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史研究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昭彰中国马克思主义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 理论创新
  • 简介:“三”中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具有宽广世界眼光和全人类性价值诉求的世界性共享理论学说。“三”中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把有效解决已进入当代实践领域的重大问题作为理论发展路向,“三”中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始终将其作为培育“世界”新形态的文化沃土。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三化” 世界化形态诉求 理论发展路向 人类文明成果
  • 简介: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实现路径首先要弄清楚主体问题,即由谁来推动和实现的问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大众的主体无疑是人民群众,但这一观点却与人们曾长期确认的“灌输论”格格不入,相互抵触。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论述的考订和解析,我们认为,“灌输论”不仅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而且还与他们的一贯思想严重冲突。列宁虽然赞同并提出过“灌输论”,但他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中提出来的,并非其一贯的思想,不具有普遍性意义。要在“大众”中真正树立大众主体观,就必须走出“灌输论”的窠臼,在实践过程中大力提高群众自身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水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灌输论 主体观
  • 简介:习近平批示重温毛泽东的著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习近平的批示蕴含两个重要思想:党委书记要带头讲团结,在集中统一的基础上保证决策高效;党委决策要民主,要充分发挥党委成员、下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两个重要思想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着一脉相承的思想关联,同时也是对毛泽东党委决策民主思想的重要发展。

  • 标签: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民主集中制 党委决策民主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有其自身的运行轨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明显带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特征。它始终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富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作为一种普通的西方思想被引入近代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发展;作为社会变革的实践理论在中国传播;在中国的传播颇具中国倾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中国化
  • 简介:全球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它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过程,而且表现在它是不同国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元与多元、同质与异质的斗争是持久的。由于全球过程是复杂的,其终极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的理论研究也应该坚持多维度的总体性研究方法。

  • 标签: 全球化 世界历史发展 总体性原则
  • 简介: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国现代的困境,接着探讨了第一次启蒙的局限,即对自己的帝国主义态度,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对自由的单向度理解。最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反思第一次启蒙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次启蒙,并概括了第二次启蒙的理论取向。

  • 标签: 现代化 后现代化 启蒙 第二次启蒙
  • 简介:全球以前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或者说闭关自守的状态。因为,在全球以前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生产只能在狭隘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分工和内部交往也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这种状况使得各民族、国家之间只能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中。

  • 标签: 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 全球化 经济政策 先进生产力
  • 简介:<正>人民军队现代思想是无产阶级建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军队的现代思想,是由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军学说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领导苏联红军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表现了无产阶级军队现代理论的初始形态。其主要内容是:(一)“必须拥有高度技术装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二)必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强调“没有科学是无法建设现代的军队的”;(三)必须建设“拥有军事专家”、具有高度组织纪律、集中统一的正规军队,实行编制体制现代,以便在战争中以最小的牺牲取得最大的胜利;(四)必须善于吸收和大胆利用旧军队中的军事专家,使其在党的监督下向红军

  • 标签: 军队现代化建设 军队建设 人民军队 武器装备现代化 编制体制 现代战争
  • 简介:本文认为,经济全球的影响将普遍施加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进程中,尽管西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中具有更加特殊区情的一个区域,也同样不能回避这一影响。为此,西藏必须优化区内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标签: 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 区情 西部大开发 产业 西部地区
  • 简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不断增强社会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认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大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理论成果在各族群众中的认同和接受状况。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一个民族成分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较多的区域。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重大战略课题 民族问题 接受状况 宗教问题 信息传播技术
  • 简介:以何种范式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研究,在当下学术研究中并没有达成共识。有些研究其实是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研究之名,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历程的规律性及其意义之实。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伟大成果,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种种"误读",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历程中的基本事实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历史与反思》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实践为进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品格的科学把握,将学术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从此拨开历史进程中所弥漫的层层迷雾,在实践的历史根基处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真理之光和价值之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进路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性过程,在理论内容上共时态地向三个维度上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过程;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走向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过程;同时还是对外传播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创新成果,即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过程。这也就是理论走向实际的维度、经验走向理论的维度、国内走向国际的维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维度 具体化 整体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问题,始终是当今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和研究,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需要有问题意识与话语系统的转换;二是要有学术研究和理论视野的拓展;三是需要有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四是要对各种误读和曲解进行澄清与消弭;五是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提炼。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问题意识 世界视野
  • 简介: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顺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的新要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新征程。

  • 标签: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境界
  • 简介: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成果”的相关著作相继出版,相关论文相继发表,相关研讨会也有举行,这些研究成果把前一阶段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从而也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十七大提出并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成果有了新的内涵。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研究成果 党中央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包含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看不同的诉求与进路:第一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政治诉求阶段,政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主要诉求,其基本特征是走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国家;第二阶段(20世纪下半叶)是经济诉求阶段,经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第三阶段(21世纪初开始1是文化诉求阶段,文化培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努力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当代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解放 经济建设 文化培植
  • 简介:在李达接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生涯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理论红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问题的学理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为基础,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呈现出批判性、总体性、创造性等特点,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回顾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理探析之路,学习其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术研究
  • 简介:党的建设科学是一个不断验证和修正的过程,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验证其科学程度的内在依据。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一个自我统一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中达成的一种状态,可体现为认知、情感、意识三个层次。要验证和衡量党员身份自我认同的情况如何,就要立足这三个层次,构建出一整套评价标准体系。在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统计学等手段,对定性指标采取赋值的方法,实现考评从定性向定量转化。

  • 标签: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党员身份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