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及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关节镜检查作为标准,对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特异度、准确度、灵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将关节镜检查作为金标准,MRI诊断的准确度为94.0%,特异度为88.0%,灵敏度为98.0%,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92.0%,表示MRI诊断和关节镜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MRI诊断的临床准确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韧带损伤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心理干预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发现骨科韧带损伤患者在康复期间常常遇到心理压力和困扰,而心理支持和干预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还显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而医务人员的专业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 标签: 骨科 韧带损伤 患者心理支持 康复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MRI诊断和临床诊断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MRI影像学检查。观察临床诊断和MRI检查的诊断情况,并将关节镜手术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RI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优于临床诊断,(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临床诊断 MRI检查 关节镜手术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中用MR诊断的效果。方法 用20198年1月-2020年110月院内收治的64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全用MR诊断,用关节镜验证,比较MR和关节镜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实施后,MR诊断的特异性为81.82%,敏感性为81.13%,与关节镜诊断有数据差异(P

  • 标签: MR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中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韧带损伤 康复护理 舒适状况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5月—2020年05月之间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常规手术进行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术治疗为常规组,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为研究组,每组各40名患者,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韧带损伤 康复护理 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中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4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最后使用统计学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和归纳。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韧带损伤 康复护理 舒适状况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79例,术前行高频超声诊断,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高频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高频超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型诊断准确率97.47%,与手术探查结果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清晰显示韧带损伤类型和程度,诊断准确性高,且具有无创优势,能为临床早期针对性治疗和患者康复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高频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人体踝关节是极容易受损的关节之一,其解剖结构复杂。目前临床主要依赖于常规X 线检查踝部损伤,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影像( MRI) 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推广,目前该影像技术因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能力、非侵入性和无放射损伤等特点,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疾病的检查,近来,临床研究发现,对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实施 MRI 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对核磁共振在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为今后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核磁共振 踝关节韧带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踝关节部位组成骨较多,关节韧带结构复杂,由于特殊的承重位置,加上频繁的行走和剧烈运动,踝关节扭伤被认为是人体中发生最频繁的运动损伤,踝关节发生损伤时常为多个韧带合并损伤,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核磁共振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提供直接、无创的韧带图像,目前已被公认是显示关节韧带的最佳手段。本研究对核磁共振在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今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核磁共振 踝关节韧带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雷鸣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5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手术修复韧带对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32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实验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手术修复韧带。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后双侧ACL内本体感受器的形态及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使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造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模型,4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于术后2、4、6个月各取4只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前交叉韧带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损伤侧随着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并出现部分结构缺失,与对侧及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与对照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ACL损伤后其本体感受器出现数量减少、结构异常,但是在短期内依然能发挥一定功能,随损伤时间延长其作用逐渐减弱。而对侧膝关节似乎也有本体感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受器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技术治疗PCL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5例(15膝)PCL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3岁(23~60岁);左膝8例,右膝7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3.6d(4~120d)。合并伤: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术前查体及MRI检测均显示PCL完全断裂,均采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PCL重建技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3个月(6~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45~70min)。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后抽屉试验和胫骨后沉征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到110°~130°,平均118°。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88.1±3.3)分,与术前[(52.3±2.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6±3.1)分,与术前[(43.1±2.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PCL重建技术,无需定位器、倒打钻等特殊工具即可完成全内PCL重建手术,术中可获得良好的PCL足印区视野,胫骨隧道内口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血管、神经损伤,操作方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创伤和损伤 胫骨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韧带重建术实施后运动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18年7月持续至2020年7月,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5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患者,将其划分为20例甲组(竞技运动员)、34例乙组(非竞技运动员),对两组患者术后分别实施系统康复激进计划、常规康复计划,分析其术后康复效果及问题。结果:乙组患者活动时痛感明显及韧带部分断裂的案例均高于甲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术后康复计划,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运动损伤 前交叉韧带 术后康复 人工韧带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内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受损患者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三角韧带修复治疗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 至2020年6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关节镜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08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进行软骨损伤程度及部位记录,分析各组与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软骨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相关性(χ2=10.8,P

  • 标签: [] 前交叉韧带 软骨损伤 关节镜,损伤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所收治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早期、晚期为主得到不同时间阶段开展关节镜手术是否有效果差异进行分析、对比,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群体中,抽取70例开展研究,根据所进行手术治疗的实际不同,将所有受伤到手术时间超过4w的晚期手术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其余未超过4w的早期手术患者设定为观察组。人数一致、均采取关节镜手术的情况下,对不同时机手术之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IKDC)、大腿萎缩指数、关节屈曲受限度和关节伸膝受限度情况进行对比,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发现,观察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更高(P<0.05),其余受限角度和萎缩情况方面,观察组均明显要更好一些(P<0.05),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之处。结论 目前对于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出现损伤的患者在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及早开展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干预效果,对患者的影响更加积极,关节功能能够得到早期的恢复,预后肌肉及关节萎缩、受限程度明显降低。

  • 标签: 手术时机 关节镜手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