业共同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及碳金融信用评级法来构建市场风险监管体系。

  • 标签: 碳金融 风险监控 法律规制
  • 简介:金融法律制度根源于金融市场运行中自发生成的交易规则,金融立法应该是演化的而不是人为设计的。完善中国的金融法律制度,应当确立一种以自发演进为主兼有人为设计的生成模式。

  • 标签: 金融法律制度 法的生成 自发性 演化性
  • 简介:在风险社会中,风险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核心话题。法律和金融都是制度的风险管理手段,风险和法律、风险和金融都存在着显见的互动关系。金融法是风险管理法,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有必要从金融法的理念、金融法主体制度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反思和重构。

  • 标签: 金融法 风险 金融创新 法律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随着全球金融业信息和网络不断发展,个人金融信息侵权行为不断增加,这不但会侵害客户合法权益,也会增加金融机构诉讼风险和运营成本,进而影响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安全稳定。本文立足于基层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方面的具体实践,深入分析当前个人金融保护工作面临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和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建议。

  • 标签: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国外经验 实践探索
  • 简介:金融犯罪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一类新型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金融领域内的犯罪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刑法并未将金融犯罪单列章节加以规定,金融犯罪是包含在经济犯罪中的一类犯罪的总称。

  • 标签: 金融犯罪 破解对策 经济犯罪 新型犯罪 金融市场 金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