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目前的生态伦理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它们观点的不可公度性,表明生态伦理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形上学危机。导致这种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在没有确立“人是什么”的前提下,就展开了人与价值的争论,致使生态伦理研究出现了人的空场。生态伦理的形上学基础,不是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而是人之为人。人惟有首先成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性,他才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 标签: 生态伦理 人性 形上学
  • 简介:<正>什么是伦理?康德早就指出,全部哲学要回答三个最基本问题:1.我知道什么?2.我应该做什么?3.我应该期望什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是形而上学;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是神学,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任务就落在了伦理的肩上。对这第二个问题,萨特作了自己的回答:“我要行动”。怎样行动?“自由地行动”。为什么“自由地”?因为“我被判决为自由”。

  • 标签: 伦理学 萨特 本体论 有意识 存在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法律要具有活力或者被信仰,则必须函摄社会和历史的“魂”。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无疑是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应有的“魂”之一,而法律的“魂”则不可能被植入,只可能自然生成。因此,在社会与历史的传统、转型、现代的转换之中,如何将文化的基因纳入其中,便是法伦理的担当与追求。

  • 标签: 法伦理学 转型 制度伦理 价值 使命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人性的分析揭示了利益及其在利益满足过程中个体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认为利益的实现需要伦理和法理的调适和整合,调整利益关系使之合理化是伦理和法理的共同使命。在当代中国,调整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寻求法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机制。

  • 标签: 利益调整 法伦理学 理学思考
  • 简介:基于以荀解荀的方法论自觉,本文取一种元伦理的进路,在荀子本人“共名与别名”的逻辑架构之下,内在于荀子哲学的固有脉络考察和分析了荀子㈠性”概念的多重意涵,揭示了荀子人性理论的多层次性,进而在道德主体的理论层面探讨了荀子人性观念的语境、意义及其哲学重构的可能性。本文以如下三个基本问题为线索:第一,荀子的性恶观念在何种意义上是成立的?第二,既言性恶,则善从何而来?易言之,善在荀子那里是否也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先天根据?第三,如果对第二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否就意味着苟子人性理论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悖论和矛盾?通过对这样三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认为,荀子的“性”概念乃是一种结构论的人性观念,而非本质论的人性观念。

  • 标签: 荀子 元伦理学 结构论人性观 本质论人性观
  • 简介:谦是君子之德,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谦卦 君子之德 成功之道 文明之礼
  • 简介:<正>医学伦理作为伦理的一个分支,在美国学术界颇受重视,蒂洛的《伦理: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此有专章论述。本文拟根据该书提供的线索,扼要介绍美国学者关于医学道德的主要观点(本文引语,均出自该书),以窥美国医学伦理之研究概貌,以供国内研究医学道德时批判借鉴之用。(一)研究范围和一般原则蒂洛认为,医学道德实质上与这一问题有关,即如何确立和保持病员、病危者与健康人、医务人员之间的人命攸关的道德关系;以医学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不但要研究选择“治疗”手段的道德方式,而且要研究在交往关系中应如何“对待”病人。蒂洛具体列举了医学伦理的研究所应包括的问题,对无可救药的垂死病人的治疗,停止治疗、听任病人死去(“听任死亡”),征得病人同意杀死病人(“仁慈赐死”),未得病人同意而杀死病人(“仁慈杀死”);对病人的行为控制,

  • 标签: 医学伦理学 人体实验 行为控制 道德关系 主要观点 学术界
  • 简介:<正>贵州省伦理研究会于1987年12月28日至29日在贵阳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来自全省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和实际工作部门从事伦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近50名会员参加了成立大会。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省哲学学会、贵州师大、贵州大学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大会。会议中心任务是学习和讨论党的十三大文件,研究我省伦理工作者如何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 标签: 贵州省 伦理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贵阳市 社会科学
  • 简介:本文回顾了环境伦理中权利概念的两个起源,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环境伦理家们对此概念的争议,说明非人类自然拥有权利的观点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伦理家们所提出的五种对自然权利概念的替代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权利 内在价值 动物福利伦理学 非人类自然 替代
  • 简介:人的人格能力--具有自我意识和意识经验能力的'人'才是人的本质特征,只有人的这一能力完全、永久(不可逆)的丧失,才标志着一个'人'的死亡.从传统的心脏死亡概念到脑死亡概念的范式转换,正体出了这一哲学内涵.

  • 标签: 死亡 脑死亡 概念 伦理辩护
  • 简介:<正>二十世纪西方伦理,以穆尔(直觉主义伦理代表)批判过去伦理的“自然主义错误”为开端,开始转向具有形式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元伦理。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采用严格科学的方祛,企图建立“科学的伦理”,克服当时西方社会发生的道德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价值。但是,结果却与他们的愿望相反,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伦理理论使道德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和

  • 标签: 西方伦理学 境遇伦理学 自然主义 道德价值 行动功利主义 道德危机
  • 简介:本文以全新的角度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伦理的三个特色:专业的特色、理论的特色、方法论的特色。认识伦理的特色,才能进一步认识伦理的价值和功能,促进伦理的发展。伦理特色表明,伦理的功能是解释、预测和控制,满足人和社会的道德要求,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水平。

  • 标签: 伦理学 人学 价值 实践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更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固本之道,是一个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和重要论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建设关乎国运兴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从更深层次去讲,文化自信的本质和根源所在,还是对于中华文化所蕴含、发展、架构、融通的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理念、理性价值与现实实践相契合的社会道德规范、辩证科学地看待世界并由此产生的思想和实践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伦理价值体系的充分自信。这种优秀伦理价值体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精气神”,对于这种“精气神”的足够自信,其意义不只是在于对国民性格个社会品格的价值塑造,对礼仪文化志邦的接续和复兴,更是对于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引领,对于世界人民中国智慧的贡献。因此,尝试将文化自信放在伦理的语境下,将二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更宽的角度去挖掘、发现和解读文化自信,有着其鲜明的历史与时代的双重价值。

  • 标签: 伦理学,文化自信,阐述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 简介: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理论建构 批评实践
  • 简介:<正>本文的研究以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为立足点,并基于如下的哲学命题而展开:只有在创造中,“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因之,本纲要的核心主题是:“守法”即创造!一、“守法”的现实理论的存在与发展既要依循自身的客观规律,更应关注时代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社

  • 标签: 守法主体 法律修养 境界 积极守法 文化环境 法理学
  • 简介:在当代神经科学领域,大脑性别差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21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里,这一研究已经在悄然中催生出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女性主义神经伦理,它是一种以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和解释神经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的生命伦理理论。关于大脑性别差异的研究是女性主义神经伦理当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一些学者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和解释当代神经科学对于大脑性别差异研究的各种新发现。

  • 标签: 女性主义 神经伦理 大脑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发展临终关怀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它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发展临终关怀是时代所趋,未来临终关怀在医学界必将形成一个重要、完整的体系。而医学伦理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着一定理论基础,对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终关怀则为伦理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将从医学伦理角度分析临终关怀,以期对临终关怀的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临终关怀 病患 医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