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总结了青霉在低纯度糖蜜酒精发酵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制约因素,同时对安全杀菌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糖蜜酒精发酵寻找安全杀菌或抑菌技术提供参考,促进酒精工业健康发展。

  • 标签: 低纯度 糖蜜 酒精发酵 青霉素 应用
  • 简介:1941年临床第一次使用青霉不久后,青霉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就不断被检出.1944年,斯坦福大学的威廉·柯比(WilliamKirby)通过研究7株青霉耐药金葡菌(MRSA),鉴定出“高效青霉灭活剂”(即青霉酶),发现了青霉的耐药机制.1959年生产的第一个半合成青霉一甲氧西林,被认为可以解决金葡菌对青霉的耐药.但是通过对1959一1960年收集的5440株分离株进行筛查后发现,分离自1960年10月的3株金葡菌其甲氧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增高.这3株菌分离自同一医院,属于相同的噬菌体型别,具有相同的耐药谱,并且都对青霉、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甲氧西林治疗.这是MRSA的第一次克隆传播.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 青霉素耐药 耐药金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半合成青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类药物临床用药情况、安全性及药学机制。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由本院开具药物处方共1000份纳为研究对象,收集处方患者临床资料后,分析不同类型青霉类药物应用情况、科室青霉类药物应用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分析青霉类药物用药情况可知青霉、阿莫西林、阿洛西林及美洛西林为青霉类常用药物类型;522例患者中用药后发生青霉类药物不良反应者共78例(14.94%),皮肤系统反应、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反应为常见类型。结论:青霉类药物作为基础抗生素类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现在随着抗生素用药合理性及抗生素制药技术提升、药物种类丰富而逐渐下降,但在部分科室中仍有较广泛应用,需加强相关不良反应风险监测。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临床用药 用药现状 药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青霉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及药学分析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开具的1000张用药处方,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开具的500张用药处方设置为参照组,将2019年8月-2020年7月开具的500张用药处方设置为试验组。将两组用药处方中的青霉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探究青霉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药学分析。结果:比较研究发现,试验组青霉类药物使用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临床用药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霉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干预。方法 以青霉类药物患者1000例为对象,分为对照组500例与观察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比管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处方不合格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药学干预 青霉素类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青霉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以18岁的青少年患者最为多见,抵抗能力较弱,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青霉类药物由于其高敏感性及毒性较大等特点,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青霉类抗生素药物类型以阿莫西林为主,与其他药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头晕、皮疹、头痛、恶心、呕吐等,水肿,皮炎占最大比重。结论:在使用青霉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且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临床上使用青霉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使用青霉类抗生素。

  • 标签: 青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青霉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应用青霉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观察进行药学分析。结果 青霉类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与附件损伤发生率最高(34.0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0.00%),其他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青霉类型分布方面,阿莫西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6.00%),其次为青霉钠(20.00%)、美洛西林钠(16.00%),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给药方式方面,口服给予青霉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其次为静脉滴注给予青霉类药物,发生率为46.00%,其他静脉注射与皮内注射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青霉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与附件及消化道,发生风险与给药方式及药物类型相关。

  • 标签: []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霉作为杀菌类的抗生素,可用于孕妇、儿童。不过,临床中因为青霉制剂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也较多,而且容易出现交叉性的过敏反应,给患者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还有一些继发性的不良反应不常见因此临床判断起来比较困难。长效制剂进入到血管中会引发血栓,继而引发动脉栓塞而造成死亡;若进入动脉则会引发严重的栓塞,造成器官和肢体的坏死。本文针对青霉药理、临床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青霉过敏反应及发生原因,为临床青霉治疗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青霉素 药理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青霉的不良反应多发于静脉滴注给药情况,且大部分为粉针剂,皮肤和体内脏器为青霉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响应器官。青霉的药物不良反应种类比较多,临床治疗时要格外注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青霉素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临床上使用青霉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其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及时发现,进行心肺复术;及时的气管插管打开呼吸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操作术后青霉对兔感染预防的剂量及相应疗效。方法将9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制作外兔股骨骨折外固定模型。术后给予A组40万U青霉肌注,1次/天,应用3天,同时每日换药1次;给予B组80万U青霉肌注,1次/天,应用3天;给予C组40万U青霉肌注,1次/天,应用3天。术后3周对3组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行分层穿刺后行细菌培养。结果A、B、C三组分别有1、2、12只菌培养可见有菌落生长。经过统计学分析A、B两组抗感染效果明显优于C组。同时A、B、C三组分别有0、8、1只死亡,经过统计学分析B组致死率明显高于A、C两组。结论相较于40万U青霉肌注1次/天,80万U青霉1次/日肌注或40万U青霉1次/日肌注加换药处理更能有效地预防兔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感染的发生,但80万U青霉1次/日肌注致死率高于40万U1次/日,综合考虑,40万U青霉1次/日加换药是预防兔有创操作术后感染的最好办法。

  • 标签: 模型,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 股骨 骨折 青霉素
  • 简介:摘要真菌毒素是一类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在哺乳动物中诱发毒理学效应。T-2毒素和黄绿青霉(CIT)是常见的真菌毒素,很多农产品在收获或储存过程中受到其不同程度的污染,毒素水平取决于诸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储藏条件等环境因素。两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其中,T-2毒素导致发育期骺板软骨变性坏死,产生与大骨节病相似的病理性改变;CIT引起心肌损伤,与地方性克山病的爆发相关联。因此,T-2毒素和CIT的致病作用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综述了T-2毒素和CIT的产生、理化性质、毒理学效应、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T-2毒素 黄绿青霉素 理化性质 毒性效应 致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