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概念,但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相通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与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既有相同之点,又有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我们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指导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第二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简介:在现代化的征程中,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意义失落、精神贬值、价值坍塌、道德失范、理想缺失、虚无侵袭等诸多问题。对于如何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初步提出一些新的探索路径:要不断改善精神世界重建的外部环境;要综合把握并系统划分内在精神结构;要重建精神生活的历史传承性、主观能动性和整体统一性;要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转化为人民大众日常精神生活中的理性认知和自觉意识。

  • 标签: 中国人 精神世界
  • 简介:特殊时期审视两代党中央民族精神理论的时代意义: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兴衰,都与其是否有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直接关联。概括地讲,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中央 民族精神 内涵 三个代表 艰苦奋斗
  • 简介: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马克思的光辉一生,总结提炼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深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为新时代更好地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南。5月11日,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清华大学善斋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研讨会。参会专家学者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选取部分内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神支柱 学习实践 习近平 总书记 诞辰
  • 简介:通过对社会主义各国所提出的改革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根本制度的普遍性与体制模式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加以变革,也就是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而不是要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2.在改革中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实践表明,正是执政的无产

  • 标签: 社会主义国家 体制改革 辩证统一 体制模式 管理方法 思想路线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提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与以往国企改革的区别是,此次希望真正形成具有制衡作用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非公经济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产为主的转变.希望发挥国资、民资、外资混合后各自的长处,鼓励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要实现这些目标,须借依法治国的大潮,完善发展混合所有制亟需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兼并、重组、上市等实现资本的混合,最后特别要防止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国资流失现象。

  • 标签: 混合所有制 国企改革 新意 路径
  • 简介:前言乡镇是县以下的农村行政区域,乡镇政府是国家最低一级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政府,一方面承担着中央和上级政府下达的行政任务,直接管理广阔的乡村社会;另一方面担负着联系国家与农村的重要沟通职能,是乡村民情上传的重要渠道。因此,乡镇政府正处在国家与社会的连接点上,

  • 标签: 乡镇政府改革 文献综述 国家与社会 路径 中国 行政区域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还面临着很多困境,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是走群众路线,大力弘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得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改革观,确保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路线图,先易后难,扎实推进改革

  • 标签: 群众路线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自觉 政治自信
  • 简介:本文根据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出版情况,从选集、鉴赏著作、专题研究、书法研究四方面梳理、介绍了毛泽东诗词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程度和研究成果,以此证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毛泽东研究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 标签: 毛泽东 诗词研究 图书出版
  • 简介:找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理支撑,明确所有制改革的性质、目标、原则和保障,关系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法性。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工具对当前我国所有制改革问题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所有制的本质由具体的历史现实决定,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应该由我国经济基础决定,其性质必然是实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分工和个别单位内部分工的历史形成,指出不合理的分工蕴含着剥削关系是导致人异化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以合理分工为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更高水平的分工创造条件;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激励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一价值追求启示我们,在推进混合制改革中必须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作为目标;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法律和私有制有密切联系,私法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法律的批判,制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法律,为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 标签: 混合所有制改革 性质 目标 原则 保障
  • 简介:后马克思主义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拉康的"他者"概念直接促成了拉克劳、墨菲"对抗"概念的形成。"他者"与"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或者说大写他者对主体的压迫,形成了他者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对抗概念的提出,使得拉克劳、墨菲得以扬弃黑格尔著名的主—奴关系的矛盾辩证法,进入到他者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之中。对抗既不是对立,也不是矛盾。对抗关系的形成使得对抗中的主体不得不变换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于是矛盾关系中的主体就转变成了对抗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同时,对抗是在他者与主体之间差异的、附属性的关系消失,并转化为压迫性的关系的情形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对抗。因此,不同主体身份之间的等同替换就成为了对抗出现的条件。这一点凸显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在近代哲学的主体问题上的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不仅如此,从"他者"到"对抗"的转换,以及其中所突显出的"主体"的地位及其变化,也折射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此,主体不再是近代哲学那个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个体,而是逐渐转换成了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对抗特征的,被误认的个体。所以,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到拉康的"他者",再到拉克劳、墨菲的"社会对抗",这一理论进路既是主体逐渐丧失其独立性和自明性的过程,也是主体在现代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获得社会认同,重塑自我的社会历程。

  • 标签: 他者 主体 主体身份 对抗 从属关系:压迫关系
  • 简介:2016年12月1日,以“弘扬两德精神、争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第二届宗旨论坛·“两德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四JlI省仪陇县召开。论坛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全国红色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和井冈山干部学院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共仪陇县委、仪陇县人民政府承办。

  • 标签: 延安精神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论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教育研究中心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育伦古人的审美观念,并在该族群的仪式行为与文化观念这一更广阔的架构中进行讨论。育伦古绘画中存在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将画面的明亮视为最重要的审美特质。从晦暗到明亮这一结构特征不仅体现在绘画中,也体现在育伦古人的诗歌、仪式过程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判断中。在育伦古文化中,明亮这一特质被认为是祖先精神力量的显现,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成为育伦古人审美观念的文化认知基础。作者以该个案为例证,力图说明,审美感知是文化认知体系的组成部分,审美观念不仅体现在艺术活动中,也以不同的方式隐含在仪式与日常生活中;审美虽与形式有关,但不同的文化对形式的阐释却总是各具特色,只有经过人类学家的"翻译"才能获得跨文化审美的理解。

  • 标签: 育伦古艺术 明亮 精神力量 美学特征 跨文化理解
  • 简介:工匠精神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我国制造业从业者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传统观念、制造业发展、工匠制度及工匠文化等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工匠精神的缺失。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角度剖析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而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培育我国制造业工匠精神的具体路径,对于在我国制造业领域内全面培育工匠精神,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制造业 工匠精神 意义 内涵
  • 简介: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尤其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把农村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在农村实行了一整套改革:以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打破“以粮为纲”的农村经济单一发展模式,实行多种经营;打破单一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持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 标签: 邓小平 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
  • 简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比过去单讲“坚持改革的方向”或“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含义更明确,不容作出偏离社会主义大方向的解读和改革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三层不可分割的内容:由市场配置资源,排除由国家计划配置,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应正确解读和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配置资源 政府监管 宏观调控
  • 简介:从提高增强狠抓改革落实本领的自觉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深入而系统地学习、理解和掌握习近平关于增强狠抓改革落实本领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领会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精神实质,促成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提高增强狠抓改革落实本领思想上的自觉性,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依托、提高全面深化改革质量的内在要求和检验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增强狠抓改革落实本领行动上的科学性,就要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自我革新,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迎难而上,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提高增强狠抓改革落实本领实践上的有效性,要试点示范,由点带面推进;督察问效,齐督共管推进;落实责任,主动作为推进;统筹兼顾,整体协同推进。

  • 标签: 习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落实 执政本领
  • 简介: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凉山州全面推进依法治州、深化民族团结、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要求。2015年以来,凉山州在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对全州17县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管部门进行了“三合一”改革探索,取得了如下成效:理顺职责,一个部门管全程;整合资源,一支队伍管执法;明晰职责,一套体系促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用两张清单明晰权责。在进行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压力:顶层设计缺乏,改革压力大;激励机制缺失,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机构过多,职能界定不清,执法效率低下;执法力量配置不科学,各层级执法事、权不清。进一步完善改革试点的对策建议如下:统一改革口径,确保政令统一;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健全执法队伍激励机制;按照管理职能相近的由一个执法部门承担的职能配置原则,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州、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职能,实现执法重心下移;创新执法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综合执法。

  • 标签: 凉山州 基层 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