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洋葱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亚硝酸的清除作用。方法取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洋葱提取物小剂量组、洋葱提取物大剂量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洋葱提取物组按0.8ml/100g、1.6ml/100g灌胃;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物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6d。第7天给药30min后造模。各组(生理盐水组除外)大鼠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只,阳性药物组同时腹腔注射1%亚甲蓝56mg/Kg,洋葱提取物组同时腹腔注射洋葱提取液0.6ml/100g、1.2ml/100g。结果洋葱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大鼠体内亚硝酸含量及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提高大鼠体内的动脉血氧分压,且洋葱提取物大剂量组对亚硝酸的清除作用比小剂量组明显,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洋葱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亚硝酸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清除作用与洋葱的剂量正相关。

  • 标签: 洋葱提取物 亚硝酸盐 大鼠
  • 简介:摘要以居民饮用自来水为样水,对蒸煮状态下样水中亚硝酸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亚硝酸含量与开水的蒸煮时间、放置时间和烧开次数均有关。提示正确饮用开水有益健康。

  • 标签: 蒸煮 开水 亚硝酸盐 含量 动态规律
  • 简介:摘要硝酸经外源摄入后,在体内可以转化为亚硝酸,最终通过多种途径形成细胞生物学上经典的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近年来NO已被发现参与、介导体内诸多复杂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反应,同时其在不同来源、不同含量、不同作用对象和通路途径中可发挥保护、损伤等不同作用。而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目前已知硝酸代谢和NO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通路上参与多种调节和调控。通过对硝酸代谢在脑血管病中的复杂调控进行阐述,讨论硝酸代谢与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并发症、预后等相关内容,为未来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脑血管病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恬尔心与硝酸类药物联合对患有心绞痛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心绞痛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类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恬尔心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恬尔心与硝酸类药物联合对患有心绞痛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恬尔心 硝酸盐类 心绞痛 治疗
  • 简介:建立了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亚硝酸氮、磷酸盐等多种离子的方法。选用IonPacAS19型分析柱,采用0~45mmol/L的KOH淋洗液梯度淋洗,流速为1.0mL/min,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111.8%。结果表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结果准确等优点。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溴酸盐 亚氯酸盐 氯酸盐 亚硝酸盐氮 磷酸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饥饿条件下不同浓度硝酸对脑胶质瘤C6和U8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C6和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饥饿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基培养,饥饿组给予等体积的Hank′s平衡盐溶液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应用0 mmol/L、0.05 mmol/L、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处理12 h和24 h,然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各组p6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及硝酸转运蛋白(SLC17A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状态引起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C6细胞培养12 h和24 h后分别下降了(63.60±2.40)%和(77.10±2.70)%;U87细胞分别下降了(65.60±2.70)%和(86.80±3.20)%(均P<0.01);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处理后,饥饿组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0 mmol/L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0.05 mmol/L的硝酸浓度对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6细胞对照组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硝酸后,各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饥饿12 h后,0 mmol/L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13.50±0.71)%和(7.80±0.34)%;0.20 mmol/L组分别为(17.30±0.82)%和(10.30±0.42)%;0.50 mmol/L组分别为(19.40±0.75)%和(12.60±0.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不影响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而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后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后LC3Ⅱ/Ⅰ的比值明显下调,而p62和SLC17A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硝酸可抑制饥饿状态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硝酸盐类 自噬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饥饿条件下不同浓度硝酸对脑胶质瘤C6和U8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C6和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饥饿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基培养,饥饿组给予等体积的Hank′s平衡盐溶液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应用0 mmol/L、0.05 mmol/L、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处理12 h和24 h,然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各组p6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及硝酸转运蛋白(SLC17A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状态引起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C6细胞培养12 h和24 h后分别下降了(63.60±2.40)%和(77.10±2.70)%;U87细胞分别下降了(65.60±2.70)%和(86.80±3.20)%(均P<0.01);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处理后,饥饿组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0 mmol/L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0.05 mmol/L的硝酸浓度对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6细胞对照组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硝酸后,各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饥饿12 h后,0 mmol/L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13.50±0.71)%和(7.80±0.34)%;0.20 mmol/L组分别为(17.30±0.82)%和(10.30±0.42)%;0.50 mmol/L组分别为(19.40±0.75)%和(12.60±0.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不影响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而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后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后LC3Ⅱ/Ⅰ的比值明显下调,而p62和SLC17A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硝酸可抑制饥饿状态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硝酸盐类 自噬 细胞增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出了一种新的去除水中硝酸的理论方法──非饱和带中细菌生化反应除氮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驯化和诱变,获得了适合于地下环境的高效脱氮细菌,并对该菌的生化反应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将细菌移植到土柱中进行非饱和带除氮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达98%,由此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水系统 非饱和带 细菌 硝酸盐 去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种类泡菜中亚硝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措施,为生活中安—全选择泡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黄瓜、甘蓝、大白菜三种蔬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酵时间、食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控制变量分析,比较不同泡菜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亚硝酸含量变化及处理措施。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各种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发酵进行到第十天,黄瓜和甘蓝类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明显低于大白菜类(P均<0.05);在发酵第五天,同一蔬菜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加,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蔬菜之间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加,其亚硝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降低,同时,适当增加食盐添加量可以有效降解其含量,特别是大白菜类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降解更明显。

