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环境审判“三合一”模式的制度缘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呈现出高发与频发态势,环境资源纠纷(以下简称“环境纠纷”)亦日渐增多,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被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状况威胁着”。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环境司法被人们寄予厚望,以司法手段保护环境、化解环境纠纷的呼声愈发高涨。

  • 标签: 环境司法 审判模式 环境污染事故 环境纠纷 生态环境状况 21世纪
  • 简介:企业不法行为往往因企业管理人员的贪婪以及法律保护的不足所致。对于企业犯罪规制体系进行的直言不讳的批评,亦佐证了以上的论点。但是,很少有人对于不同类型或者不同构造的犯罪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关于更具惩罚性的命令一控制策略与自我规制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更是匮乏。本文中,我们在可能增加环境领域不法行为可能性的个人和情境的风险因素的背景下,对于这些犯罪预防

  • 标签: 环境犯罪 控制策略 不法行为 规制方法 犯罪预防 环境保护署
  • 简介:我国近年来频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揭示了我国环境风险决策中公众参与渠道受阻的问题。反思我国环境风险决策存在的现实问题,公众参与权利体系必需要从理论和制度上予以完善。公众参与权包括信息权、程序权和救济权。信息权利是公众参与权的前提,程序权利是公众参与权的核心,救济权利则是实现公众参与权的保障。因此,要想解决我国环境风险决策中的现实问题,就要在落实协商民主决策模式的前提下,保障环境信息的充分公开、公众的全面参与、权利的有效救济,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二元价值,走向真正的环境法治。

  • 标签: 环境风险决策 公众参与权 信息权利 程序权利 救济权利
  • 简介: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防止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间的相互合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绩效,但在政府责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当从政府环境责任的重新定位、加强对企业的责任引导、强化政府环境合作责任、完善相关环境立法等多个层面,完善清洁发展机制中的政府责任。

  • 标签: 清洁发展机制 政府责任 环境保护
  • 简介:环境税是政府通过税收手段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一个有效工具。面对着严峻的资源生态环境形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现有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法律,开征环境税,加强和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自然环境,有效地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环境税 必要性
  • 简介: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责任社会化虽然在解决环境污染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非解决环境污染损害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强化环境保护法的预防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不可或缺的侵权法的二次规范作用。①可喜的是,《侵权责任法》第8章对“环境污染侵权”作出了专门规范,其中第65条是关于环境污染责任适用范围的规定,

  • 标签: 环境污染损害 污染责任 环境污染侵权 环境保护法 侵权责任法 现代社会
  • 简介:目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征环境税,建立和完善环境税法律制度是我国改善环境治理现状的必然选择。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宝贵经验,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应从妥善协调环境税费关系、改革目前有关税种、开征专项环境税、采用合适的税式支出方式、改进环境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 标签: 环境税 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
  • 简介:环境法研究存在高外部引证率和低研究水准之间的“落差”,需要对社会科学知识在环境法研究中的运用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促进环境法领域的知识增长。针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析表明,基于法教义学的解释是非常不充分的,有对经验事实进行选择性的“裁剪”以符合价值预设(政府和企业“合谋”侵害公民环境权益)之嫌,不足以从根本上揭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实践逻辑,也无助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理性应对。根据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能够对当前中国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给出更具解释力的结论。环境法研究应当采取更为开放和多元化的研究路径,秉持“面向真实世界的环境法”的宗旨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将法教义学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 标签: 环境法 法教义学 社会科学知识 环境群体性事件
  • 简介:“如今排水沟两侧设置了护栏,并进行了清淤绿化,不仅能防止孩童掉入沟中.还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日前,我在向现场督查建议办理的芜湖市三山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如是介绍.对于自己为了孩子们安全所建议的事项得到及时落实,表示很满意.

  • 标签: 安全 孩子 区人大常委会 排水沟 风景线 芜湖市
  • 简介:安全保障义务是德国通过判例创设的产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负有"无正当理由不得损害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为使人们切实践行这一行为标准,法律上特别设置了安全保障义务,以保护进入特定场所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日常活动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侵权案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状况,安全保障义务也从个别性保护义务向一般性保护义务转变。通过对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研究,可以提出完善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应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安全保障义务 作为义务 不作为侵权 侵权责任
  • 简介: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异军突起,形成与传统媒体共存的舆论新格局,本文从媒体融合概念谈起,引用最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舆情应对案例,对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政府(企事业单位)应对负面舆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舆情应对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媒体融合 舆情 应对策略
  • 简介:如果违法行为给国家财产及环境公益造成损失,对遭受损失的财产和环境负有监管保护职责的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既未进行行政处罚,也未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赔偿,那么在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人提起的公益诉讼中,法院能否判决该行政机关履行相应的作为义务?又如何界定其作为义务的内容?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行政管理过程 诉讼主张 违法行为人 检察机关 农林局
  • 简介: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属于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因人(公民、法人)的活动,致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受污染,从而损害一定区域人们的生活权益、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行为人所应承受的民事上的法律后果。关于环境法律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很多种学说,但其中的要件说更有合理,可以概括为污染环境的危害、污染环境的危害与环境污染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标签: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 举证责任转移 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 简介:<正>一、开篇日本《国土开发法》于昭和25年制定,其中第一条揭示了该法的目的。"本法充分考虑了日本国的自然条件,综合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关政策,以综合利用、开发、保全国土资源,谋求产业用地的恰当化,提高社会福利为目的。"

  • 标签: 国土开发 产业用地 社会福利 环境问题 地方公共团体 环境整治
  • 简介:在宪政模式之下,环境立法是一种聚合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环境立法体制,环境立法在实践中却被当作谋求管理和利益的手段,导致所立之法的有效性存在相应的问题,单纯强调国家导向的环境立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遵从公共理性制定和修正环境法律、法规,并通过公共参与、理性公议达成可接受的环境立法方面的共识,是解决环境立法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 标签: 公共理性 环境立法 公共利益 公众参与
  • 简介:本文在阐述环境纠纷特点,探讨环境仲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借鉴国外环境纠纷仲裁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纠纷仲裁的现状,并对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环境纠纷 仲裁 解决机制
  • 简介:【裁判要旨】污染环境犯罪的证明,仅需对与定罪量刑相关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即可无需进行全程性调查或审查。违反国家规定私设暗管排放大量有毒物质并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后果特别严重,应以污染环境罪从重处罚。

  • 标签: 污染环境犯罪 证据证明 定罪量刑 有毒物质 国家规定 从重处罚
  • 简介: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是人类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人们应该以宇宙问的“和谐”为出发点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领土构成了成就个人发展、社会物质和精神进步的自由空间,其某些部分应永久地满足集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历史上,财产的最早归属形式是公产。公产相对于私产应具有优先地位。水泥浇灌、私有化和金融投机严重危及了人类的生存。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应对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保持警惕,并注意维持各种要素和利益问的平衡。

  • 标签: 共用物 环境 领土 公共财产 私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