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与探究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方法选择门诊输液室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400例患儿为A组研究主体。分析其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给予护理策略。选择门诊输液室于2017年2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5400例患儿为B组研究主体。给予其针对性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儿的静脉输液安全情况。结果A组的医嘱因素发生率为1.33%,穿刺因素发生率为1.54%,药品因素发生率为0.87%,药液外渗发生率为0.11%,沟通不佳发生率为1.15%,固定脱落发生率为1.46%,其他因素发生率为1.52%。B组分别为0-20%.0.43%,0.41%,0.61%,0.46%,0.57%和0.8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安全隐患,并给予其针对性护理策略,可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应积极推广.

  • 标签: 儿童门诊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从常用静脉用药剂型入手,简要介绍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旨在规范集中调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水平,保障药品临床应用效果与患者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集中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静脉输液中采取优质护理举措后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静脉输液的236例患儿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D组与E组各118例。D组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普通护理的方法,E组患儿在静脉输液时则将优质护理加入到普通护理的基础之上,对两组最终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输液期间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患儿病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数据对比得知,E组患儿在进行输液时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各项数值都高于D组,尤其是患儿家属满意程度,E组97.45%远远高于D组63.55%,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到小儿静脉输液中提高了患儿康复率,减少了不良事故发生率,同时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可在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300例患儿纳入观察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应用Flacc量表评估患儿穿刺时疼痛度,并掌握患儿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穿刺时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良好率为88.6%,一次穿刺成功率98.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3.2%、86.5%(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穿刺疼痛度,提高患儿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输液室呼叫铃频率的作用。方法在2016年7月-2017年3月、2017年4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输液患者中各随机抽取出300例,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收集对比两组的呼叫铃频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呼叫铃频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3%,且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7%,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中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呼叫铃频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输液室 呼叫铃频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老年患者输液及健康宣教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门诊输液的86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输液及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故障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故障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门诊老年患者采用输液及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可降低输液故障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门诊老年患者 输液护理 健康宣教护理
  • 简介:针对医院静脉输液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高精度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以TMS320F2812为的核心,通过RS485总线与PC机进行通信,用红外线光电对管采集输液滴速信号,用带有偏心轮的步进电机来控制输液滴速,运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来实现滴速的精确控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调控时间小、控制精度可以达到±1滴/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输液监控 DSP 步进电机 模糊PID控制算法
  • 简介:摘要 : 目的 : 对社区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作用 进行分析 。 方法 : 选取 201 7 年 4 月 ~ 2018 年 4 月 来我院社区 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 共 180 例, 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 对照组 进行 静脉输液 患儿 采 取 常规护理 手段进行护理 ,观察组 进行 静脉输液 患儿 采 取 系统化风险管理, 比 对两组患儿在 静脉 输液过程中 不良事件 发生情况 和危险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 满意度 。 结果 : 对照组 危险事件发生率 显著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5 ) 。 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高于 观察组 , 差异 具有 统计学意义 ( P < 0 . 05 ) 。 对照组 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5 ) 。 结论 : 对社区儿科门诊患儿在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采取 风险管理措施,可 有效 降低 社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 危险事件发生率, 提高病患家属的 护理满意度 ,具备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 儿科 门诊; 静脉输液 ; 风险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 门诊儿科输液室中 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 我院 儿科门诊 2017 年 6 月 ~ 2018年 6 月期间 收治的 134 例需要进行输液的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7.01% )大于对照组( 85.07%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5.97% )则小于对照组( 19.40%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门诊儿科输液室中应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护理干预 门诊儿科输液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急诊输液护理发展现状,基于急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与措施,并对急诊输液护理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考与展望。

  • 标签: 急诊输液 护理现状 优化措施 发展思考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在儿科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我院儿科进行输液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哭闹程度、哭闹例数、穿刺成功率以及主动配合的表现。结果观察组在患儿护理满意度、穿刺成功率以及输液配合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静脉滴注治疗的患儿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和纠纷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舒适护理 儿科输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小儿门诊输液中的价值以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据患儿门诊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输液患儿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例数为50例,参照组患儿护理中实行常规输液护理,实验组患儿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8.00%显著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2.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输液护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门诊输液 优质护理 效果评价 PD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针对门诊输液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0名输液患者,并随机将400名输液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的200名门诊输液患者实施较为常规化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的200名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加强管理门诊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观察组的输液患者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患者,并且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要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门诊输液不安全因素实施护理措施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护理成绩,可以显著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幅度提高输液患者的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输液患者 患者满意程度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输液护理对小儿静脉穿刺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输液的138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患儿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哭闹、出血以及肠胃反应患儿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肌肉萎缩、硬块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穿刺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静脉输液护理 小儿静脉穿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年12月我院急诊小儿输液室收治的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输液室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评价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急诊小儿输液室 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本院急诊输液输液的122例患儿,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均分成研究组(n=61)和常规组(n=61),常规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将护理效果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在总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投诉率差异上,组间出现较大差异,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提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小儿输液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于本科室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2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输液配合度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干预后,干预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6%(123/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97/130)(P<0.05);干预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优良率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得到患儿家长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 静脉输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选取90例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比较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22%,护理满意率77.78%,对照组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20%,护理满意率为95.5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使患儿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科静脉输液属于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虽然技术成熟,但少部分患者仍存在各种输液不良反应,轻者可能引起发热、静脉炎、皮疹等,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昏迷、过敏性休克等,往往都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急诊科输液患者较多,病种复杂,护理人员工作繁重,若只重视治疗的相关操作,而轻视护理服务质量,在各种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时,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往往会引发护患矛盾及医疗纠纷,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干预对策。

  • 标签: 输液发热反应 急诊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