  • 标签: 泡菜 亚硝酸盐 影响因素 降解措施
  • 简介:为了监控海水中亚硝酸的污染,建立了一种简单、精确、灵敏的反向参比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rrFIA)测定海水中的亚硝酸。方法基于亚硝酸(NO2-)与磺胺-N(1-萘基)-乙二胺(END)偶合生成紫色染料,在525nm波长下进行光度检测,定量检测样品中NO2-浓度。进行了测定条件的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2.0~50.0μg/L的范围内,NO2-浓度与峰高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44%。实验表明,这种方法适合自动连续测定海水中的NO2-的含量。

  • 标签: 流动注射分析 海水 亚硝酸盐 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不同种类泡菜中亚硝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措施,为生活中安—全选择泡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黄瓜、甘蓝、大白菜三种蔬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酵时间、食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控制变量分析,比较不同泡菜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亚硝酸含量变化及处理措施。结果 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各种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在发酵进行到第十天,黄瓜和甘蓝类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明显低于大白菜类( P均< 0.05);在发酵第五天,同一蔬菜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加,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不同蔬菜之间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加,其亚硝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 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降低,同时,适当增加食盐添加量可以有效降解其含量,特别是大白菜类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降解更明显。

  • 标签: 泡菜 亚硝酸盐 影响因素 降解措施
  • 简介:依照水生生物毒性方法,在溶解氧5.0~6.0mg/L、水温27.0—28.0℃、pH8.0~8.2条件下,用分析纯NH4Cl和NaNI2配制成总氨氮(tP离子氨)浓度为0(对照组)、37(2.26)mg/L、42(2.56)mg/L、49(2.99)mg/L、56(3.42)mg/L、65(3.96)mg/L、75(4.57)mg/L、87(5.31)mg/L和100(6.10)mg/L,亚硝酸浓度为0mg/L(对照组)、0.49mg/L、0.65mg/L、0.75mg/L、0.87mg/L、1.15mg/L、1.55mg/L和2.10mg/L,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浓度对平均体质量(1.39±0.60)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earm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大刺鳅幼鱼总氨氮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35mg/L、77.15mg/L和76.05mg/L,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8mg/L、4.71mg/L和4.64mg/L,亚硝酸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7mg/L、0.921mg/L和0.798mg/L,总氨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61mg/L、0.46mg/L和0.0798mg/L。亚硝酸对大刺鳅幼鱼的急性毒性强于氨氮,对亚硝酸的毒性也比其他鱼类更敏感,在生产中应特别注意监控水体中亚硝酸浓度的变化。

  • 标签: 大刺鳅 幼鱼 氨氮 非离子氨 亚硝酸盐 半致死浓度
  • 简介: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验化学”模块提出“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的要求.本文结合课标要求与社会生活实际,设计了一则利用不同技术手段开展探究实验的案例.

  • 标签: 案例设计 实验研究 亚硝酸盐
  • 简介:目的建立食盐水浸泡处理去除海产品(对虾干)中亚硝酸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含量,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浸泡盐水的质量浓度、用量、温度和时间与去除亚硝酸效果的影响关系。结果每10g对虾干加入100ml质量浓度为9g/L的生理盐水,在常温或低温下浸泡20min对去除其亚硝酸有较好的效果。结论食盐水浸泡处理能有效去除对虾干中亚硝酸,其中食盐水质量浓度和用量是影响去除亚硝酸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海产品 亚硝酸盐 正交试验 食盐水浸泡处理